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閱聊天室,聊聊心底事—解鎖無法靜靜待著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對父母來說,當孩子的表現與自己的預期不同,難免會感到挫敗與焦慮。以前有位教資源班同事曾語重心長地對坊主說:「我沒有小孩之前,看到學生做得不好,就會嚴格要求;如果家長照我說的,在家陪孩子複習,也會嚴厲地教育他們。但是,有小孩後,卻發現就算自己是特教老師,但是在面對自己孩子的過動情況,還是束手無策,此時我才開始懂家長們無奈與挫敗的心情。」

      這位同事是個非常專業的特教老師,教學成果很好,因此她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相當有自信。但也是這份自信,讓她在看到學生的表現不如預期時,經常會嚴肅地和家長溝通。直到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過動的狀況,自己卻無力改善時,內心深受打擊後,她才開始懂家長們內心的脆弱。

raw-image

      為什麼要說這故事呢?

      因為,這次來找坊主解鎖人類圖的朋友孩子也有過動的情況,而且孩子在學校的上課狀況不是很理想,這讓他們很是焦慮且不安。

      坊主承認,以前自己也不是一個太友善的老師,很多時候只會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主觀認為孩子不管有什麼狀況,家長都「應該」負起大多數的責任。過去的坊主雖然是個認真的老師,但同時也是個沒什麼同理心的老師。

      到了約定時間,坊主看到來的人不只有媽媽,連爸爸都出現時,心中大吃一驚。雖然現在有越來越多父親主動參與孩子的教養,但是多數的時候還是媽媽出面。不過,當時看到爸爸出現,坊主卻覺得這是個好兆頭。

      等到這對爸媽坐下後,先請他們喝喝花茶,做一下簡單的自我介紹後,媽媽開始說孩子的故事。

      他是我們唯一的孩子,我和老公都非常開心與用心。我們希望他快樂健康長大,學習上也能順順利利。除了照顧他、陪伴他,讓他嘗試各種才藝外,也不太讓他看手機、平板,擔心影響到他的專注力。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真是一對超用心於孩子教育的爸媽。

      可是,等到他上小班,老師告訴我們,孩子會在上課的時候在教室跑來跑去,也會不停地跟同學聊天,嚴重干擾老師上課。

raw-image

      一開始聽到這些話,心裡非常抗拒。我們已經很關心孩子,教育孩子,老師說的也太過誇張,甚至認爲這是幼稚園老師對孩子的偏見。於是我們選擇換一間幼稚園,說不定孩子換到新環境後,問題會有改善。      但是,到了新的幼稚園後,新老師也告訴我們相同的事。老師甚至邀請我們在教室外偷偷觀察。這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老師們說的都是真的,孩子不但在教室跑來跑去,還會一直大聲說話干擾。這時候,我們才意識到孩子可能真的有點狀況。

      於是,我們帶他去醫院做鑑定,結果確定他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醫生建議我們帶孩子上行為治療課,並且給他吃藥。

      我和爸爸都認為,上課可以,但是不太想給他吃藥。因此,從他大班開始,我們就陪他每週到醫院上課。

      上了一段時間的課後,他確實有一點好轉。但是上小學後,上課時間變長,班級人數也變多,他的上課狀況又開始不太穩定,經常被老師寫聯絡簿。每次看到聯絡簿上的留言都覺得很難受,心裡都會想說:我的孩子真有那麼糟嗎?

      聽完媽媽的描述,我的心也很難過,哪個爸媽在聽到或看到別人說自己的孩子這不好、那不好時,心情會好的呢?

      不過,坊主還是告訴他們:孩子最大的幸運是成為你們的小孩,看到你們如此用心,他的狀況一定有機會轉變。

      接著,我告訴他們:從孩子的人類圖來看,他是一個「顯示生產者」,根部中心又沒有顏色,因此他在做事時可能沒什麼耐心,總是急著把事情做完。但是完成後又會發現許多錯誤。這會讓孩子很挫折,甚至會大發脾氣。

raw-image

      這時爸爸說話了:「對!每一次做功課,他都很快寫完。但媽媽檢查時,不是看到他寫的國字多一撇、少一點,再不然就是數學的答案寫錯或題目看錯。每次有這種狀況,媽媽會耐著性子告訴他,但是他最後還是會又哭又鬧,直到我出面為止。」

      我回饋爸爸說:「您在孩子有狀況時出面,真的很不錯。媽媽給予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愛,爸爸給予的愛是有條件的愛。這種愛,可以教會孩子遵守規範與原則,對孩子融入社會是很重要的。

      接著,坊主告訴他們,孩子沒有耐心不是他的錯,也不是父母的問題,這是他的設計。爸媽可以試著陪他將大事切成一小件、一小件。當他每完成一件小事,就給他一點讚美與鼓勵,並讓他動一動放鬆。只是大人不要以自己的角度判斷事情的大小,讓孩子自己決定,一方面他們會覺得自己有主控權,一方面培養他自我負責的態度。

      此外,晚上睡覺的時間,如果可以提早半個小時,讓他先放放電,平靜下來,也會讓他的睡眠品質更好一點。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品質,也能提升孩子對行為的控制力。

      最後,坊主也建議他們,可以帶孩子去做花精諮詢,使用花精看看。像是櫻桃李花精對於無法控制的衝動就有幫助。或許這對孩子在行為調整上,也有幫助。

      在結束之前,我告訴爸媽,我們不要從問題的角度去解讀孩子過動的狀況,換成他擁有「無法靜靜待著的能力」的角度看待,說不定換個想法,我們就能以不同的態度面對孩子的各種表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寧閱療癒工作坊
22會員
330內容數
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發現
寧閱療癒工作坊的其他內容
2025/05/06
小B長期在家庭中承受父親的高期待與比較壓力。他的哥哥是醫師、姊姊是律師,而他自己則選擇走餐飲職涯之路,努力不懈卻始終得不到父親的認可。從人類圖「意志力中心空白」的觀點,解釋小B為何如此渴望肯定,並鼓勵他肯定自己的成就、遠離傷害性的語言。一個人真正的價值,不在於迎合他人的眼光,而忠於自己的努力與熱情。
Thumbnail
2025/05/06
小B長期在家庭中承受父親的高期待與比較壓力。他的哥哥是醫師、姊姊是律師,而他自己則選擇走餐飲職涯之路,努力不懈卻始終得不到父親的認可。從人類圖「意志力中心空白」的觀點,解釋小B為何如此渴望肯定,並鼓勵他肯定自己的成就、遠離傷害性的語言。一個人真正的價值,不在於迎合他人的眼光,而忠於自己的努力與熱情。
Thumbnail
2025/04/22
一位中年父親的兩個孩子接連遭遇重大的挫折,女兒因考試失敗而封閉自己,兒子則被診斷出癌症末期。父親在為孩子們擔憂的同時,也面臨著退休與家庭經濟的困境。透過與父親的對話,探討家庭成員間的支持與責任,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們度過難關。
Thumbnail
2025/04/22
一位中年父親的兩個孩子接連遭遇重大的挫折,女兒因考試失敗而封閉自己,兒子則被診斷出癌症末期。父親在為孩子們擔憂的同時,也面臨著退休與家庭經濟的困境。透過與父親的對話,探討家庭成員間的支持與責任,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們度過難關。
Thumbnail
2025/04/15
 小宇媽是一位自主創業、家庭幸福的媽媽,因受到一位客人的飾品啟發,萌生進修設計的念頭。家人與朋友都全力支持她追夢,但當她成功申請上理想學校後,卻產生強烈不安。透過人類圖的直覺權威分析,坊主鼓勵她相信自己的感受,無論選擇如何,都不會失去夢想的可能。選擇的難,來自於如何在自我期待與他人支持之間找到平衡。
Thumbnail
2025/04/15
 小宇媽是一位自主創業、家庭幸福的媽媽,因受到一位客人的飾品啟發,萌生進修設計的念頭。家人與朋友都全力支持她追夢,但當她成功申請上理想學校後,卻產生強烈不安。透過人類圖的直覺權威分析,坊主鼓勵她相信自己的感受,無論選擇如何,都不會失去夢想的可能。選擇的難,來自於如何在自我期待與他人支持之間找到平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母親面對兒子診斷ADHD後的成長故事。從接納到尋求專業協助,與學校合作,家庭支持到媽媽的自我成長,分享她們的成長故事。希望成為其他ADHD家庭的鼓舞和幫助。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母親面對兒子診斷ADHD後的成長故事。從接納到尋求專業協助,與學校合作,家庭支持到媽媽的自我成長,分享她們的成長故事。希望成為其他ADHD家庭的鼓舞和幫助。
Thumbnail
如何面對泛自閉症的孩子,需要耐心及體諒,並給予孩子適當的協助與策略。這篇文章探討泛自閉症孩子的特質及如何進行幫助,包括應對固執、情緒問題等。透過定期預告與行為塑造的方式,逐步幫助孩子增進溝通、情緒處理等能力。文章最後呼籲大家不要忽略孩子潛在的優點,並在過程中給予肯定與鼓勵。
Thumbnail
如何面對泛自閉症的孩子,需要耐心及體諒,並給予孩子適當的協助與策略。這篇文章探討泛自閉症孩子的特質及如何進行幫助,包括應對固執、情緒問題等。透過定期預告與行為塑造的方式,逐步幫助孩子增進溝通、情緒處理等能力。文章最後呼籲大家不要忽略孩子潛在的優點,並在過程中給予肯定與鼓勵。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