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年的 10 月底,我從上一份工作中裸辭了,這半年的工作日裡是痛苦的,但也因為這份痛苦,在人生中遇到了一些無比珍惜的時光。
在不斷探索自己的過程中,選擇了在休閒農場裡擔任櫃檯客服的小小職員,每天的工作內容會做些文書處理、接聽電話,幫忙其他部門的事務,還有服務不完的客人問題。
一開始由於自己生性淡漠,很難去與客人順利地交流,這件事令我感到有挑戰性,過程中為了解決客人問題,而去瞭解問題的求知慾也使我產生成就感,一直以為自己非常適應這樣的工作模式。
直到有一天,厭倦了為客人解決程序化的問題,才發現原來這也是屬於「高重複性」的工作,好像比起解決問題,我更傾向於享受從無到有的那些過程。
我覺得這間公司的職場生態很有趣,幾乎每個老鳥都會互相說閒話,在工作上卻又能互相協助或者分享食物,常常內心會感到良知與自我保護的界線波動,而比較新進的成員也會自成群體去抵制一些固化的舊有觀念。
在逐漸描繪每個人輪廓的同時,也能遇到一些屬性相似的夥伴,去看見許多人身上的閃光點,可以經歷到這些事仍然令我感到不可思議,體驗到了即使做著不喜歡的工作也有其豐富的事物存在。
或許在年末前提離職不是一個好的決策吧,由於原本的公司沒有年終所以對我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外加上剛好套房租約到期想換縣市生活就順勢離開了,未來工作會不會很難找好像並不會造成困擾。
對於我的工作價值觀而言「賺錢是為了生存,做著喜歡的事賺錢是自我實現。」如果目前單為了生存而賺錢也有很多工作能選擇,同時也能一邊朝著理想的生活模式前進,反而很適合現在的狀態去行動。
距離真正要離開現在所待的地區還有一個月左右,這一個月裡用了少量的時間去兼職維持生活開支以外,把大把的時間都投入於與自己相處的過程中,去看一些還沒看過的展覽、學習一些有興趣的技能、與不同朋友們見面、走進大自然裡,為下個目標做準備。
在離職與待業甚至兼職的過程中,自己常常會有種脫離常規的感覺,會有點孤單、有點害怕,看到其他人在自己的位子上好好努力,有時候反而覺得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即使知道自己有在朝著下個目標去學習,卻也無法清晰地知道自己該做到哪。
面對一切的未知也只有去尋找答案、累積經驗才能轉換為已知,迷惘就迷網吧,起碼已經在解答的路上了。
離開職場環境後,除了給自己多一點放鬆的時間外,腦袋裡也抹除了許多工作上的雜事,回歸純粹地與自己相處,能夠覺察各種思維與情緒,更加深入去感受然後認識自己,還有整理與人和與物品之間的關係,不斷地調整到最舒適的生活狀態,這些事總令我感到有在活著。
台南梅嶺 梅花
或許有著一份輕鬆又穩定,薪水不錯的工作也不差,常常也覺得自己怎麼不活在相對舒適的圈子就好,日子還可以簡簡單單地過著,但對我來說沒有比這個更痛苦的事了。
世界這麼大,能體驗嘗試的事物這麼多,一想到這裡沒去行動就覺得很可惜,如果和我一樣喜歡體驗生活的話,就勇敢地為自己設計一條「踏出舒適圈的路」吧,總比什麼都不做要踏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