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篇的分享,在求職時我一直都不是「履歷海投派」的擁護者,我會根據每個職缺把CV調整成最精準的狀態,所以對重質不重量的我來說,辨別一個職缺值不值得投是件重要的事。
此外,如果有開放履歷,就會收到很多不同的面試邀請、獵頭來信,也要透過旁枝末節推敲公司內部狀況正不正常、值不值得花時間去面試了解。
因此今天從我的經驗出發,分享以下的方式,可以在面談前知曉一些關鍵細節,辨別這個職缺到底是不是好缺:
一、工作敘述(Job Description)的合理性
誠實的JD會反映出職缺實際上的工作樣貌,因為行銷領域非常廣泛,所以一定會看的是「工作職掌的量合不合理」、「其他公司拆成4個人力的職務,它是不是通通放在一起」,如果每個工作項目都需要這個職務一條龍處理,同時又需要負責好幾個項目,有機率公司對行銷方面的專業性不足,無法精確劃分職責,或是會偏向業務層面廣,卻難累積深入的經驗。
除此之外JD還有許多細節可以研究,從這裡可以看出一間公司的專業性,不然進去可能光溝通就很痛苦。像JD如果有清楚說明職務在團隊中發揮的角色&期待,對我來說就超級加分!因為他們真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開這個缺、要找什麼樣的人(如果JD裡沒說,記得面試一定要問)
二、參考求職天眼通、面試趣、比薪水等平台

圖表:面試趣、求職天眼通、比薪水平台差異
相信大部分的求職者都對這些平台很熟悉,對我來說用這些平台的價值不只是分辨哪間公司好不好,更具體的是在避開自己真心不喜的雷區。
例如我過去待的是新創團隊,熟悉扁平化組織、溝通透明的氣氛,所以「SOP不清楚、職務權責不明」這種缺點,只要不是太誇張,對我來說都不是完全拒絕往來的雷點(但像我就有遇過很多人無法接受沒有100% SOP的工作),我更排斥企業文化十分狼性,或辦公室政治嚴重的公司。
因此還滿建議大家好好去解讀各平台心得的適用性,對其他人來說難以忍受的 1 顆星缺點,說不定是你揮一揮手就能擺平的小蛋糕,工作沒有十全十美,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PS:面試趣出了一個 Chrome 插件叫 求職避雷針 ,裝上後可以在 7 個找工作平台看到該職缺在面試趣/比薪水的評分,不用再另開分頁,非常方便,基本上數字人力銀行和幾個主流平台都有涵蓋。
但也是要提醒,評價不等於一切,且評價數比較少的公司更可能有資訊偏誤,建議多方查詢比較,或在解鎖比薪水心得後,透過私訊功能問問前輩們。
三、電訪
我認為有電訪這個步驟的公司,通常正規一些,因為電訪這個階段彼此會進行一些初步確認,如果有哪裡不符合期待,也就不用進到下一步,可以節省彼此的時間。那種訊息一上來直接就請你排面試時間的,常常給我種非常缺人、誰都可以的感覺。
因此針對你有興趣、但沒有太多資訊的職缺,我會非常建議問問看能不能提前有個電話了解。
在電訪中,基本上對方想確認的是:
- 你是不是正常、可以溝通的人
- 你過去的經驗是否對公司有幫助
- 你期待的薪資待遇範圍
接到電話時只要不卑不亢,能介紹自己過去的經驗,並強調與該職缺的連結性就OK囉!薪資期待,不用人家問就先講出來,可以先了解對方的薪資結構(年薪由什麼組成?有沒有獎金?年終通常怎麼計算?),以及該職務的預算,了解後再報出自己的期待值。
而求職者可以提前了解的部分包含:
- 職缺性質(擴編還是補位?前者代表公司有發展性,後者可能有流動性高、需要收拾爛攤子等潛在風險)
- 面試流程、面試官是誰(面試的形式有哪些?面試官的職務可能決定他的重點放在哪裡)
因為電訪的對象通常會是HR,所以不一定了解太多職務或分工的細節,因此可以多問問對準備面試有益的問題,或是多了解公司目前的發展階段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