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親人離世後,留下的遺產應該如何處理?許多人誤以為,作為繼承人便能直接支配過世親人的財產,然而,法律對於遺產處理有明確規範,若未經法定程序擅自動用過世親人的資產,不僅可能引發繼承糾紛,甚至可能觸犯刑法,面臨牢獄之災!
日前,新竹一名男子在妻子過世後,未經其他繼承人同意,持過世妻子印鑑章至銀行偽取款單,成功提領31餘萬元,並將款項轉入自己公司帳戶,用於支付薪資、繳費等支出。然而,這筆資金的異動,最終因法院指派的遺產管理人調閱帳戶交易明細而曝光,且其他繼承人並不知情,這名男子因此被依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判刑4個月,易科罰金12萬元。
法院認為,雖然男子也是合法繼承人之一,但這並不代表他有權單獨支配過世妻子的銀行存款。依照法律規定,遺產在未完成繼承程序前,應由全體繼承人共同管理,若有人私自提領,便涉及侵害其他繼承人權益,甚至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在法律上,繼承人的權利並非自動取得,而是需要經過合法程序:
面對親人離世,繼承人應依循合法程序處理銀行存款,避免親人間為了遺產想法不同而產生糾紛、或為了方便而不慎觸法。可參考以下步驟:
即使是直系親屬,未經合法繼承程序擅自提領過世親人的存款,仍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因此,當面對繼承問題,必要時尋求專業法律協助,確保自身權益,同時避免違法風險。
律師在處理繼承案件時,能提供完整的法律協助,確保繼承程序合法,避免爭議與刑事風險,若有繼承人擅自動用遺產,律師可協助透過法律程序主張權益,要求返還不當領取的資金,甚至依法追究偽造文書、侵占、詐欺等刑責。若遺產分配出現爭議,律師亦能透過協商或訴訟維護客戶權益。面對繼承問題,及早諮詢律師,不僅能確保合法繼承,也能降低法律風險,避免日後衍生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