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滿與負面評論,藏著你最深的渴望I-CARE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職場打怪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又是我在收尾!」

深夜的辦公室裡,琳達把筆重重甩在桌上,電腦螢幕上滿是未完成的報表。她嘆了口氣,望向對面已經空無一人的座位,心裡滿是委屈:「憑什麼總是我在加班?」

她打開手機,氣沖沖地傳訊息給好友小雅:「真的受不了這種不公平待遇!為什麼每次都是我收拾殘局?」

訊息發出去後,琳達愣了一下。她突然想起,自己前幾天才自豪地說過「我是個負責任又能幹的人」,怎麼現在卻在抱怨?

其實,每一次抱怨,都是內心某個需求沒有被滿足。

raw-image

抱怨:其實是渴望被看見


第二天早上,琳達頂著黑眼圈走進茶水間,小賀笑著迎面走來:「欸,昨天辛苦妳了,我的部分真的不好意思!」

琳達翻了個白眼,沒好氣地說:「沒事啦,反正我已經習慣了。」

嘴上說著無所謂,心裡卻想:「你到底知不知道,這根本不只是『不好意思』能解決的?」

其實,她真正想表達的是:「你能不能在下班前把自己的工作處理好,不要讓我獨自收尾?」


抱怨,往往是需求沒有被滿足的一種訊號。

  • 當我們抱怨工作太累,可能是因為我們需要更公平的分工。
  • 當我們抱怨上司不賞識,可能是因為我們渴望被肯定。
  • 當我們抱怨環境不好,可能是因為我們希望擁有更有支持感的團隊。

如果只是發洩情緒,抱怨不會改變任何事情。關鍵是,能不能把抱怨轉化為行動?


比較:與其羨慕,不如看見自己的渴望


下午,琳達瞄到小美的業績報表,又是第一名,電郵裡還有主管的誇讚:「這個月表現優秀,繼續保持!」

她心裡一陣酸:「不就剛好談成幾個大單,運氣好而已。」嘴上不屑,手卻忍不住翻看自己的業績報表,平平無奇的數字讓她說不出的失落。

這就是比較(Compare)的微妙之處——我們一邊嫉妒別人,一邊又希望自己能擁有同樣的成就


其實,琳達真正的不滿,是因為她也希望被主管認可,也想成為被看見的人。

如果她只是一味地比較,最後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甚至對工作失去動力。但如果她能換個角度,把比較當作「學習的機會」,她或許會開始主動向小美請教銷售技巧,讓自己變得更強。

比較,並不是壞事。 關鍵在於,你是讓它成為阻礙,還是成為前進的動力?


批評:其實是對理想的執著


下班前,主管臨時召集會議,先是稱讚了小美,接著語重心長地對琳達說:「這個月你的數字有點落後,可以再多努力一點。」

琳達心裡頓時不爽:「他只會誇業績好的,完全不看努力過程,真是現實!」

但仔細想想,她真正不滿的,並不是主管的話,而是她心中對「公平評價」的理想標準——她希望主管不只是看業績結果,而是能在努力過程中就給予鼓勵與指導


批評,往往來自於我們對某種價值的堅持。

當現實與理想不符,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憤怒與指責。但如果我們能換個方式,把這種標準當成溝通與改善的方向,我們就能真正推動改變。


在不滿背後,看見更深的渴望


回家後,琳達坐在沙發上回想這一天,突然意識到——她的每一次抱怨、比較、批評,其實都是她內心渴望的訊號。

  • 抱怨,是因為她希望自己的努力被看見,希望有人能主動分擔責任。
  • 比較,是因為她也想被認可,也想成長,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
  • 批評,是因為她重視公平與努力,只是不知道如何向主管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這些渴望沒有被滿足,她選擇用負面情緒發洩。但如果她能更清楚地表達需求、調整心態、找出改變的方法,或許就能把這些不滿,轉化為行動的力量。


從怨言到行動:I-CARE 改變的第一步


回家後,琳達坐在沙發上,開始思考這一天的情緒起伏。她不想一直陷在抱怨和不滿裡,她想改變,於是她決定用 I-CARE 來引導自己行動。

I - Intervene(介入現況)

「與其忍耐,不如改變。」

琳達意識到,如果她不主動表達需求,事情不會自己變好。於是她決定,不再等著小賀主動發現,而是直接與他溝通:「我們可以在下班前先對一下進度嗎?這樣我就不會一個人加班。」


C - Challenge / Change(挑戰與改變)

「與其比較,不如學習。」

與其羨慕小美的業績,她決定找機會和她聊聊:「你是怎麼談下這些大單的?有沒有什麼技巧可以分享?」透過學習,她縮短了自己與理想目標的距離。


A - Action(行動)

「與其批評,不如提出建議。」

與主管溝通時,她不再只是悶不吭聲地接受,而是在績效檢討時提出建議:「如果我們能在過程中就獲得一些反饋,會更有動力去調整方向。」


R - Result(結果)

這些行動並沒有馬上改變整個環境,但她發現,當她開始表達自己的需求、主動學習、提出建設性意見時,她的壓力減輕了,與他人的關係也改善了。

E - Evaluate / Engage(評估與持續參與)

幾週後,她回頭檢視這些改變,發現事情真的有所不同——小賀開始更主動確認進度,自己也學到更多談單技巧,主管也變得更願意在過程中給回饋。這讓她更有信心繼續這樣的正向行動,而不是陷在負面情緒裡。


你的不滿,是你在乎的證明


如果你不在意,你根本不會抱怨、比較或批評。

正因為你在乎,才會有情緒,才會希望事情變得更好。


I-CARE,不只是改變的方法,更是一種態度——「因為我在乎,所以我行動。」

下一次,當你忍不住想抱怨、比較或批評時,試著停下來問自己: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可以怎麼改變?」

你的不滿,是你內心渴望的訊號。


而你的行動,才是讓這些渴望實現的唯一途徑。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67會員
331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當你害怕一件事時,會不會其實是因為你很渴望做到?工作上,我們常被挑戰壓得喘不過氣,但其實,這些挑戰正映照出我們內心的期待——想變得更好、想被肯定、想突破極限。當你願意面對挑戰,期待才不會只是遙遠的夢,而是一步步變成現實。下一次感到害怕時,試著問自己:「這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怎麼找都找不到答案,是不是方法錯了?」其實,找答案就像追彩虹,越想抓住,它越遙遠!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找不到答案,而是期待有個「完美選擇」,卻忘了行動才是最好的解答。別再等著有人告訴你該怎麼做,先試試看,做中學,比一直糾結要有效多了!答案不在遠方,而在你每一次的選擇裡。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證明自己」這件事讓你太累了。每次拚命付出,卻總覺得沒人注意、沒人肯定,這種感覺很讓人沮喪。但你知道嗎?真正的成長,不是靠別人的掌聲,而是來自於自己每天的進步。試著把焦點放回自己,專注在「變得更好」,而不是「被看見」,你會發現,努力變得更有價值,也更輕鬆自在。
🏹你在拼命射箭,還是在瞄準? 努力不代表會成功,就像閉著眼睛射箭,射一百箭還是不中。職場也是一樣,盲目學習、拼命加班,不如先搞清楚「我在哪裡?目標在哪裡?怎麼縮小落差?」這篇文章用「目標瞄準」來幫你提升成長效率,讓你不再當努力的苦工,而是當個聰明的高手,一箭命中職場紅心!
改變帶來的不安和焦慮,通常來自 EGO(自我執著)、GAP(認知落差)、Obscure(目標模糊) 和 Self-Deception(自我欺騙)。這些心理障礙會讓我們卡住,無法前進。學會運用 HEART 的對話方法—從誠實溝通到合作共贏,我們能更輕鬆地克服這些挑戰,從「這不可能」走向「原來我可以」!
每當我們面對新挑戰,內心總有聲音說:「這太難了吧?」其實,真正讓我們卡住的不是挑戰,而是 EGOS(自我執著、認知落差、目標模糊、自我欺騙)。這些心理障礙讓我們抗拒改變、害怕犯錯、甚至說服自己不用學習。本文揭露 EGOS 如何阻礙我們的成長,並提供實用策略,讓你從「這不可能」轉變為「原來我可以!」
當你害怕一件事時,會不會其實是因為你很渴望做到?工作上,我們常被挑戰壓得喘不過氣,但其實,這些挑戰正映照出我們內心的期待——想變得更好、想被肯定、想突破極限。當你願意面對挑戰,期待才不會只是遙遠的夢,而是一步步變成現實。下一次感到害怕時,試著問自己:「這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怎麼找都找不到答案,是不是方法錯了?」其實,找答案就像追彩虹,越想抓住,它越遙遠!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找不到答案,而是期待有個「完美選擇」,卻忘了行動才是最好的解答。別再等著有人告訴你該怎麼做,先試試看,做中學,比一直糾結要有效多了!答案不在遠方,而在你每一次的選擇裡。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證明自己」這件事讓你太累了。每次拚命付出,卻總覺得沒人注意、沒人肯定,這種感覺很讓人沮喪。但你知道嗎?真正的成長,不是靠別人的掌聲,而是來自於自己每天的進步。試著把焦點放回自己,專注在「變得更好」,而不是「被看見」,你會發現,努力變得更有價值,也更輕鬆自在。
🏹你在拼命射箭,還是在瞄準? 努力不代表會成功,就像閉著眼睛射箭,射一百箭還是不中。職場也是一樣,盲目學習、拼命加班,不如先搞清楚「我在哪裡?目標在哪裡?怎麼縮小落差?」這篇文章用「目標瞄準」來幫你提升成長效率,讓你不再當努力的苦工,而是當個聰明的高手,一箭命中職場紅心!
改變帶來的不安和焦慮,通常來自 EGO(自我執著)、GAP(認知落差)、Obscure(目標模糊) 和 Self-Deception(自我欺騙)。這些心理障礙會讓我們卡住,無法前進。學會運用 HEART 的對話方法—從誠實溝通到合作共贏,我們能更輕鬆地克服這些挑戰,從「這不可能」走向「原來我可以」!
每當我們面對新挑戰,內心總有聲音說:「這太難了吧?」其實,真正讓我們卡住的不是挑戰,而是 EGOS(自我執著、認知落差、目標模糊、自我欺騙)。這些心理障礙讓我們抗拒改變、害怕犯錯、甚至說服自己不用學習。本文揭露 EGOS 如何阻礙我們的成長,並提供實用策略,讓你從「這不可能」轉變為「原來我可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試著回想最近一次我們覺得不滿的情緒,是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在家庭裡被孩子的言行舉止氣到?在朋友間發生衝突?還是面對生活覺得無力? 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可能是因為雙方對於工作完成度的標準不同,當我們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很多,老闆卻覺得項目成果無法接受⋯⋯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你身邊也有那種整天抱怨的同事嗎?從長官、同事、業務分配、辦公室的飲水機到茶水間的小強,她彷彿有無盡的怨恨...
Thumbnail
今天上班的時候突然很想發限動小小抱怨一下,但後來又覺得這樣不太好,因為心裡想說的感覺太多了,發在社群有點負擔(畢竟我連社群都發的很低調,不太常分享自己的心情),後來想到那就寫成日記吧!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裡真是太好了。 前陣子公司企劃都離職了,最近來了兩位新人,其中一位負責接下來的檔期,由於我需要
Thumbnail
文章提醒過度自責的人,應欣賞自己的努力,而非過度責備。即便有未完成的任務,只要團隊未責怪,反而表示願給時間機會。作者提醒自責和畏縮反可能影響表現。成功非一蹴而就,也許他人正欣賞你的努力。建議下次責備自己前,請先停下來告訴自己:「那只是我想的,不是他們說的。」適當自律無妨,但不要過頭傷害自己。
Thumbnail
當工作帶給你煩惱時,不妨設法探索一下內心深處的聲音,找出讓自己不開心的原因,並尋找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無論是尋找新工作還是調整工作方式,都應首先理解自己的內心需求,讓工作與生活達到平衡。
Thumbnail
看完標題是不是覺得跟自己的狀態很像? 無論下班後安排了多少有趣的事情,只要一旦回到了工作上,就又開啟了痛苦的輪迴,好像這件事沒辦法有個終點,你屈就著上班,公司也委屈一個職位留給你。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今天我想要來聊聊最近在工作上遇到的問題,因為本身工作內容的關係是需要早晚班不間斷的持續運作,所以常常會需要把剩下還沒完成的工作交接給同事。 ⁡有時候,上班與同事交接時,偶爾會發現一些錯誤而影響到自己,遇到狀況的自己其實會去抱怨和碎碎念,甚至跑去跟其他同事訴苦。
Thumbnail
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生活,努力是為了讓生活可以順遂一點,偏偏天不從人願… 在職場上儘管你聽話照做、遵守規矩,遇到情緒化主管你依然沒輒,無來由的逼迫式問話及追蹤,更無來由的栽贓你態度不佳得罪客戶,真的叫人無言! 儘管有其他同事證實你是對的,沒有做錯,主管雖然啞口,但還是會再找機會弄你,這種班
Thumbnail
行行有本難念的經,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甘苦, 若認為自己的「苦」,來自「同事的錯」,自然就會產生「怨」,然後就會在該同事可能聽不到的辦公室裡「抱怨」。 怨校長 、怨教務主任、怨學務主任、怨總務主任、怨輔導處主任、怨圖書館主任、怨各處室各式各樣的組長、怨同科別內的同仁、怨不同科別內的同仁……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試著回想最近一次我們覺得不滿的情緒,是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在家庭裡被孩子的言行舉止氣到?在朋友間發生衝突?還是面對生活覺得無力? 在公司裡被老闆責罵,可能是因為雙方對於工作完成度的標準不同,當我們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很多,老闆卻覺得項目成果無法接受⋯⋯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你身邊也有那種整天抱怨的同事嗎?從長官、同事、業務分配、辦公室的飲水機到茶水間的小強,她彷彿有無盡的怨恨...
Thumbnail
今天上班的時候突然很想發限動小小抱怨一下,但後來又覺得這樣不太好,因為心裡想說的感覺太多了,發在社群有點負擔(畢竟我連社群都發的很低調,不太常分享自己的心情),後來想到那就寫成日記吧!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裡真是太好了。 前陣子公司企劃都離職了,最近來了兩位新人,其中一位負責接下來的檔期,由於我需要
Thumbnail
文章提醒過度自責的人,應欣賞自己的努力,而非過度責備。即便有未完成的任務,只要團隊未責怪,反而表示願給時間機會。作者提醒自責和畏縮反可能影響表現。成功非一蹴而就,也許他人正欣賞你的努力。建議下次責備自己前,請先停下來告訴自己:「那只是我想的,不是他們說的。」適當自律無妨,但不要過頭傷害自己。
Thumbnail
當工作帶給你煩惱時,不妨設法探索一下內心深處的聲音,找出讓自己不開心的原因,並尋找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無論是尋找新工作還是調整工作方式,都應首先理解自己的內心需求,讓工作與生活達到平衡。
Thumbnail
看完標題是不是覺得跟自己的狀態很像? 無論下班後安排了多少有趣的事情,只要一旦回到了工作上,就又開啟了痛苦的輪迴,好像這件事沒辦法有個終點,你屈就著上班,公司也委屈一個職位留給你。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今天我想要來聊聊最近在工作上遇到的問題,因為本身工作內容的關係是需要早晚班不間斷的持續運作,所以常常會需要把剩下還沒完成的工作交接給同事。 ⁡有時候,上班與同事交接時,偶爾會發現一些錯誤而影響到自己,遇到狀況的自己其實會去抱怨和碎碎念,甚至跑去跟其他同事訴苦。
Thumbnail
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生活,努力是為了讓生活可以順遂一點,偏偏天不從人願… 在職場上儘管你聽話照做、遵守規矩,遇到情緒化主管你依然沒輒,無來由的逼迫式問話及追蹤,更無來由的栽贓你態度不佳得罪客戶,真的叫人無言! 儘管有其他同事證實你是對的,沒有做錯,主管雖然啞口,但還是會再找機會弄你,這種班
Thumbnail
行行有本難念的經,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甘苦, 若認為自己的「苦」,來自「同事的錯」,自然就會產生「怨」,然後就會在該同事可能聽不到的辦公室裡「抱怨」。 怨校長 、怨教務主任、怨學務主任、怨總務主任、怨輔導處主任、怨圖書館主任、怨各處室各式各樣的組長、怨同科別內的同仁、怨不同科別內的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