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用力錯地方了」的省思
我是在想,如果我自詡是個高情商的人,那我現在的境地是不是代表我被利用了。
「我真的覺得自己對很多事情是很認真的」可是怎麼光是個工作的問題就弄得我一頭霧水;比方說:很多人會慫恿自己求學時期就要好好讀書,但是談到好處的時候這些人全部都消失的不見蹤影,好像很怕被討債一樣。如果我真的對自己的人生有所投入,這種有去無回的感受是認真的嗎。這些思考路徑是這樣在演變的:一開始,我會認為是「換件事情」做就好,總會找到喜歡的;找到了曾經覺得喜歡的事,做一做又不對味了,我不知道我那麼會用簡報是要用給誰看、好像很愛讀書是要講給誰聽。
享受這些東西的人是誰,他們 ... 都沒有付錢耶。
...
記得以前有老師在課堂上說過一句:放眼望去這些你的同學,就是你的人脈。
然後我覺得當前的自己正在施行當時的那種嗤之以鼻:當時的我是個標準很高、很難相處的人,我把自己對於做好一個學生的期待也投射到他們身上,導致彼此的不合,所以至今我幾乎沒有跟同學在聯絡。
我還是想表述這種人性化:做朋友我從未強調「有用」,因此也相當痛恨被這樣看待。
有段時間我會有點疑惑這樣堅持有沒問題,後來有了答案:是我沒辦法也一樣的要求別人;這個世道有所謂的「做到這樣」就代表自己有所關心、很重視別人,就是找到那個「這樣就好」的感覺即可。
人際裡會有很多那種剛剛好,是不需要用力過猛就能交換來的。
其實你可能不需要一再透過外界的反饋,說明自己是個有用處的人。
就是說有時候你會遇見「需要他人需要」的人,然後我曾經就是這種會自我感動的人,有想向你分享的一些關於這種人際與自我的資訊;很多時候我因為迷失自我,所以每個階段一直在追逐一些自己喜歡的那種形象,有時候是名位、有時候是社會光環。
我會找很多理由去說服自己這樣子的「成功」是必須的,但這種光輝常有熄滅的時候。
我會覺得受到威脅、沒安全感,沒辦法理解為什麼大家不再向努力的自己投射需求的眼光,後來才知道別人的心聲是:即使別人不知道真實的你應該是什麼樣子,也傳遞的出「知道現在的你並不是你自己」的訊息。
一個你都並沒有真實喜歡的自己,其實也只是別人無法具體描述的不對勁而已。
有些不容置喙的規則,藏著對自己真實的控制。
《魷魚遊戲》第一季面具人有一句台詞:我們是給外面那些人一個再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然後這劇情其實演活了:每個人真的都曾經選擇過,不管是跟人組隊還是挑順序,不變的卻是先死還是後死的區別。
就是說你不覺得,世界其實遮蔽了很多可能對我們有利的資訊,干擾到我們的選擇嗎。
可怕的是大多數人多會試圖說服:這就是你目前所能做的對自己最好的選擇了,所以我覺得自己遇到很多的人都是,他們會很深信自己的決定沒有差錯;也不能有所差錯,他不能想起來自己曾經是個能領導自己人生的人,否則他會死的。
教育只是讓你相信截至目前為止的答案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你得不疑有他。
...
教育總在告訴你:做到一些事情,這個世界會圍著你轉
就是,我覺得制度以此要求你的安定,卻許諾這個環境做不到的事,是很缺德的。
但當然我並不是想表述,要讓自己落入受害者情境以此為自己謀奪預料中的好處,而在於如果我是個正常人思維,覺得不對應該會讓自己不要再繼續下去,可是大環境會去加劇生存問題,迫使人繼續相信你沒有被騙,是因為自己還不夠犧牲努力。
有過「你就是要喜歡啊、怎麼可以不喜歡」遭遇的人就是我文中要描述的東西。
就是說如果環境有它本身自帶的尊重「你是個人」就是很好的理由,可是實際上卻是放人類去內鬥、爭搶看似是有限的資源:你要有人脈、你要能融入群體、你要考好大學,否則只要差人一等,別人都可以有不尊重自己的理由。
對吧,錢是那些人在賺,為何是我要替他活出熱愛自己人生的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