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件關於稱謂的事,跟大家分享~
故事一
小男孩下課了,他在教室等媽媽來接他。媽媽一到他迫不急待到門口穿鞋。老師也在門口跟媽媽聊著小男孩今天學習情形與表現。
小男孩似乎想分享他的今天的經歷,他喊著:阿姨!我今天……。
老師沒有因為他的插話而中斷跟媽媽的聊天。
小男孩著急了,他的聲音更大語調更高,直喊:阿姨!阿姨!
老師剛好結束跟媽媽的對話,低下頭來問小男孩:阿姨是誰?這裡有阿姨嗎?
站在一旁的我:我不是阿姨。(我忍著笑意)
老師微笑地說:我是老師哦!媽媽是阿姨嗎?
我趕忙補充:我也是老師,不是阿姨。
一旁的媽媽蹲下來幫他穿鞋,快笑翻了。
故事二
大學畢業一年的女兒因病住院,媽媽陪住,爸爸忙著張羅。
爸爸說:我問“小姐”何時……,那個要……。
女兒糾正爸爸說:“護理師”,請叫“護理師”。
爸爸說:啊!我忘了,我到護理站就喊人家“小姐,小姐……”。
隔日
媽媽跟女兒說:剛剛護士說你的藥……。
女兒再度糾正:“護理師”,不叫“護士”。
真的喊錯了嗎?查詢一下,AI 給的資訊如下: 稱謂(title, form of address) 指對人的正式或尊稱的名稱,通常與身分、職位、輩分等有關。例如:「父親」、「老師」、「總經理」、「閣下」、「陛下」。多用於正式場合或書面語,帶有尊重或禮儀的意味。 稱呼(address, call) 泛指對某人的叫法,可以是正式的稱謂,也可以是較隨意的名字或暱稱。例如:「小明」、「阿姨」、「哥哥」、「老闆」、「親愛的」。用於日常生活,範圍更廣,既可正式也可親切或隨意。
原來如此!不是喊錯了,原來是少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