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不分世代,你肯定都聽過: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無論你當這些是警示金句,或者不屑一聽的陳年老調,都無法否認,在人生當中,並無法事事都順你的意去走。
而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每個人的應對方式也都不盡相同;有人無視,有人逃避,有人面對 ‧‧‧‧‧‧ 這些都沒有絕對的對或錯,畢竟我們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你的思考模式、個性、生長環境、價值觀等等都是條只有你自己獨自走過的路,只有你知道,怎樣的選擇最適合自己。
幸運的話,這些不如意的事情隨著時間逐漸煙消雲散,但更多情況往往就像半堵塞住的水管,永遠問題就在那邊不會消失,雖然水還是流得出去,但每次開啟水龍頭時,你就得面對一次那些被積在水槽內緩慢排出的水。
於是,漸漸地,這些不順的事情,就產生了所謂的「內耗」,讓你總感覺有些掛心的事情,不停消耗著你的情緒跟能量,偏偏你不見得有意願或能力去處理,試問,你覺得開心嗎?
以上的問題,相信對多數人來說,當然答案會是否定的,畢竟誰不希望每天都能開開心心的過呢?
既然如此,如何處理你的內耗,就是一門重要的課題。
身為一個心思細膩的 I 人,內耗對我來說並不陌生;雖然仍在繼續探索更多的「反內耗」方式,但多年下來摸索出的一套基本心法,倒也確實多次幫助自己減少或揮別內耗,邁步向前;希望在此分享也能幫助到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一、找出內耗的源頭:
有時候你以為的內耗來源,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原因!
舉例來說,你覺得「加班」是造成你工作內耗的原因,讓你只要想到要上班就感到身心俱疲。
但,若再試著往前一步,問問自己「為何會需要加班?」
當你仔細去檢視時,很可能會找出幾個不同答案 (有些甚至是你原本沒注意過的);
例如:
可能你思考探究過後,發現加班是因為常常被找去開會,有些會議常超時,有些會議其實你也許可以不用參加,那你就會清楚,造成你內耗的表面原因是「加班」,但真正造成加班的原因是因為「常參加非必要或時間控管不當的會議」。
找到真正的「元凶」,是處理內耗情緒很重要的第一步。
二、做出改變:
找出原因後的下一步,當然就是思考能如何改變了。
延續上述的加班例子,當你得出是因為參加過多/無效會議而導致需要加班的這個結論時,也應該找尋能幫助你擺脫這情境的方法。
像是,會議開始前就先告知對方你後面還有工作安排,所以無論會議開完與否,你一定都要準時離開;收到你認為跟你關聯性較小的會議邀請時,可以先跟發起者確認你出席的必要性,或建議一個較不會排擠到你處理更重要工作的時間再開會。
三、找到情緒宣洩的出口:
很多事情也許我們無力改變,但至少,你可以、也只有你能為自己的情緒做決定。
遇到內耗時,負面能量累積在心中讓你悶悶不樂,然而如人家說的「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的意境,面對無法靠自己改變的現實情況,難免會感到焦躁、煩悶等負面感情,而我們其實有選擇,去適時的幫助自己將這些情緒釋放,讓自己用更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挑戰。
在此也分享幾個我常使用的方式:
這邊指的,是將你的內耗情緒感受,真的用嘴巴說出口。其實,就類似於有些人會藉由「大吼」、「唱歌」等方式宣洩情緒,而我是用說話來達到紓解的效果。
因為,在講話出口的短短過程當中,通常我們會經過一番邏輯的思考編排,讓講出的話能被對方理解,這代表著,在與自己對話的過程當中,對於理清內耗情緒的梳理是有幫助的;另外也曾有研究顯示,人們潛意識中,對於「聽」會相較於「看」更容易接受,就我個人的經驗,這包含了「自己講給自己聽」。
如果你對於「自言自語」感到彆扭,那麼將情緒轉化為文字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有時,我也會透過寫文章將情緒消化釋放,也因為文章希望能有人能看到互動的機會,不適合太過真實露骨的坦白,因此在這過程當中也會啟動自我過濾的機制,用一個粗暴但直接的比喻:將廢水淨化後再排出。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在這「淨化」過程當中,確實情緒也會獲得緩解,並可能因此多給自己補充一些正能量。
當然,詢問朋友、專家的意見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方式,但若剛好沒有合適的對象可以詢問建議,我習慣從兩個方向找尋協助:看書、聽Podcast。
曾經有段時間,因為籌辦一場重要活動的壓力讓我喘不過氣,剛好在那時候接觸到一本書,作者是一位知名公司退休的CEO。很神奇的,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該CEO描述的職場情境跟觀念,剛好有些與我當下壓力內耗的來源相似,雖然書中CEO是對著底下的職員開導,但作為讀者的我,卻感覺坐在CEO對面一般的受教,幫助我走過那段煎熬時期。
相似的情況,也在現在流行的Podcast遇過,尤其現在有許多不同主題的節目,是一個可以適時提供支援的管道。
希望以上的個人經驗,能幫助到想擺脫內耗低潮的你們,揮別內耗,邁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