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T 賦能:讓你的批評與抱怨成為改變的力量

HEART 賦能:讓你的批評與抱怨成為改變的力量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職場打怪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又來了!為什麼永遠都是我在加班?」


小慣坐在辦公室,死盯著螢幕上的 Excel 報表,耳機裡播放著某位網紅的脫口秀,內容聽起來像是對世界的不滿清單:「老闆太摳、主管不會管人、同事太雷、薪水太低……」小慣邊聽邊點頭:「對對對,完全是我現在的心聲!」

他的眼神飄向遠方(其實是部門的公用零食櫃),嘆了口氣:「為什麼這麼多事情都要落在我頭上?」


同事阿哲經過,看著小慣愁眉苦臉的樣子,好奇地問:「怎麼了?」

「這專案的爛尾工作又是我在收,其他人都拍拍屁股走了,根本沒人管!」

阿哲想了想:「那你有跟主管提過嗎?」

「提了也沒用啊,他根本不會改變!」

「那你有試過問問其他同事,看看他們怎麼想?」

小慣不耐地擺擺手:「他們自己都巴不得少做點事,誰會管這個?」

阿哲聳聳肩,笑了笑:「所以你的意思是,世界很爛,然後呢?」

這句話像是一道閃電,劃破了小慣心中的烏雲。他愣了一下,回頭看著堆滿桌面的文件,第一次開始思考:「我的抱怨,真的能讓這個問題解決嗎?」

raw-image

你的抱怨與批評,透露了你在乎的事


事實上,每一次抱怨,都是因為我們在乎某些事情;

每一次批評,都是因為我們期待事情變得更好。

如果真的不在乎,我們根本不會浪費時間生氣。

🔹 抱怨同事不願意幫忙,其實是希望團隊能更公平地分擔工作。

🔹 批評主管決策不透明,其實是期待更清楚的溝通與制度。

🔹 不爽薪水太低,其實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更好地回報。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抱怨只停留在情緒發洩,而不是行動改變

這時,就需要 HEART 來賦能自己,把抱怨與批評變成真正的改變力量。


HEART:讓你的負面情緒轉化為行動力


H — Honesty 透明溝通:你真的說清楚自己的需求了嗎?

E — Empathy 共情理解:對方的考量是什麼?你願意換個角度看嗎?

A — Accountability 勇於承擔:你能做些什麼來改變這個狀況?

R — Respect 多元觀點:有沒有可能,別人也有他們的難處?

T — Team-Win 互助共贏:這個問題,能不能從「我」變成「我們」一起解決?


當小慣開始用 HEART 來看待他的不滿時,他發現了一些關鍵問題——他一直假設世界不會改變,所以從來沒真正去試著改變它。


如何用 HEART 改變小慣的職場困境?

H - Honesty(透明溝通):直接表達,而不是憋著生悶氣


小慣決定不再悶悶不樂地加班,而是找主管談談:「這幾個專案的工作分配,讓我有點吃不消,我想知道未來能不能更平均分配?」

這句話比「我受夠了!每次都是我在收爛攤子!」更容易讓主管聽進去,也更有機會促成改變。


E - Empathy(共情理解):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主管真的「不管」這件事嗎?還是他有其他優先處理的問題?

同事真的「不想幫忙」嗎?還是他們覺得這是你的專案,不敢介入?

小慣開始觀察後發現,主管其實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時間細看每個人的負擔,而同事們以為小慣處理得很好,所以沒主動接手。

有了這個認知,他不再只是憤怒,而是思考:「那我要怎麼讓大家意識到這個問題?」


A - Accountability(勇於承擔):我能做些什麼來改變現況?


小慣不想再當「工作黑洞」,於是他做了兩件事:

  1. 會議時主動提出具體的分工方式,而不是等主管來安排。
  2. 如果有事情快要變成自己的「收爛攤子任務」,他會提前提醒團隊:「這部分需要有人一起處理。」

這樣,他不再只是被動抱怨,而是用行動來防止問題發生。


R - Respect(多元觀點):理解團隊內的不同立場


有時候,團隊裡的分工不均,並不是因為「某人偷懶」,而是大家對責任的認知不同。

例如,小慣的某位同事小美,從來不加班,但其實她每天早上七點就開始工作,處理了許多無形的行政細節。這件事讓小慣開始思考:「也許我的工作模式不是唯一的模式,每個人的付出方式不同,重要的是找到平衡。」


T - Team-Win(互助共贏):問題不是我的,而是我們的


小慣發現,當他開始主動溝通、理解對方、提出改變方案後,團隊也開始願意配合。

當他提出更好的分工方法時,主管願意聽。

當他明確地請求幫助時,某些同事其實願意伸出援手。

當他不再只是在批評,而是開始尋找共同解決方案時,大家的合作變得更順暢。


最終,小慣不再是那個「默默加班然後抱怨」的人,而是變成團隊裡「能夠影響改變」的人。


小慣,其實就是我們的慣性模式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小慣」——

當事情不如預期時,我們會抱怨、比較、批評, 但我們常常忘了:這些負面情緒,其實是我們在乎的證明。


HEART 賦能,就是幫助我們打破慣性模式,讓批評與抱怨成為改變的動力。

當你下次忍不住抱怨時,試試這樣問自己:

🧐 「我真正希望的是什麼?」

💡 「我可以怎麼說,對方才更容易理解?」

🎯 「我能做什麼來改變這個狀況?」


因為,真正能讓世界變好的,不是抱怨,而是改變。

而這個改變,永遠從自己開始。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71會員
341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抱怨、比較、批評,像極了職場三寶,一不小心就掉進負面情緒的深淵。其實,這些情緒背後藏著 EGO(怕輸)、GAP(焦慮)、OBSCURE(沒搞清楚狀況)、SELF-DECEPTION(騙自己沒救了)。如果我們停下來問:「我在乎的到底是什麼?」就能將這些情緒轉化為成長動力,讓自己往前走,而不是困在原地。
你不是你的慣性!我們常被「我就是這樣」的想法綁架,卻沒發現,很多習慣只是長年累積的模式,而非真正的自我。這篇文章用 I-CARE 方法,幫助你跳脫慣性牢籠,主動介入、挑戰舊模式、採取新行動,並持續優化自己。從現在開始,讓選擇權回到你手上!因為 I-CARE,我不再受限,而是活成更強大的自己!
「為什麼又是我加班?」「為什麼主管都只誇業績好的?」—你是不是也常這樣抱怨?其實抱怨背後藏著「我想被看見」,比較背後藏著「我也想成長」,批評背後則是「這不是我理想中的標準!」與其生悶氣,不如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當你開始主動表達、調整心態,不滿就會變成推動自己的動力,讓你更接近想要的生活!
當你害怕一件事時,會不會其實是因為你很渴望做到?工作上,我們常被挑戰壓得喘不過氣,但其實,這些挑戰正映照出我們內心的期待——想變得更好、想被肯定、想突破極限。當你願意面對挑戰,期待才不會只是遙遠的夢,而是一步步變成現實。下一次感到害怕時,試著問自己:「這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怎麼找都找不到答案,是不是方法錯了?」其實,找答案就像追彩虹,越想抓住,它越遙遠!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找不到答案,而是期待有個「完美選擇」,卻忘了行動才是最好的解答。別再等著有人告訴你該怎麼做,先試試看,做中學,比一直糾結要有效多了!答案不在遠方,而在你每一次的選擇裡。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證明自己」這件事讓你太累了。每次拚命付出,卻總覺得沒人注意、沒人肯定,這種感覺很讓人沮喪。但你知道嗎?真正的成長,不是靠別人的掌聲,而是來自於自己每天的進步。試著把焦點放回自己,專注在「變得更好」,而不是「被看見」,你會發現,努力變得更有價值,也更輕鬆自在。
抱怨、比較、批評,像極了職場三寶,一不小心就掉進負面情緒的深淵。其實,這些情緒背後藏著 EGO(怕輸)、GAP(焦慮)、OBSCURE(沒搞清楚狀況)、SELF-DECEPTION(騙自己沒救了)。如果我們停下來問:「我在乎的到底是什麼?」就能將這些情緒轉化為成長動力,讓自己往前走,而不是困在原地。
你不是你的慣性!我們常被「我就是這樣」的想法綁架,卻沒發現,很多習慣只是長年累積的模式,而非真正的自我。這篇文章用 I-CARE 方法,幫助你跳脫慣性牢籠,主動介入、挑戰舊模式、採取新行動,並持續優化自己。從現在開始,讓選擇權回到你手上!因為 I-CARE,我不再受限,而是活成更強大的自己!
「為什麼又是我加班?」「為什麼主管都只誇業績好的?」—你是不是也常這樣抱怨?其實抱怨背後藏著「我想被看見」,比較背後藏著「我也想成長」,批評背後則是「這不是我理想中的標準!」與其生悶氣,不如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當你開始主動表達、調整心態,不滿就會變成推動自己的動力,讓你更接近想要的生活!
當你害怕一件事時,會不會其實是因為你很渴望做到?工作上,我們常被挑戰壓得喘不過氣,但其實,這些挑戰正映照出我們內心的期待——想變得更好、想被肯定、想突破極限。當你願意面對挑戰,期待才不會只是遙遠的夢,而是一步步變成現實。下一次感到害怕時,試著問自己:「這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怎麼找都找不到答案,是不是方法錯了?」其實,找答案就像追彩虹,越想抓住,它越遙遠!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找不到答案,而是期待有個「完美選擇」,卻忘了行動才是最好的解答。別再等著有人告訴你該怎麼做,先試試看,做中學,比一直糾結要有效多了!答案不在遠方,而在你每一次的選擇裡。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證明自己」這件事讓你太累了。每次拚命付出,卻總覺得沒人注意、沒人肯定,這種感覺很讓人沮喪。但你知道嗎?真正的成長,不是靠別人的掌聲,而是來自於自己每天的進步。試著把焦點放回自己,專注在「變得更好」,而不是「被看見」,你會發現,努力變得更有價值,也更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