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洛克(John Locke):權利與戰爭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基本政治前設

以前念西方政治思想史,一定會讀到洛克的政治理論。一般來說,都會提到他的《政府二論》(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1690)。他的經驗主義(一切知識由經驗而來)及契約論對後人影響深刻。

洛克很強調人人平等、契約原則,人因為要保障個人財產,就組織出國家來。他主張文明政府必然是個受限的政府,因為政府由人民同意、委託而生,所以立法權應該要高於行政權。

區分國家和政府兩者,如果政府背離民意,人民有權解除其權力。

此外,洛克的政治理念中,神(上帝)的角色是最最最終的裁決者。

論戰爭善後

洛克從權利入手。他認為情急之下的犯罪可被寬恕,精心策劃的侵略是放棄了理性。戰爭(經言語或行動宣告,侵略他人以奪取對其生命財產的控制)不可能合理。

暴力階段結束後,雙方可作法律上的公正裁決。一旦沒有裁決機構,則會繼續戰爭。

特別的是,他主張當侵略者發動武力侵略時,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權。因此防守方獲得對俘獲士兵的處置權。

不過他並非完全否決侵略方的權利。侵略者的財產權同樣神聖,因此防守方不能剝奪其財產權。另外,征服者有權索取不超過防守方財產的賠償,防守方也不應索取超過攻擊方財產的賠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ruce的沙龍
3會員
16內容數
偶爾分享歷史、音樂、書籍 可能會有生活碎念(?)
Bru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如果有天爆發殭屍病毒,在屍海蔓延的情況下,你會怎麼做?
2025/04/28
如果有天爆發殭屍病毒,在屍海蔓延的情況下,你會怎麼做?
2025/03/25
來啦,手把手做外交史!
2025/03/25
來啦,手把手做外交史!
2025/01/13
有連結就是全球化?還是深度連結才是全球化?全球史與全球化的問題好像定義「朋友」一樣,認識的就是朋友?還是要熟才是朋友? 總而言之,全球史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多元背景、眾多目的。
Thumbnail
2025/01/13
有連結就是全球化?還是深度連結才是全球化?全球史與全球化的問題好像定義「朋友」一樣,認識的就是朋友?還是要熟才是朋友? 總而言之,全球史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多元背景、眾多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相比目前繁體書上常見的「瘋狂的中世紀」、「黑暗的中世紀」等介紹,本書採取一種樸實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爬梳中世紀的發展。作者丹・瓊斯非常擅於「比喻」,將中世紀發生的事情進行現代化的說明。
Thumbnail
相比目前繁體書上常見的「瘋狂的中世紀」、「黑暗的中世紀」等介紹,本書採取一種樸實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爬梳中世紀的發展。作者丹・瓊斯非常擅於「比喻」,將中世紀發生的事情進行現代化的說明。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論自由》(On Liberty)的作者為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該書於1859年出版,雖距今已164年,卻依然具有啟發性,尤其是民主自由的台灣逐漸不自由的今天,如:關電視台、政府權力越來越大(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構)、資訊不夠公開透明,本書
Thumbnail
  《論自由》(On Liberty)的作者為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該書於1859年出版,雖距今已164年,卻依然具有啟發性,尤其是民主自由的台灣逐漸不自由的今天,如:關電視台、政府權力越來越大(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構)、資訊不夠公開透明,本書
Thumbnail
前言   本書於1965年出版,為法國哲學家呂格爾(Paul Ricœur, 1913-2005)奠定了歷史哲學家的地位。本書共由17篇論文集構成,分別為:第一章歷史知識中的真理,第一部分:批判的觀點:1.〈在歷史中的客觀性與主觀性〉、2.〈哲學史跟真理的統一〉、3.〈對哲學史跟知識社
Thumbnail
前言   本書於1965年出版,為法國哲學家呂格爾(Paul Ricœur, 1913-2005)奠定了歷史哲學家的地位。本書共由17篇論文集構成,分別為:第一章歷史知識中的真理,第一部分:批判的觀點:1.〈在歷史中的客觀性與主觀性〉、2.〈哲學史跟真理的統一〉、3.〈對哲學史跟知識社
Thumbnail
  《野性的思維》發表於1962年,為結構主義代表性著作,距今已61年,是時候回頭省思結構主義的影響、作用及可能性。本文欲藉由分析李維史陀的《野性的思維》及1967年德勒茲的〈如何辨識結構主義?〉,釐清李維史陀結構主義之意義與方法,最後與筆者從事的文化資產修復為例,結構主義作為一種方法,如何
Thumbnail
  《野性的思維》發表於1962年,為結構主義代表性著作,距今已61年,是時候回頭省思結構主義的影響、作用及可能性。本文欲藉由分析李維史陀的《野性的思維》及1967年德勒茲的〈如何辨識結構主義?〉,釐清李維史陀結構主義之意義與方法,最後與筆者從事的文化資產修復為例,結構主義作為一種方法,如何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