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不需要課程,真正需要的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陣子網紅錫蘭拍了一部長達二個多小時的視頻,取名為「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揭露某團體開設心靈課程的一些內幕真相,驚動了政府相關單位的注意,並讓「張老師」生命熱線緊急與其劃清界限。

心靈出現問題彷彿已經是這個世代的人類通病,幾乎每個人都在說心靈,但,心靈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有誰可以清楚的說明白?若是連自己都不明白,你要去上什麼課?

    想知道答案,聽聽弱魚先生怎麼說吧!

 

心靈需要課程嗎?

 

中國禪宗的二祖慧可禪師曾經為了向達摩祖師表達自己求道的決心,竟然當著他的面自斷一臂。達摩祖師見慧可是可造之材,就問他說:「你斷臂求道,要求得,究竟是什麼道?」

慧可禪師就回答說:「弟子心不安,求祖師為我安心。」

達摩祖師忽然大聲喝道:「把心拿來,我為你安心。」

慧可聽了不知所措,便回答:「弟子找不到心。」

達摩祖師微笑著對他說:「我已經將你的心安好了。」這個時候,慧可禪師終於豁然大悟。

這個故事提醒了我們,如果你想安定自己的心靈,你必須先找到自己的心在哪裡。如果你找到了,何必找人幫忙。如果你找不到,別人不知道你的心在哪裡,無論他自誇有多厲害,又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呢?既然我們的心是無法透過外人來尋找的,那麼,市面上那些所有聲稱可以幫你安心的課程,就都是虛假不實、而且是徒勞無功的。

其實,你的心靈從頭至尾都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外在的煩惱和傷害,假如無法針對那個煩惱和傷害的根源去解決,單單是在所謂的心靈上下功夫,你覺得會有用嗎?充其量,不過是一時的情緒發洩而已!今天發洩不夠,明天繼續發洩還是不夠,後天再接再勵,於是,你就被課程制約了,陷入了一種彷彿不上課就得不到心安的惡性循環。

也就是說,心靈的本身並不需要強加什麼課程給它,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無染,才是它最需要的真正所在。

 

心靈也能成長嗎?

 

心靈就像是一顆明珠,它只有亮跟不亮的問題,蒙塵了,自己把它擦亮就好,跟成不成長一點關係都沒有。假如需要成長,請問要長成什麼樣子,是長大?還是長高?還是換個成熟的外表?

真正需要成長的是我們的心智而不是心靈,心智指得是經由不斷累積的日常接觸所形成的一種認知模式,成長是為了繼續學習新知,不學習,就會出現執迷不悟的偏執現象,偏執又會造成思維障礙,思維如果不通,生活就不可能順利,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讓我們的心靈感受到苦難所帶來的影響。

所以,要想減少讓心靈受到殘酷現實的影響,你必須先從改變認知開始做起,也就是提升你的思想維度,儘可能讓自己的認知達到跟神佛一樣的高度。因為生命的高度提升了,再回頭來看世間的萬事萬物就會變得輕微與渺小了,這個時候,就能從內心生出一種至高無上的智慧,使我們在面對各種人生困境與傷痛時,無所畏懼,無所罣礙。

 

要如何療癒受傷的心靈?

 

心靈它不是一個實體的東西,基本上沒有受傷這種問題的存在,純粹就是一種內在的感受,感覺好像是被利刃割傷,被尖刺刺穿,但那只是針對痛苦的一種形容或表達,並非真的讓你見到流血,必須救治。

而這個痛苦的感受是怎麼來的呢?起因於你的認知。好比說你所愛的人離開你了,你覺得心靈受到了傷害,如果你非要對方回到你身邊不可,但他就是不回來,請問有什麼藥方可以療癒這個傷痛呢?

因此,先從改變你的認知開始,既然他離開你,表示他不愛你了,對於一個已經不愛你的人還要他回來幹什麼!這就叫做放下執著。當你把心中的那份執著放開的時候,情緒在當下就得到舒解了,然後你接著想,或許這是上天的安排,讓我有機會遇見一個真正愛我的人。就算沒有,我也要愛我自己,不可以自暴自棄。當你把對痛苦來源的認知給轉移了,痛苦的感受自然就會減輕或消除了。除此之外,任何所謂的療癒作法,都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形式。

 

結論

 

心靈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課程,也沒有所謂成不成長的問題,想走出痛苦,戰勝生命的軟弱,學習無染改變認知,並做到放下執著轉移感受,才是一條最正確的人生道路。如果靠自己做不到怎麼辦?那就去找一個真正的老師來帶領你,而不是隨隨便便花大錢去聽信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荒謬教導。

avatar-img
171會員
151內容數
嗨!大家好。這是一個專門分享與談論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的園地。如果有人問我說:「人生最大的成功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活出快樂的自己。」但願所有有緣來到這個園地的朋友們,可以因為受到一句話或一段文字的啟發,進而活出快樂的自己。歡迎大家提問或表達意見,我是弱魚,您就是我的活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清晨五點半,在某間科技公司的員工辦公室裡,有一位蜷縮在電腦桌前昏睡的年輕工程師忽從座椅上驚醒,耳邊還迴盪著部門主管在昨天傍晚將咖啡杯放在他面前因重重敲擊而發出的清脆響聲,以及那令人感到冷酷無情的話語:「這份報表立刻給我重做,每一個數據都要有近三年來的對照分析,明天一早上班就交出來。」
 我們這一生所面臨的抉擇,除了要或不要,左或右,最令人感到為難的就是去或留。每當遇到去留問題卻無法作出決定時,彷彿有一道關卡橫亙在前方,常使我們陷入深深的糾結與迷茫之中,頓時失去了跨越的勇氣與力量。另外,去或留的決定權並不一定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一旦那個決定違背了我們的意願,就好比是.....
 近期的台灣社會因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擔任台北市長任內涉及圖利京華城等案件鬧得沸沸揚揚,不僅在野黨與執政黨之間的對抗越來越激烈,就連共同生活在這個島嶼上的人民也因各自的擁護立場不同,無時無刻不在互相叫囂,彷彿帶有深仇大恨一般。(「同刨」似乎比「同胞」二字更適合台灣。)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抽屜秘密,也許關於愛情,也許關於家庭,也許關於工作,也許關於人生各種難解的習題。且無論關於什麼,這個抽屜永遠保持上鎖,包括自己在內,幾乎沒有人打得開。即便有誰想對抽屜一探究竟,我們也無法全然告知。因為那是說不清的秘密,很難與人分享的秘密。
做人好累,除非你無知無感。身體上的累,可以透過休息來恢復;若累得是心理、精神和情感,當那個累的原因無法被排除時,越不想讓它累,反而累上加累。做人為何好累?理由不外乎下列幾種......
當有人對你說「作夢」兩個字時,意味著潑冷水、被否定、不可能、沒辦法。因為夢的本身是虛幻不實的,代表再也怎麼努力去「作」,也無法在現實中落實。這種夢,稱之為「白日夢」。在睡眠中作得夢,多半是在無意識狀態下自己浮現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夢是通往潛意識的橋樑。」
清晨五點半,在某間科技公司的員工辦公室裡,有一位蜷縮在電腦桌前昏睡的年輕工程師忽從座椅上驚醒,耳邊還迴盪著部門主管在昨天傍晚將咖啡杯放在他面前因重重敲擊而發出的清脆響聲,以及那令人感到冷酷無情的話語:「這份報表立刻給我重做,每一個數據都要有近三年來的對照分析,明天一早上班就交出來。」
 我們這一生所面臨的抉擇,除了要或不要,左或右,最令人感到為難的就是去或留。每當遇到去留問題卻無法作出決定時,彷彿有一道關卡橫亙在前方,常使我們陷入深深的糾結與迷茫之中,頓時失去了跨越的勇氣與力量。另外,去或留的決定權並不一定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一旦那個決定違背了我們的意願,就好比是.....
 近期的台灣社會因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擔任台北市長任內涉及圖利京華城等案件鬧得沸沸揚揚,不僅在野黨與執政黨之間的對抗越來越激烈,就連共同生活在這個島嶼上的人民也因各自的擁護立場不同,無時無刻不在互相叫囂,彷彿帶有深仇大恨一般。(「同刨」似乎比「同胞」二字更適合台灣。)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抽屜秘密,也許關於愛情,也許關於家庭,也許關於工作,也許關於人生各種難解的習題。且無論關於什麼,這個抽屜永遠保持上鎖,包括自己在內,幾乎沒有人打得開。即便有誰想對抽屜一探究竟,我們也無法全然告知。因為那是說不清的秘密,很難與人分享的秘密。
做人好累,除非你無知無感。身體上的累,可以透過休息來恢復;若累得是心理、精神和情感,當那個累的原因無法被排除時,越不想讓它累,反而累上加累。做人為何好累?理由不外乎下列幾種......
當有人對你說「作夢」兩個字時,意味著潑冷水、被否定、不可能、沒辦法。因為夢的本身是虛幻不實的,代表再也怎麼努力去「作」,也無法在現實中落實。這種夢,稱之為「白日夢」。在睡眠中作得夢,多半是在無意識狀態下自己浮現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夢是通往潛意識的橋樑。」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身心靈和宗教的教導常常令人感到振奮,但如何將這些正面能量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卻是許多人忽略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在教師面前能量滿滿,卻在生活中難以保持,以及如何突破舒適圈,將身心靈的理念實踐於生活。透過改變生活模式和心態,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現實挑戰,成為自己人生的貴人,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
Thumbnail
當想要學習身心靈課程時,首先要與自己對話,確認目標。可以透過尋求諮詢和療癒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學習。課程常以分階段方式呈現,投資應視經濟狀況進行評估。面對問題時應冷靜分析,並不應期望一次改變現狀。遇到不合適的老師應該聽從直覺。學習後需練習,維持品質的生活需要做相對的工作。
本文介紹了身心靈的定義,探討了身心靈的平衡以及進行身心靈修煉的必要性。文章最後分享了選擇水晶作為身心靈夥伴的重要性。身心靈修煉是當今社會學習或修煉的核心,同時也強調了水晶在學習身心靈路上的價值。
Thumbnail
聊聊什麼是奇蹟課程、誰適合練習這個課程、我如何接觸到它,以及練習的過程~奇蹟課程像是頭腦的斷捨離,放下過去顛倒的信念,回到平安之中。
Thumbnail
我相信大家絕對會很好奇到底什麼是靜心? 靜心會回到自身內在,與自己相處,是更加了解自己,還有身體狀況的過程
Thumbnail
有別於其它外面心靈成長課程,我的教學是先學會呼吸,光是呼吸我可講很久很久很久,很多人都覺得不重要的事情,對我來說,都非常重要! 古人云:『上樑不正,下樑歪。』因此,一開始的基礎就很重要。有些頗有天份的人,在學會了呼吸之後,後面的課也就可以不用上了。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是近年來在台灣逐漸興起的一種新興課程,強調透過身體、心理、靈性等層面的整合,達到身心健康與提升自我意識的目的。身心靈課程的內容五花八門,包括瑜伽、冥想、正念、催眠、塔羅牌、靈氣等,有些課程還會結合宗教信仰或哲學思想。 身心靈課程是否具有認知作戰的潛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認知作戰是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有多樣的形式,適合不同人的需求。最好挑選適合自己興趣、目標和生活方式的課程。應保持開放的心態,準備從中學習和成長。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身心靈和宗教的教導常常令人感到振奮,但如何將這些正面能量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卻是許多人忽略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在教師面前能量滿滿,卻在生活中難以保持,以及如何突破舒適圈,將身心靈的理念實踐於生活。透過改變生活模式和心態,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現實挑戰,成為自己人生的貴人,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
Thumbnail
當想要學習身心靈課程時,首先要與自己對話,確認目標。可以透過尋求諮詢和療癒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學習。課程常以分階段方式呈現,投資應視經濟狀況進行評估。面對問題時應冷靜分析,並不應期望一次改變現狀。遇到不合適的老師應該聽從直覺。學習後需練習,維持品質的生活需要做相對的工作。
本文介紹了身心靈的定義,探討了身心靈的平衡以及進行身心靈修煉的必要性。文章最後分享了選擇水晶作為身心靈夥伴的重要性。身心靈修煉是當今社會學習或修煉的核心,同時也強調了水晶在學習身心靈路上的價值。
Thumbnail
聊聊什麼是奇蹟課程、誰適合練習這個課程、我如何接觸到它,以及練習的過程~奇蹟課程像是頭腦的斷捨離,放下過去顛倒的信念,回到平安之中。
Thumbnail
我相信大家絕對會很好奇到底什麼是靜心? 靜心會回到自身內在,與自己相處,是更加了解自己,還有身體狀況的過程
Thumbnail
有別於其它外面心靈成長課程,我的教學是先學會呼吸,光是呼吸我可講很久很久很久,很多人都覺得不重要的事情,對我來說,都非常重要! 古人云:『上樑不正,下樑歪。』因此,一開始的基礎就很重要。有些頗有天份的人,在學會了呼吸之後,後面的課也就可以不用上了。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是近年來在台灣逐漸興起的一種新興課程,強調透過身體、心理、靈性等層面的整合,達到身心健康與提升自我意識的目的。身心靈課程的內容五花八門,包括瑜伽、冥想、正念、催眠、塔羅牌、靈氣等,有些課程還會結合宗教信仰或哲學思想。 身心靈課程是否具有認知作戰的潛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認知作戰是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有多樣的形式,適合不同人的需求。最好挑選適合自己興趣、目標和生活方式的課程。應保持開放的心態,準備從中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