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時被機-生無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約時被機-生無生(象山慶25.2.12)

    《安樂集》:「明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是淨土門判教的起點:「若教赴時機,易修易悟;若機教相乖,難修難入。」並引《正法念經》:「行者一心求道時,常當觀察時方便。」

    有人說:「時」是時間,也是趨勢。所謂「與時俱進」,認清時勢之變化,越接近末法的眾生是「機解暗鈍」,且「去聖遙遠」,就越難以深細複雜的智解、止觀、神通等方式領受佛法的利益,但可以簡易單純的「稱念佛名」而起信、奉行,接引往生。

    「機」,是根機、機緣,佛法接受者「宿因」的厚薄、「素質」的勝劣。類似「因材施教」的材質。

    「約時被機」就是觀察、考量(審度)時代的趨勢,配合、因應眾生的根機而抉擇適當的法門,教導眾生去實踐,這才能「機/教」相應;若依當今的環境(五濁惡世)與人性(儜弱怯劣),最符應大眾需求的就是「信願稱名,往生極樂」,這是「普共諸(下品之機)眾生」的平等遍及、行易功高的救度。

有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尤其今日的末法凡夫,煩惱深而罪業多,雖暫時生在人道,身口意卻總是共同趨向三惡道,人與人之間無明相感、貪嗔相纏,最後是相牽入火坑,所謂「娑婆苦界,雜惡同居;八苦相燒,動成違返;詐親含笑,六賊常隨;三惡火坑,臨臨欲入。」對這樣的結果有所畏懼,就可能有危機感,而自尋出路、或共謀解脫,也許從佛教而略知因果業報之理,卻來不及消除往世多劫所造的惡因,這樣的時(背景)、機(業果),可說是窘迫而困苦,既無足夠的智力與能力以自修自救,又不甘於自作自受永劫淪墮,那就只有依靠佛菩薩的他力救度,才可能於今生減免其業報的牽引而安置於佛光的攝護中;三藏十二部中最能滿足這種需求的就是:念佛往生彌陀淨土之弘願門,因為阿彌陀佛的大悲願行是:「若不舉足以救迷,業繫之牢,何由得免?為斯義故,立撮即行,不及端坐以赴機也!」 

若問:「無常」與「明天」,誰先到 ? 答案是:無常不限於明天,而明天就是無常;無常未必有明天,而明天也仍是無常;因此,不是哪個「先到」,而是今天、明天、後天,總有一天,無常「必到」,因為每個當下,就是無常,而最終的無常,就是死亡。如何能不死 ? 於今之計,只有念佛往生極樂,到了極樂,往生即無生,無生就無死,無生無死無量壽,也就無所謂「無常」與「明天」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22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4
行苦—捨受(象山慶25.4.23) 佛法之「行」,乃無常遷流的「有為」法;依其範圍之廣狹為:「諸行無常」之行→「五蘊」之行蘊→「十二緣起」之行(業)→「五遍行」之思(心所) 1.「諸行無常」的「行」,總括一切法(現象、五蘊) 2.「五蘊」之行蘊:於《百法明門》中,乃(受、想之外)49個心所法+
2025/04/24
行苦—捨受(象山慶25.4.23) 佛法之「行」,乃無常遷流的「有為」法;依其範圍之廣狹為:「諸行無常」之行→「五蘊」之行蘊→「十二緣起」之行(業)→「五遍行」之思(心所) 1.「諸行無常」的「行」,總括一切法(現象、五蘊) 2.「五蘊」之行蘊:於《百法明門》中,乃(受、想之外)49個心所法+
2025/04/16
捨自歸他→非自非他(象山慶25.4.6)       他力之信,乃阿彌陀佛與諸佛之所加持,力大無窮;不能以聖道門之(弱小)自力的「信-解-行-證」相比擬;淨土門但憑「念佛」唯一正行,從始至終,皆由信之他力為根本與支撐,一行到底,一信徹入,無次第,無轉折。        信(聞/教)-->願(思/
2025/04/16
捨自歸他→非自非他(象山慶25.4.6)       他力之信,乃阿彌陀佛與諸佛之所加持,力大無窮;不能以聖道門之(弱小)自力的「信-解-行-證」相比擬;淨土門但憑「念佛」唯一正行,從始至終,皆由信之他力為根本與支撐,一行到底,一信徹入,無次第,無轉折。        信(聞/教)-->願(思/
2025/03/30
可加則加-天助自助?(象山慶25.3.29)    《十地論.義疏》卷一: 蒙佛加故己智增,智增由加所成,此他力義;自力者,今對佛宣辨,雖自力勘能,要須待加故,自力亦云加也。不闇加者,加必加於可加,加則己辨釋他力。 釋印順《淨土與禪》: 佛法中,如聲聞乘特重自力,但也不能不依靠他力。如歸依三
2025/03/30
可加則加-天助自助?(象山慶25.3.29)    《十地論.義疏》卷一: 蒙佛加故己智增,智增由加所成,此他力義;自力者,今對佛宣辨,雖自力勘能,要須待加故,自力亦云加也。不闇加者,加必加於可加,加則己辨釋他力。 釋印順《淨土與禪》: 佛法中,如聲聞乘特重自力,但也不能不依靠他力。如歸依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節慶與念佛(象山慶25.2.24)     農業時代的「節氣」經驗與確定,因為氣候的變遷、文化的發展,或已不適用於當今科技AI的環境,但古人對自然界的觀察與思考,這種人為的智慧,依然有效,其因時因地而制宜的成果,可稱為世俗諦/世間的真理(但有假名而無自性的法,如瓶是色法因緣和合,人是五蘊因緣假合)
Thumbnail
節慶與念佛(象山慶25.2.24)     農業時代的「節氣」經驗與確定,因為氣候的變遷、文化的發展,或已不適用於當今科技AI的環境,但古人對自然界的觀察與思考,這種人為的智慧,依然有效,其因時因地而制宜的成果,可稱為世俗諦/世間的真理(但有假名而無自性的法,如瓶是色法因緣和合,人是五蘊因緣假合)
Thumbnail
2025 0224 書《圖繪道德經》學習:新的開始 Commencement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出自《道德經》第一章。 人性,真的是玄之又玄,既奧妙,又扭
Thumbnail
2025 0224 書《圖繪道德經》學習:新的開始 Commencement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出自《道德經》第一章。 人性,真的是玄之又玄,既奧妙,又扭
Thumbnail
【書院晨音】 凡夫跟聖人的差別, 聖人見到的都是道,所以聖人能以道御術, 能看到萬物因緣變異的樞紐。 所以聖人可以創造因緣,可以把握因緣,可以不失時。 凡夫看到的都是生生滅滅的形象,不究竟的這些, 而我們還執著這些是真實的。 修行的人就是要見道。 _節錄 老子書第14章 道的存在 ∷∷∷∷∷∷
Thumbnail
【書院晨音】 凡夫跟聖人的差別, 聖人見到的都是道,所以聖人能以道御術, 能看到萬物因緣變異的樞紐。 所以聖人可以創造因緣,可以把握因緣,可以不失時。 凡夫看到的都是生生滅滅的形象,不究竟的這些, 而我們還執著這些是真實的。 修行的人就是要見道。 _節錄 老子書第14章 道的存在 ∷∷∷∷∷∷
Thumbnail
【書院晨音】🍀 大部分人肉眼看到的都是生生滅滅的無常世間,這些無常的背後有一個「大道」, 這才是造化萬物的樞紐,才是一切萬物品類的根基,只有這樣才能夠成為天地之始。 _節錄 老子書第14章 道的存在 ∷∷∷∷∷∷∷∷∷ 無常才是世界真實的樣貌, 所有發生的事都有原因, 不論過去發生什麼,不論
Thumbnail
【書院晨音】🍀 大部分人肉眼看到的都是生生滅滅的無常世間,這些無常的背後有一個「大道」, 這才是造化萬物的樞紐,才是一切萬物品類的根基,只有這樣才能夠成為天地之始。 _節錄 老子書第14章 道的存在 ∷∷∷∷∷∷∷∷∷ 無常才是世界真實的樣貌, 所有發生的事都有原因, 不論過去發生什麼,不論
Thumbnail
第二部﹕易元會運 這部份中的一些內容早在2005年時用另一個筆名發表過。今時勢有變,訊息倍增,但十八年前的詮釋似乎依然接近歷史事件或現象。為了配合新增訊息,故做了增補。 《易元會運》與《推背圖》的最大分別在於《易元會運》更可信。原因在於《易元會運》有明確的時序和時間規範,即每一爻預測十年之事 (明確
Thumbnail
第二部﹕易元會運 這部份中的一些內容早在2005年時用另一個筆名發表過。今時勢有變,訊息倍增,但十八年前的詮釋似乎依然接近歷史事件或現象。為了配合新增訊息,故做了增補。 《易元會運》與《推背圖》的最大分別在於《易元會運》更可信。原因在於《易元會運》有明確的時序和時間規範,即每一爻預測十年之事 (明確
Thumbnail
講「同時存在」,是為了讓眾生比較容易了解,其實它沒有存在、不存在的問題。眾生在一個起點開始就有無量因緣,展現無量因緣都同時存在。 譬如,你在電視台上班,但你的因緣並不是只有這條路,而是有無量的路同時存在,只是你正好切入這個因緣而已。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Thumbnail
講「同時存在」,是為了讓眾生比較容易了解,其實它沒有存在、不存在的問題。眾生在一個起點開始就有無量因緣,展現無量因緣都同時存在。 譬如,你在電視台上班,但你的因緣並不是只有這條路,而是有無量的路同時存在,只是你正好切入這個因緣而已。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時間的劃分,是有基督教淵源 社科小常識:十四世紀,機械鐘的應用從修道院和教堂擴展到民間日常,神聖的時間一下子進入尋常百姓生活。 應用小撇步:觀察一下,科技產品怎樣改變我們使用時間的方式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時間的劃分,是有基督教淵源 社科小常識:十四世紀,機械鐘的應用從修道院和教堂擴展到民間日常,神聖的時間一下子進入尋常百姓生活。 應用小撇步:觀察一下,科技產品怎樣改變我們使用時間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