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怕孩子弄髒衣服,
覺得年紀還小、拿筆還不穩,
畫畫這件事再等等吧?但在我們家,畫畫從來不是「要教」的事情,
而是一種「探索世界的方式」

🖍️ 一歲半開始,畫畫不是技能,是自由
梨仔大約1歲時,我就買了圓形的蠟筆給她玩
她還不太會握筆,也不懂什麼是構圖,
只知道把顏色塗在紙上,甚至塗在桌上、手上
她不會畫在框框裡?沒關係
我不糾正她,只會說:「哇~你用好多種顏色,好繽紛哦!」
這時期的畫畫,不是為了畫出什麼,
而是讓她感覺顏色、掌握工具,練習自由創造的感覺
🌈 材質的進化,也是感官的冒險
後來我們試了各種材料:
- 雄獅巨無霸蠟筆
- 刮刮畫、奶油膠
- 安全剪刀、黏土
- 固體水彩、絲滑可水洗蠟筆
這些不是教具,而是讓她在感官刺激中
慢慢發展出對「色彩」「線條」「細節」的認知。
她開始會說:「我今天畫的是彩虹冰淇淋,這邊是草莓口味的。」
這不是畫畫技巧,而是想像力開始萌芽的證據

👶 妹妹加入,畫畫變成家人之間的交流
等到妹妹桃子一歲,我們給她試用絲滑可水洗蠟筆
那真的是育兒神器,
沾到手腳、衣服,甚至牆壁,都可以輕鬆洗掉!
從此,家裡多了一個「塗鴉雙人組」,
畫畫變成了姊妹倆的共同語言

✨ 我們家的藝術啟蒙,只做對了這三件事:
- 給孩子各種材料去嘗試,而不是侷限畫什麼
- 肯定過程,不糾結成果,畫歪、畫亂都沒關係
- 讓畫畫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才藝課
我們不只靠畫畫刺激感官,
也透過閱讀、做月刊實驗、玩黏土,
用各種素材陪伴孩子理解「這世界可以怎麼被描繪」
🖼️ 梨仔三歲時畫的一幅畫,我一直留著
她畫了一隻會噴火的龍,旁邊有一堆會飛的東西
我問她:「這是什麼?」她說:「這是蒼蠅! 有很多蒼蠅在旁邊飛~」
剛好前一天我念了一本蒼蠅小子的繪本給她呢~
也許畫畫,就是孩子記住自己童年的方式。

📚 延伸閱讀:讓孩子的創造力從各個角落冒出來!
想讓孩子更喜歡畫畫、動手做、自由表達?以下這幾篇文章會是很棒的延伸:
👉 除了畫畫,我們也透過親子共讀月刊,培養孩子對知識與世界的好奇心。這篇分享我們如何把「閱讀」變得好玩又有效!
👉 孩子為什麼老是讀同一本書?從語言發展與心理需求出發,理解他們內心的安全感與重複機制。
👉 除了靜態的藝術,還有動態的創造力!這篇紀錄梨仔如何在角色扮演遊戲中,展現驚人的語言與邏輯能力。
👉 孩子的創作與情緒表達密不可分,這篇文章告訴你:陪伴孩子理解、接納、再轉化情緒,比年齡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