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戰中看見期待:你害怕的,正是你渴望的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微壓力微習慣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又要加班了嗎?」辦公室的燈光有些晃眼,佳琳嘆了口氣,盯著滿滿一屏的企劃書和報表。下週行銷提案簡報的期限逼近,壓力像一座無形的山,沉沉地壓在肩上。

「別忘了,上次客戶簡報你可是表現超好的,這次應該也行吧?」同事小宇拍了拍她的肩,語氣輕快。

「對耶。」佳琳眼神亮了一下,回想起那次的成功。原本她也以為自己會搞砸,但結果卻意外順利,甚至獲得客戶的讚賞。或許這次的挑戰,也能帶來突破自己的機會。

然而,現實還是現實。期待讓人充滿動力,但挑戰帶來的壓力也不容小覷。

下班後,佳琳坐在公司附近的咖啡店,翻閱市場分析報告,心裡不免焦慮:「我要整理這麼多資料,還要擬定預算、做風險評估……時間根本不夠用,週末肯定又泡湯了。」

她開始懷疑,自己真的能辦到嗎?

raw-image


挑戰與期待,是一面鏡子

當我們期待達成某個目標時,挑戰總會隨之而來,就像影子緊跟著光一樣。

  • 期待讓我們看見可能性,挑戰則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極限。
  • 期待讓我們嚮往未來,挑戰則把我們拉回現實,逼迫我們面對當下的能力與資源。


這兩者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內心的掙扎與渴望。我們期待成長,但也害怕失敗;我們渴望突破,但也害怕面對未知。

佳琳在咖啡店發呆時,小宇的話突然浮現在腦海:「如果我們不試著往前衝,就永遠停在原地。但說不定,正因為挑戰像個無底洞,我們才能發揮潛能,突破自己的極限。」

佳琳不禁笑了:「所以你的意思是,我要跳進那個『無底洞』?」

「沒有人規定洞裡沒有出口啊!」小宇調皮地回應。


害怕的,往往正是你渴望的

你有沒有發現,讓你害怕的,往往正是你最渴望的?

  • 你害怕公開演講,卻也希望能成為更有影響力的人。
  • 你害怕競爭帶來的壓力,卻也期待自己能被看見、被認可。
  • 你害怕改變,卻又嚮往更好的發展與機會。

如果沒有挑戰,期待就只是幻想;如果沒有期待,挑戰就只是折磨。

只有當兩者彼此映照,我們才能找到努力的意義。


期待與挑戰的平衡:不只是硬撐,而是找到方法

回到辦公室,佳琳決定改變策略。她開始盤點目前掌握的市場數據,列出優先處理的事項,並適度留白,給自己一些應對突發狀況的空間。她仍然緊張,但不再只是焦慮,而是帶著一絲興奮。

她發現,當她真正開始行動時,那些原本讓她害怕的挑戰,反而讓她看見了期待成真的可能性。

這種感覺,就像寒冷的夜晚裡,看見遠方的一盞燈。它雖然微弱,卻能引導你走向更寬廣的路。


你願意踏出那一步嗎?

在職場上,我們經常站在挑戰與期待的交界點:

  • 挑戰像一道門檻,考驗著我們的能力與意志力。
  • 期待則是門後的世界,讓我們想像著自己的未來。


如果只看到挑戰的壓力,而忽略了期待的價值,那麼每一次困難都會讓人退縮;但如果我們能讓挑戰與期待相互映照,就能在壓力中找到成長的契機,在不確定中發現自己真正的潛力。

或許,真正的改變,從我們敢踏出那一步開始。

下一次,當你覺得害怕時,不妨問問自己:

「我害怕的,會不會其實就是我最渴望的?」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67會員
331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每天都說「明天開始早起」,結果一按貪睡鍵就沒救了?想努力變好,卻總是掉進拖延的坑?這不是你的錯,而是慣性在偷偷控制你!與其硬逼自己,不如順應它——把大事拆小、固定工作啟動點、封鎖分心源,讓「想偷懶」變成「自動運轉」。掌握慣性,你就能不用意志力也能行動,讓「習慣」帶你飛,而不是把你困住!
你總是默默付出、不愛爭、不愛搶,結果大家習慣了你的好,卻忘了珍惜你。你不說累,別人就以為你沒關係;你不拒絕,別人就覺得你應該幫。久而久之,你變成了「隨傳隨到的工具人」。但你可以改變!學會適時表達需求、設下界線,讓別人知道你的感受,而不只是你的付出。你的善良值得被尊重,而不是被理所當然地消耗。
學習沒用?思考沒用?努力沒用?如果什麼都沒用,那還不如躺平?可是,真的完全沒用嗎?這篇文章不否認你的疲憊,也不強迫你一定要奮鬥,而是邀請你重新思考——或許,問題不是努力本身,而是努力的方法。如果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節奏,不急、不焦慮,努力其實可以很自由。
成功不是一次飛躍,而是無數次小步向前。我們常以為人生的關鍵在於大成功,但真正推動我們成長的,往往是那些不太起眼的小贏與小輸。小贏累積信心,讓我們更願意前進;小輸則是提醒,幫助我們調整方向。如果能擁抱這些微小變化,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或害怕失敗,成長就會變成一場充滿驚喜的旅程。
「怎麼又搞砸了?」你責備自己不夠好,接著又強迫樂觀:「沒事的,我要正向思考!」但結果壓力更大,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救了。這就是「負面評論 ↔ 強制積極」的惡性循環—一邊攻擊自己,一邊假裝沒事,卻無法真正前進。成長不來自痛苦的鞭策,也不是盲目樂觀,而是接受現狀、理解情緒。停止內耗,停止擺盪,才是前進的路!
你真的在變好,還是只是「批評成癮」?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犯了一個小錯,腦海裡立刻響起:「怎麼這麼蠢?」、「我就是不夠好!」、「早知道我應該…」這類話語?甚至,有時候事情根本還沒發生,你就開始預設:「這一定會搞砸。」 本來,你以為這只是嚴格要求自己,但久而久之,這種負面聲音變成了一種習慣,
每天都說「明天開始早起」,結果一按貪睡鍵就沒救了?想努力變好,卻總是掉進拖延的坑?這不是你的錯,而是慣性在偷偷控制你!與其硬逼自己,不如順應它——把大事拆小、固定工作啟動點、封鎖分心源,讓「想偷懶」變成「自動運轉」。掌握慣性,你就能不用意志力也能行動,讓「習慣」帶你飛,而不是把你困住!
你總是默默付出、不愛爭、不愛搶,結果大家習慣了你的好,卻忘了珍惜你。你不說累,別人就以為你沒關係;你不拒絕,別人就覺得你應該幫。久而久之,你變成了「隨傳隨到的工具人」。但你可以改變!學會適時表達需求、設下界線,讓別人知道你的感受,而不只是你的付出。你的善良值得被尊重,而不是被理所當然地消耗。
學習沒用?思考沒用?努力沒用?如果什麼都沒用,那還不如躺平?可是,真的完全沒用嗎?這篇文章不否認你的疲憊,也不強迫你一定要奮鬥,而是邀請你重新思考——或許,問題不是努力本身,而是努力的方法。如果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節奏,不急、不焦慮,努力其實可以很自由。
成功不是一次飛躍,而是無數次小步向前。我們常以為人生的關鍵在於大成功,但真正推動我們成長的,往往是那些不太起眼的小贏與小輸。小贏累積信心,讓我們更願意前進;小輸則是提醒,幫助我們調整方向。如果能擁抱這些微小變化,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或害怕失敗,成長就會變成一場充滿驚喜的旅程。
「怎麼又搞砸了?」你責備自己不夠好,接著又強迫樂觀:「沒事的,我要正向思考!」但結果壓力更大,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救了。這就是「負面評論 ↔ 強制積極」的惡性循環—一邊攻擊自己,一邊假裝沒事,卻無法真正前進。成長不來自痛苦的鞭策,也不是盲目樂觀,而是接受現狀、理解情緒。停止內耗,停止擺盪,才是前進的路!
你真的在變好,還是只是「批評成癮」?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犯了一個小錯,腦海裡立刻響起:「怎麼這麼蠢?」、「我就是不夠好!」、「早知道我應該…」這類話語?甚至,有時候事情根本還沒發生,你就開始預設:「這一定會搞砸。」 本來,你以為這只是嚴格要求自己,但久而久之,這種負面聲音變成了一種習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不再被他人的話語輕易傷害,是一種成長。家人常開著似有似無的玩笑,說我「能力不行、很差」、或是「就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才回家裡上班」。這些話語曾經深深刺痛我,也無法避免地反駁,也因此讓家人間的感情產生嫌隙。我總是思索,究竟該如何才能符合他們心中的期待。
從小到大,遇到困難或挑戰,總會想到最壞的結果,這讓我變得害怕挑戰,害怕嘗試新事物。 就算真的嘗試了新事物,我也會陷入深深的焦慮和害怕之中,腦中總是想到失敗的畫面。於是,我會先跟爸媽訴苦,跟他們說我想要放棄,並且說服他們支持我,我才會放棄。一直以來似乎都是這樣,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畢竟我還沒有經濟獨
當我因害怕而當機,遍尋原因未果,恍然才發現原來是我以為我不會害怕。
Thumbnail
最在意的事情,總是會一再出現,好像怎麼都離不開。明明感到疲累又厭煩,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好一段時間分不清是堅持努力,還是逃避擺爛,總之,我沒有離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面對困境和挫折的心路歷程,充滿了自卑和恐懼,但同時也表達了對明天的希望和勇氣。文章充滿了情感和掙扎,讀者能夠很容易地感同身受。
Thumbnail
你過得如何?除了家人,有誰真正在在意呢?一切都是自己的心裡作祟。 真切的狀況是自己在意自己的樣子,在意別人的眼光,一直『活成別人眼中理想的樣子』
常看到工作者對新資訊的焦慮,例如: #碳焦慮 #ChatGPT焦慮 #氣候焦慮 等等   各種焦慮驅動你不斷追著新東西跑, 每天總有看不完的報告、書、影集、新聞等   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學習,懂這麼多道理, 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要學的事更多了!   很多資訊指出許多產
Thumbnail
等待放榜心情煩躁,一切都被卡住充滿不確定感,這段期間情緒低落,充滿自我懷疑。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到焦慮,希望成績出來後能夠給自己一個方向,避免逃避未來的挑戰。
Thumbnail
從小我自認為腦袋瓜裡總是充滿五花八門的想法, 如何提升自己如何做大事如何賺很多很多的錢 但 總是遲遲無法開始, 或許 更準確的說 是害怕開始。 害怕開始的原因有許多種而是我屬於還沒開始,就害怕失敗那種。
Thumbnail
想對所愛的人事物全力追求,同時又害怕失敗破壞了舒適感,只能任由矛盾在心中互相折騰,直到有天鼓起了勇氣想大步邁進時,機會早已煙消雲散。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不再被他人的話語輕易傷害,是一種成長。家人常開著似有似無的玩笑,說我「能力不行、很差」、或是「就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才回家裡上班」。這些話語曾經深深刺痛我,也無法避免地反駁,也因此讓家人間的感情產生嫌隙。我總是思索,究竟該如何才能符合他們心中的期待。
從小到大,遇到困難或挑戰,總會想到最壞的結果,這讓我變得害怕挑戰,害怕嘗試新事物。 就算真的嘗試了新事物,我也會陷入深深的焦慮和害怕之中,腦中總是想到失敗的畫面。於是,我會先跟爸媽訴苦,跟他們說我想要放棄,並且說服他們支持我,我才會放棄。一直以來似乎都是這樣,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畢竟我還沒有經濟獨
當我因害怕而當機,遍尋原因未果,恍然才發現原來是我以為我不會害怕。
Thumbnail
最在意的事情,總是會一再出現,好像怎麼都離不開。明明感到疲累又厭煩,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好一段時間分不清是堅持努力,還是逃避擺爛,總之,我沒有離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面對困境和挫折的心路歷程,充滿了自卑和恐懼,但同時也表達了對明天的希望和勇氣。文章充滿了情感和掙扎,讀者能夠很容易地感同身受。
Thumbnail
你過得如何?除了家人,有誰真正在在意呢?一切都是自己的心裡作祟。 真切的狀況是自己在意自己的樣子,在意別人的眼光,一直『活成別人眼中理想的樣子』
常看到工作者對新資訊的焦慮,例如: #碳焦慮 #ChatGPT焦慮 #氣候焦慮 等等   各種焦慮驅動你不斷追著新東西跑, 每天總有看不完的報告、書、影集、新聞等   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學習,懂這麼多道理, 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要學的事更多了!   很多資訊指出許多產
Thumbnail
等待放榜心情煩躁,一切都被卡住充滿不確定感,這段期間情緒低落,充滿自我懷疑。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到焦慮,希望成績出來後能夠給自己一個方向,避免逃避未來的挑戰。
Thumbnail
從小我自認為腦袋瓜裡總是充滿五花八門的想法, 如何提升自己如何做大事如何賺很多很多的錢 但 總是遲遲無法開始, 或許 更準確的說 是害怕開始。 害怕開始的原因有許多種而是我屬於還沒開始,就害怕失敗那種。
Thumbnail
想對所愛的人事物全力追求,同時又害怕失敗破壞了舒適感,只能任由矛盾在心中互相折騰,直到有天鼓起了勇氣想大步邁進時,機會早已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