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用 CC(Creative Commons) 誕生於 2001 年,是全球著名的開放授權協議之一。它的推動者是美國史丹佛大學法學院教授 Lawrence Lessig。1990 年代末,隨著網際網路熱潮,Lessig 注意到數位科技改變了創作與共享的模式。在網路世界裡,複製與傳播文字、音樂、影像等內容變得非常容易。然而,傳統的著作權法似乎無法適應這種劇烈變化。它用了許多禁止性的條款,試圖控制數位創作的利用,但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

Lessig 認為傳統的著作權制度需有所調整,以平衡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他主張在著作權的有無之間,需要一個中間地帶:創作者應該享有部分權利,但不應過度擴張對作品的控制,也不該限制他人合理使用。他開始探索如何透過法律工具,使更多創作得以自由分享,同時又兼顧著作人的部分利益。
在 Lessig 的倡議下,Creative Commons 於 2001 年正式成立。它的目標是透過提供標準化的授權模式,使創作者可以方便地將作品釋出,並指定他人如何使用。使用者只要遵守授權條款,就可以合法利用這些作品,無需個別獲得同意。這樣一方面鼓勵更多分享,另一方面也保障創作者的某些基本權利。這些條款試圖在確保作者部分權利之餘,給予其他使用者更大的合法運用空間。經過討論與設計,第一套創用 CC 授權條款在 2003 年正式推出。
創用 CC 構想中的「部分權利」並不意味完整的著作權。相反地,它希望創作者能有彈性地開放部分權利,以促進知識流通。這種開放精神驅動著創用 CC 的發展。它希望透過法律工具,在數位時代找到著作權制度的平衡點,使更多人可以自由使用和創作,也讓更多知識結果成為社會共享的財富。這與傳統著作權法的保護與限制形成鮮明對比,是創用 CC 協議的核心理念。
協議架構
創用 CC 最原始的六種授權模式包含四個要素:

姓名標示(BY):必須按照著作人或授權人所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非商業性(NC):不得因獲取商業利益或私人金錢報酬為主要目的來利用作品

禁止改作(ND):僅可重製作品不得變更、變形或修改

相同方式分享(SA):若變更、變形或修改本著作,則僅能依同樣的授權條款來散布該衍生作品
透過不同組合,它們可以產生六種主要的授權方式。使用者只要遵守授權條款,即可合法地使用、再發行乃至衍生這些作品,無需個別徵求權利人的同意。

姓名標示
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包括商業性利用),惟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或授權人所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若使用者修改該著作時,僅得依本授權條款或與本授權條款類似者來散布該衍生作品。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包括商業性利用),但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包括商業性利用)。若使用者修改該著作時,僅得依本授權條款或與本授權條款類似者來散布該衍生作品。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以上說明擷取自台灣創用 CC 計畫官網
這種模組化組合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相較於完全公有領域或傳統著作權,創用 CC 讓創作者可以自訂開放程度,也讓使用者明確知道可以如何合法利用作品,避免侵權的疑慮。它在推動開放共享之餘,也兼顧創作者的部分利益。這種平衡與彈性,是創用 CC 得以成功的關鍵。
發展
早期加入CC授權的重要機構包括美國國會圖書館、維基百科和 Flickr 等,使它能快速跨入各個領域。許多國家後來成立本地分支機構,在當地推廣創用 CC。創用 CC 最初在美國起草授權條款時,就與世界各國的專家合作,希望能使條款兼容全球主要法制。如今已超過 85 個國家有官方或非官方的創用 CC 分支。它們不僅協助翻譯與本土化,也舉辦教育訓練、社群活動,促進各領域採用創用 CC。
從 2004 到 2009 年,CC 授權作品數量維持穩定成長。而從 2009 年開始,CC 作品的數量呈現爆發性的成長態勢。到了 2017 年,已有超過 14 億件作品採用 CC 授權,其中的音樂和影像類作品數量最多。如今這個數字仍在快速攀升中。

影像擷取自 Creative commons 網站
時至今日,創用 CC 已成為全球最通用的開放授權機制之一。不但有超過 140 個國家和地區採用,還涵蓋了音樂、文學、教育、科學等各個領域。許多政府、公共機構和非營利組織都推廣使用 CC 授權。它直接促成了開放教育資源和開放知識的蓬勃發展,也啟發了開放取得運動的興起。透過提供標準化且彈性的授權選項,創用 CC 為推動數位時代的共享與協作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