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工程的長期氣候衝擊:模型評估與政策啟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前言

對於氣候變遷將快速突破 1.5 度界線的憂慮,科學界長期有一批人專注於探討地球工程的可行性。期望藉由大規模的工程方式減少升溫以及緩和極端氣候的成形。但地球工程本身因為尺度的規模非常巨大,實際的成效以及潛在風險也往往是最容易為人所詬病之處。

Nature 有篇新研究是以長期氣候模型來評估地球工程可能的衝擊與變化。模型本身自然需要先經過與過往氣候資料的匹配,評估精確性,再進行未來不同類型的地球工程實施情境。

這是很困難的研究課題,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研究背景

在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峻、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生的背景下,傳統的減緩氣候變遷措施可能不足以達成目標,因此大規模的地球工程介入似乎變得越來越不可避免。然而,地球工程面臨一個核心難題:由於我們對地球系統的觀測不夠完整,且對其運作機制和相關回饋的理解仍不夠完善,因此難以準確預測氣候介入的後果

這份研究評估不同減緩和地球工程介入情境對地球系統動力學和氣候變異性的影響。研究團隊利用了多種數據來源和模型模擬,包括:

  • 觀測數據:CRU TS4.08 觀測數據
  • 再分析數據:ERA5 再分析數據 (1950-2022)
  • CMIP6 模型模擬數據: 來自英國地球系統模型 UKESM0-1-LL 的模擬,包括減緩實驗和地球工程介入實驗

研究的時間跨度涵蓋了1850年至2149年,重點關注了地表溫度、總降水量以及大氣甲烷濃度的變化。

研究目標:

  • 回顧性分析: 檢視1950年至2022年間的氣候變遷情況,並與模型模擬結果進行比較。
  • 預測性分析: 模擬不同的減緩策略(如二氧化碳移除)和地球工程技術(如太陽輻射管理SRM,包括平流層氣溶膠注入SAI、太陽光減少和卷雲播種)的潛在影響。
  • 評估風險與可行性: 分析這些策略可能帶來的風險、副作用和不確定性,以及實施這些策略的可行性。
  • 探索改進方法: 探討如何利用現有的觀測系統和新興技術(如人工智慧)來更好地監測、理解和預測地球系統的響應。

研究的動機在於,儘管氣候模型發出了線性大氣暖化和非線性地表變化的警告,但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過去十年仍達到創紀錄水平。目前的預測顯示,如果不採取顯著的減緩措施,全球溫室氣體累積濃度很可能在 2035 年超過 1.5°C 的氣候穩定目標。這種加速的趨勢以及 2023 年全球氣溫出乎意料的飆升,進一步加劇了對全球解決方案的需求,使得地球工程的部署似乎越來越難以避免。

研究方法

資料來源

  • 觀測資料:研究使用了 CRU TS4.08 (Climatic Research Unit Time-Series version 4.08) 高解析度全球月平均氣候資料,時間範圍從1950年至2022年,用於驗證再分析資料的準確性.
  • 再分析資料:主要採用 ECMWF ERA5 月平均氣候再分析資料集,涵蓋了1950年至2022年的地表變數,如2公尺地表溫度和總降水量。這些資料經過後處理,提供全球物理基礎的資料驅動的陸地表面觀測。研究中 ERA5 再分析資料被用作回顧性分析的基礎,並與模型模擬結果進行比較.
  • CMIP6 模型模擬 (CMIP6 Model Simulations):研究利用了英國地球系統模型 UKESM1-0-LL 的模擬結果,該模型參與了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較計畫 (CMIP6) 下的幾個專案。這些模擬包括:
    • 碳移除模式比對計畫 (CDRMIP) 的減緩實驗 (Mitigation Experiments):
      • 1pctCO2-cdr:在二氧化碳濃度突然增加四倍後,每年減少1%的二氧化碳,直到達到並維持工業化前的水準 (1990–2149)。
      • esm-1pct-brch-1000PgC:在 1pctCO2-cdr 實驗達到 1000 Pg 累積排放量閾值後,繼續零排放的模擬分支 (1950–2149)。
    • 地球工程模式比對計畫 (GeoMIP) 的介入實驗 (Intervention Experiments):
      • G1: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突然增加四倍,同時減少太陽輻射 (太陽光調暗) (1850–1949)。
      • G6Solar:通過減少太陽輻射,將高輻射強迫情景 (SSP585) 降低至中等輻射強迫情景 (SSP245) (2020–2100)。
      • G6Sulfur:通過平流層硫酸鹽氣溶膠注入 (SAI),將高輻射強迫情景 (SSP585) 降低至中等輻射強迫情景 (SSP245) (2020–2100)。
      • G7Cirrus:通過增加卷雲冰晶的形成速率,將高排放基準情景 (SSP585) 的淨輻射強迫減少 1 Wm⁻² (卷雲播種) (2020–2100)。

資料前處理

  • ERA5 觀測資料被重新網格化,以匹配 CMIP6 模型模擬資料的解析度,提升資料的相容性和可解釋性。
  • CMIP6 模型實驗產生的是日資料,研究將其重新採樣為月平均資料,以便與 ERA5 的月平均觀測資料對齊。
  • 所有資料集(ERA5、CDRMIP、GeoMIP)在時間維度上被串聯和重塑為資料框,以便進行後續的分析。
  • 研究還對 ERA5 再分析資料的內在偏差進行了處理,利用 CRU TS4.08 觀測資料進行偏差量化、校正和驗證,提高了 ERA5 作為觀測基準的可靠性。

分析方法

  • 研究計算了全球加權平均地表溫度 (Tsurf) 和總降水量 (P),以及大氣甲烷濃度 ([CH4]) 的變化。
  • 分析了顯著的區域性 Tsurf 異常和 P 的不規則年際變異性,揭示了不同地區氣候變遷的差異。
  • 比較了減緩和介入模擬結果與重新採樣的 ERA5 觀測記錄,以識別模型在重現歷史氣候模式和變異性方面的表現。
  • 評估了模型模擬在估計 Tsurf、P 和 [CH4] 時的偏差和不確定性,包括全球性和區域性的差異。
  • 利用統計指標(如均方根誤差 RMSE、平均絕對誤差 MAE、Nash-Sutcliffe 效率 NSE 和皮爾森相關係數 r)量化模型與觀測資料之間的差異,並評估模型的不確定性。
  • 進行了敏感性分析,例如通過時間子集劃分 (temporal subsetting) 的方式,分離趨勢以進行驗證和敏感性分析,特別是針對降水等具有內在動態變化的變數。
  • 研究還探討了不同減緩和介入策略對地球系統的潛在影響,包括短期和長期的氣候響應、區域差異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和非預期後果。

研究成果

主要發現

  • 歷史氣候變遷評估: 從 1950 年至 2022 年,全球加權平均地表溫度 (Tsurf) 和總降水量 (P) 顯著上升。研究揭示了顯著的區域性 Tsurf 異常和不穩定的 P 年際變異性,例如格陵蘭和西伯利亞北部異常升溫,而中非則出現降溫。南阿拉斯加降水增加,而哥倫比亞和東非降水減少。
  • 模型表現評估: 總體而言,減緩與介入模擬傾向於高估 Tsurf 和 P 的變異性和幅度,並且在估計大氣甲烷濃度 ([CH4]) 時表現出顯著的區域差異和情境特定的異質性。儘管模型能捕捉到 Tsurf、P 和 [CH4] 的顯著變化,但在複製歷史降水遙相關和升溫的空間模式方面仍然存在挑戰。
  • 減緩策略評估: 1pctCO2-cdr 實驗顯示,儘管短期內可能實現降溫和乾燥,但長期來看,全球 Tsurf、P 和 [CH4] 仍呈現上升趨勢,並觀察到顯著的北極放大效應。 esm-1pct-brch-1000PgC 實驗相較於前者展現了更平衡的氣候響應,全球 Tsurf、P 和 [CH4] 的增幅較小,但即使在積極的二氧化碳移除策略下,複雜的氣候回饋仍然不受限制。
  • 地球工程介入策略評估: G1 實驗 (太陽光調暗) 顯示,儘管全球輻射平衡得以維持(輕微降溫),但 P 的變異性很大,[CH4] 持續增加,且存在顯著的區域性升溫熱點。 G6Solar 實驗 (太陽輻射減少) 在短期內促進了降溫趨勢,但仍存在 Tsurf 和 [CH4] 的區域熱點。儘管短期內全球平均 Tsurf、P 和 [CH4] 有所下降,但長期來看仍呈現上升趨勢。 G6Sulfur 實驗 (平流層氣溶膠注入) 在短期內顯示出緩解暖化和冷卻地球的潛力,但也導致全球 P 的變異性降低,並可能引發突發性的氣候變化和長期的穩定性問題。 G7Cirrus 實驗 (卷雲播種) 最初導致 Tsurf 和 [CH4] 增加,但觀察到區域性 Tsurf 變異性降低。長期來看,對 P 變異性的影響顯著。
  • 模型與觀測的偏差: 研究發現模型模擬在不同區域和不同變數上存在系統性的高估和低估。例如,南阿拉斯加的 P 被高估,而東非的 P 被低估。這些偏差可能源於模型對海洋主導的氣候機制、地形效應、對流過程和季風動力學的不完善模擬。
  • 氣候極端事件: 增加二氧化碳似乎加劇了極端天氣和降水的變化,可能導致區域氣候的轉變。

成果貢獻

  • 綜合評估減緩與地球工程策略:通過統一的分析框架,系統性地比較了多種減緩和地球工程介入策略對地球系統的潛在影響,包括其短期和長期效果、區域差異以及潛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 揭示模型局限性:研究清晰地指出了現有地球系統模型在準確預測氣候變遷和地球工程後果方面的局限性,特別是在重現歷史降水模式、區域性氣候變化和甲烷濃度動態方面。這有助於未來模型開發工作的重點方向。
  • 強調區域差異和複雜性: 研究強調了氣候變遷和干預措施的區域性差異,以及地球系統各要素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
  • 為地球工程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通過量化不同地球工程技術的潛在影響和風險,為未來關於何時以及如何部署地球工程解決方案的決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並強調了在高不確定性下進行決策的必要性。
  • 強調謹慎的政策制定:研究結果強調,儘管地球工程可能提供短期的氣候管理手段,但其伴隨著顯著的長期風險和不確定性,因此政策制定者應採取謹慎的態度,並優先考慮減緩和適應措施。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AI 技術對於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能有哪些方面的助益?

機器學習所繪製的氣候政策地圖,這些政策研究的表現如何?

氣候調適與資金:聯合國報告中的現實與期望

臨界點與氣候行動的誤導性:更精確的理解與策略

全球氣候科技投資金額持續減少中,發生了什麼事?

氣候正義與政策支持度,不同地區的信念有何差異?

全球貿易與碳排放:解析隱含排放、政策及減碳策略

催化碳移除市場:政策推動與美國的全球競爭優勢

Gold Standard 推出全球碳市場法規追蹤工具,簡化碳權交易與國際合作

Puro彙整並公開全球碳移除政策地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3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6
Northern Lights 海運碳封存計畫:創新還是高成本過渡方案?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5
Northern Lights :挪威 CCS 示範計畫的成本、瓶頸與未來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8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31會員
271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Puro.earth的海洋缺氧碳封存(MACS)方法學獲諮詢委員會批准,標誌著一項以海洋為基礎的持久性碳移除新技術的重要里程碑。此方法通過將富含木質素的生物質沉積到深層缺氧的海洋盆地中,實現長期碳移除。文章詳細介紹了MACS方法學設計理念、科學依據、碳封存年限估算調整、目前實驗進展、環境與社會考量。
Thumbnail
2025/04/30
Puro.earth的海洋缺氧碳封存(MACS)方法學獲諮詢委員會批准,標誌著一項以海洋為基礎的持久性碳移除新技術的重要里程碑。此方法通過將富含木質素的生物質沉積到深層缺氧的海洋盆地中,實現長期碳移除。文章詳細介紹了MACS方法學設計理念、科學依據、碳封存年限估算調整、目前實驗進展、環境與社會考量。
Thumbnail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從氣候變化到資源枯竭,保護地球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責任。而“投資我們的星球-地球”正是這樣一個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行動。本文將探討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為地球的未來投資。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從氣候變化到資源枯竭,保護地球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責任。而“投資我們的星球-地球”正是這樣一個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行動。本文將探討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為地球的未來投資。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工程會的終極目標,是推出八大類公共工程減碳指引,包含建築、軌道、水利設施、橋梁等建設, 從設計到施工都要符合
Thumbnail
工程會的終極目標,是推出八大類公共工程減碳指引,包含建築、軌道、水利設施、橋梁等建設, 從設計到施工都要符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氣候變遷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影響,本文分享了氣候變遷狀態、衝擊和環境風險,以及影響氣候穩定的變因。透過深入瞭解這些議題,能更好地意識到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Thumbnail
氣候變遷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影響,本文分享了氣候變遷狀態、衝擊和環境風險,以及影響氣候穩定的變因。透過深入瞭解這些議題,能更好地意識到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60年金融危機|2060  Financial Crisis|極端氣候引發金融危機| 如果你認為地球永續跟你無關
Thumbnail
2060年金融危機|2060  Financial Crisis|極端氣候引發金融危機| 如果你認為地球永續跟你無關
Thumbnail
因應當前挑戰以及轉變未來的危機,發展出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新系統模式是勢在必行的事! 我們必須合作共創新的模式,以一個新的合作共生系統,取代原本競爭逐利及不永續的發展模式,才有機會改變未來! 世界複雜的問題需要多元的解方,也需要各領域的人一起努力,因此提出【地球花園計畫】作為這個複雜世界的解方之一
Thumbnail
因應當前挑戰以及轉變未來的危機,發展出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新系統模式是勢在必行的事! 我們必須合作共創新的模式,以一個新的合作共生系統,取代原本競爭逐利及不永續的發展模式,才有機會改變未來! 世界複雜的問題需要多元的解方,也需要各領域的人一起努力,因此提出【地球花園計畫】作為這個複雜世界的解方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