投資筆記用來紀錄收聽節目後的摘要,建議讀者仍需親自收聽才可獲得最完整的資訊。若對投資筆記有任何建議或者需要修改的地方,請不吝告知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DfuhzHk4sLARhFu65P9n3
懶人包
孟恭因提前布局軟體而使績效產生爆射,但由於有想要買入的標的或產業,故而會開始調整軟體的持倉。近期小幅買入了特斯拉(Tesla),並且認為回檔至290-300元會開始加大買入力道。對於台積電與英特爾的合作偏小空看待,但由於美國為世界強權而不得不為之,因此最好的劇本為把重點RD與know-how留在台灣可以最大化減少對台積電實力的影響。最終討論了蘋果的新機發表,並根據供應鏈判斷iPhone後續可能會推出摺疊手機,而孟恭最看好的還是Apple Intelligence槓桿CSP資本支出並透過自身產品訂閱變現(AI Agent)的能力。
第一部分:生活分享
男兒有淚不輕彈:感謝許多觀眾前來關心自身的情緒變化,但主要是因為氣候變化產生的過敏症狀。此外,本身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性格,因此即便情緒不好也不會表露出來。
第二部分:市場討論
績效近況:軟體全面開噴(如小支的PLTR、CFLT或大支的CRM等),因此在美股表現非常的好。台股雖然布局方向與美股類似,但表現較為差強人意,可能是市場偏好的差異所產生的結果(如上集EP.531有提過的內容)。此外,原本預期25年會較難做,但由於產業方向有押注正確,使得目前YTD績效非常的不錯,因此期望可以達到24年的績效。
多元思維:影響市場的因素為供需。供需的變化原因可能是基本面變化、題材變化、籌碼的變化,抑或者是技術面(如突破頸線)的變化。這些因素都會導致供需產生變化,因此認為不該過度解讀單一指標的變化,而是思考與評估多種因素。
部位調整:老恭多數軟體股在去年三四月或七八月就持續買進。然而,由於軟體表現極好,且觀察到散戶(retail investor)的資金開始湧入軟體股,因此會開始調整軟體的部位。雖然不認為散戶一定是反指標,但根據自身經驗來判斷,當散戶資金進來後,該族群可能會開始產生震盪,難以複製過往的上漲走勢。因此,自己會評估是否有想要購買的族群,並且參考多種指標後選擇開始變賣一些股票以買入心儀的股票。
買入Tesla:開始加碼Tesla。雖然原本預計在290~300元開始買入,但由於前幾天開始反彈,因此先開始微量買入,如果後續仍修正至自己的目標點位就會開始大幅買進。
- 買入原因:Tesla的長期規劃與願景持續存在,市場情緒則由漲轉空。
- 社群看空:市場開始討論Tesla下跌的原因,認為由於踏入政治,因此認為馬斯卡無法專注本業、得罪許多人,並導致部分民主黨支持者討厭特斯拉。老恭認為Tesla股價之所以可以從100多元漲到400多元,原因在於馬斯克下在川普身上的賭注獲得了勝利。後續馬斯克有機會進入到論功行賞的階段,原因在於降低管制對於馬斯克的企業(如火箭發射、FSD)會產生明顯的受惠。
台積電與英特爾合作:目前雖處於謠言階段,實際會如何進行合作無人得知,但認為無風不起浪應為實際會發生的事實。
- 合作可能性較高:海力士(SK Hynix)為HBM第一大供應商,但從訂單開始進入美光(MU)的跡象來看,可能與背後政治的角力有相關,因此判斷英特爾(INTEL)後續有機會拿到台積電(TSM)的幫助,例如入股或者成立合作公司共同經營管理。
- 利空解讀:老恭認為此為利空,原因在於台積電必須要把一些資源分給英特爾。雖然認為川普的行為就像強盜,但美國為世界強權,因此不得不為之。只要台積電不要把研發人員或者一些know-how分享出去,那麼台積電所受到的負面影響就不會太大。
- 地緣風險分散:台積電先前已經有JSMC(台積電日本熊本場)、SSMC(台積電新加坡廠)、ESMC(台積電歐洲廠)等案例,因此與其他廠商的合作並非第一次發生在台積電上。由於台積電掌握了主要的晶片產出,因此多數國家會擔心中國如果進行什麼手段會導致晶片的供給出現問題,故而會進行避險(生廠基地分散)。
- 合作方式推估:台積電接管部分英特爾的Foundry部門,而英特爾的Design部門會拆出去。但台積電對英特爾的持股應該不會過半,否則會出現台灣人管理美國人的狀況,美國人應該不喜歡。此外,參與TSMC與INTEL合作投資的客戶也需要下單,應該就會滿足川普希望製造業回歸美國本土的要求。
蘋果利多出現:蘋果2/19的發表會除了期待iPhone SE 4之外,也可能會有iPad Air M3與MacBook Air M4的推出,同時期待宣布後續的產品規劃(如Apple Intelligence)。
- iPhone SE 4:從供應鏈端推估可能會賣得很不錯,其性價比有高優勢。
- 折疊機出世?:市場熱傳iPhone 18或iPhone 17 flip可能會出現摺疊機,與原本市場的推論相反(原預期iPad會優先推出摺疊機,主因是iPad的折疊需求較少)。由於在各種供應端都有看到測試與備料的情況,因此可以期待後續Apple可能會推出摺疊機,只要過程中沒有出現特殊的狀況。
- 摺疊機銷量:以三星來說摺疊機的銷量較為疲軟,因此蘋果如果加入摺疊市場並且重新定義後,就有可能會帶領摺疊機風潮出現,對供應鏈產生利多。
- Apple Intelligence:預期此為AI agent的主要動能,成為軟體爆發的契機。蘋果應可藉此槓桿CSP業者投入大量資本研發所產生的算力,並使用自身的模型轉換出AI agent的收入。
- 伺服器投入:先前有分享蘋果使用自己的M系列晶片去開發伺服器,預計在接下來兩年會看到蘋果會生產出2-3萬台自己製作的伺服器,預期是蘋果用來輸出蘋果自己的AI成果。因此蘋果re-rate的機會在於軟體的發展,硬體則是透過SE 4大量的販售把裝置普及到更多消費者手中,透過Apple Intelligence的某種收費方案來變現,使軟體訂閱收入有明顯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