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的大遼感天皇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在耶律大石死後,由於兒子還小,西遼帝國就按照古老的契丹傳統,由太后「蕭塔不煙」監國。蕭塔不煙號「感天皇后」,改元「咸清」,在接下來的七年之間,是西遼實際上的「菊兒汗」。中亞則仍稱她為大石。

感天皇后的記載不多,但在《金史》中,卻錄下了她斬殺金國使者的紀錄:

金國從回鶻人得到情報,知道耶律大石已死,於是派遣使臣「粘割韓奴」到西遼,探聽虛實。

感天皇后當時正在出獵,於是就在野外召見金國使者。當粘割韓奴前來時,感天皇后驚怒交加:這位遠道而來的使者在蕭太后的面前,居然拒不下馬。

感天皇后責問道:「你是何人,怎敢不下馬?」(問韓奴何人敢不下馬)

粘割韓奴倨傲地回應:「我可是上國使節,當今天子命我招降你,你才該下馬聽我詔書。」(我上國使也,奉天子之命來招汝降,汝當下馬聽詔。)

感天皇后大怒:「就你一個人來,還逞口舌之利。」(汝單使來,欲事口舌耶?)於是要左右把他拉下馬來,強迫他跪。

粘割韓奴大罵:「反賊!天子不忍攻打你,才派我來招降。你就算不能負荊請罪,也該禮敬天子使臣,你居然敢侮辱我!」(反賊,天子不忍於爾加兵,遣招汝。爾縱不能面縛請罪闕下,亦當盡敬天子之使,乃敢反加辱乎!)

結局很簡單:「大石怒,乃殺之。」

殺掉使臣當然是很嚴重的挑釁行為。然而金國卻奈何不了西遼。西遼國力還是其次,前幾次交手已經證明,隔著偌大的荒漠,金國根本無法對西遼有效征伐。

於是金國再怒,也只能好放著西遼不管,當作沒這回事了。

圖片:遼代壁畫《誦經圖》,不是感天皇后。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Pao-Shan Tomb Wall-Painting of Liao Dynasty (寳山遼墓壁畫:頌經圗).jpg"

資料來源:

魏良弢,《中國歷史:喀喇汗王朝史、西遼史》。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成功挫敗強敵,塞爾柱帝國以後不久,公元1143年,大遼在中亞的中興之主耶律大石駕崩。按照中原的政治傳統,廟號「德宗」。距離他率領兩百親信脫離天祚帝大營,約二十年。 對那個時代來說,耶律大石是殘酷但仍不失優秀的統治者。不同的波斯文記載留下了對這位初代大遼「菊兒汗」偏向正面的描述,說他公正、智慧
公元1141年,兩支破敗帝國的中興力量,在中亞的卡特萬相遇。從西邊而來的伊斯蘭大軍,由塞爾柱突厥的偉大蘇丹,桑賈爾率領。從東方過來的則是大遼帝國的延續者,西遼皇帝耶律大石。 這一場「卡特萬之戰」,將決定誰在中亞享有霸權的地位。從後設視角來看,這也將判定,哪一方能延續舊帝國的中興之路。 塞爾柱的桑
在大宋「聯金滅遼」的史詩級戰略錯誤後,宋廷又得到了耶律大石逐漸強盛的消息。於是,就有人打算新瓶裝舊酒:「聯西遼滅金國」。 故事首先發生在1126年。當時耶律大石還未稱帝,正在可敦城積蓄力量。宋的大將折可求已約略得到消息,於是向宋廷進言: 「夏國之北,有大遼天祚子梁王與林牙蕭太師,統兵十萬。出
在《三朝北盟會編》中,收入了一段真假未定的史料,描述了大石與金人的最後一場大戰。該則史料記為「粘罕獄中上書」——這就是個讓人疑竇的地方,因為黏罕沒有下獄,只是被冷遇而已。 粘罕(粘沒喝),漢名完顏宗翰,是從金太祖阿骨打時代就很活躍的金國大將。 據這則「上書」所言,耶律大石興兵東進,粘罕則受命
在成功挫敗強敵,塞爾柱帝國以後不久,公元1143年,大遼在中亞的中興之主耶律大石駕崩。按照中原的政治傳統,廟號「德宗」。距離他率領兩百親信脫離天祚帝大營,約二十年。 對那個時代來說,耶律大石是殘酷但仍不失優秀的統治者。不同的波斯文記載留下了對這位初代大遼「菊兒汗」偏向正面的描述,說他公正、智慧
公元1141年,兩支破敗帝國的中興力量,在中亞的卡特萬相遇。從西邊而來的伊斯蘭大軍,由塞爾柱突厥的偉大蘇丹,桑賈爾率領。從東方過來的則是大遼帝國的延續者,西遼皇帝耶律大石。 這一場「卡特萬之戰」,將決定誰在中亞享有霸權的地位。從後設視角來看,這也將判定,哪一方能延續舊帝國的中興之路。 塞爾柱的桑
在大宋「聯金滅遼」的史詩級戰略錯誤後,宋廷又得到了耶律大石逐漸強盛的消息。於是,就有人打算新瓶裝舊酒:「聯西遼滅金國」。 故事首先發生在1126年。當時耶律大石還未稱帝,正在可敦城積蓄力量。宋的大將折可求已約略得到消息,於是向宋廷進言: 「夏國之北,有大遼天祚子梁王與林牙蕭太師,統兵十萬。出
在《三朝北盟會編》中,收入了一段真假未定的史料,描述了大石與金人的最後一場大戰。該則史料記為「粘罕獄中上書」——這就是個讓人疑竇的地方,因為黏罕沒有下獄,只是被冷遇而已。 粘罕(粘沒喝),漢名完顏宗翰,是從金太祖阿骨打時代就很活躍的金國大將。 據這則「上書」所言,耶律大石興兵東進,粘罕則受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日籤詩: 「路險馬羸人行急,失群軍馬困難當。灘頭風浪船掉破,日暮花殘天降霜。」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摘取自《薛剛反唐》。籤詩主角紀鑾英是男主薛剛的妻子。       讓所長稍稍為大家說說這個故事。       薛剛是薛丁山兒子。上輩子老爹是他的仇人,這輩子轉世不知道是不是來討
Thumbnail
高士廉,長孫皇后的舅父,六四玄武門的功臣,凌煙閣排行第六。在整個唐初創業史上,高士廉其實是非常後期才加入李世民陣營的。 事實上,他的「功不可沒」,也發生在相當後期……
Thumbnail
在五象限的駐留狀態,滐兒鮮少遭遇讓祂棘手到極點的事件。自從調律修整南天超帝國的「起源迷思」、正式切離第五代皇帝與前代們的基礎連結,更是毫無罣礙,無須擔憂過於強烈的重塑造成整體的扞格與裂縫。
Thumbnail
從此,唐國史上開啟了為期三個月的『馬朝』,其效率、清廉,沒有一位唐國國君能比;同時,唐國野史也出了第一位男后:梁皇后。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早在劉賀繼位飛奔的路上時,他昌邑國的中尉王吉就給他寫過信,裡面有以下要點: 人家國喪你才有機會繼的位,千萬崩住了,別浪。(今大王以喪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發!) 你的領導是大將軍,千萬姿態放低。(臣願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聽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 但劉賀並不當回事。 來的這一路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
Thumbnail
    1215年,駐守中都的金朝統帥完顏承暉自殺而死,蒙古軍隊進占中都。成吉思汗稱汗之前,曾親口答應豁兒赤可以選30個美女作妻子。作為林木中百姓萬戶的豁兒赤到林木中百姓那裡去選美,引起了塔兒渾夫人的反叛。成吉思汗被迫撤軍回草原,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率軍繼續進攻金軍。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日籤詩: 「路險馬羸人行急,失群軍馬困難當。灘頭風浪船掉破,日暮花殘天降霜。」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摘取自《薛剛反唐》。籤詩主角紀鑾英是男主薛剛的妻子。       讓所長稍稍為大家說說這個故事。       薛剛是薛丁山兒子。上輩子老爹是他的仇人,這輩子轉世不知道是不是來討
Thumbnail
高士廉,長孫皇后的舅父,六四玄武門的功臣,凌煙閣排行第六。在整個唐初創業史上,高士廉其實是非常後期才加入李世民陣營的。 事實上,他的「功不可沒」,也發生在相當後期……
Thumbnail
在五象限的駐留狀態,滐兒鮮少遭遇讓祂棘手到極點的事件。自從調律修整南天超帝國的「起源迷思」、正式切離第五代皇帝與前代們的基礎連結,更是毫無罣礙,無須擔憂過於強烈的重塑造成整體的扞格與裂縫。
Thumbnail
從此,唐國史上開啟了為期三個月的『馬朝』,其效率、清廉,沒有一位唐國國君能比;同時,唐國野史也出了第一位男后:梁皇后。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早在劉賀繼位飛奔的路上時,他昌邑國的中尉王吉就給他寫過信,裡面有以下要點: 人家國喪你才有機會繼的位,千萬崩住了,別浪。(今大王以喪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發!) 你的領導是大將軍,千萬姿態放低。(臣願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聽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 但劉賀並不當回事。 來的這一路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
Thumbnail
    1215年,駐守中都的金朝統帥完顏承暉自殺而死,蒙古軍隊進占中都。成吉思汗稱汗之前,曾親口答應豁兒赤可以選30個美女作妻子。作為林木中百姓萬戶的豁兒赤到林木中百姓那裡去選美,引起了塔兒渾夫人的反叛。成吉思汗被迫撤軍回草原,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率軍繼續進攻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