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破裂。」醫生告訴柏翰的爸媽。他們上次聽到鼻中隔這個人體部位,是柏翰爸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柏翰是吊車尾入學的,晚生一天就晚一屆;黃洛晚讀,比柏翰高一個頭,跟柏翰同班。
「應該叫打人的黃洛轉班吧?就算資源生有配合的班導,要求沒犯錯的人重新適應環境說不過去吧?」柏翰媽又說:「家教才是教育的根。我們可以跟黃洛的父母聊聊。」
「我當過小男生。」柏翰爸說:「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一套叢林法則,大人插手只會讓被欺負的小朋友被人看不起。需要大人介入,表示這個小孩沒力氣又沒手腕。」
「大人不介入,柏翰要被欺負到畢業嗎?不然轉學!」柏翰媽哪能忍受不作為?
「轉學只是逃避。」柏翰爸回:「有些性格或特質就是容易被針對,去到哪裡都一樣。」
柏翰媽整個人凝固了五秒。兒子顯然會被欺負的事實瞬間超過大腦負荷,心裡又隱隱知道老公一語道破真相。
柏翰爸沒發現她反應不良,繼續講:「柏翰那種生怕跟人起衝突,就什麼都不敢拒絕的討好性格,不欺負他欺負誰?誰柿子不挑軟的吃?」
柏翰媽自己是據理力爭的性格。「柏翰不就遺傳到你?怕阿共打過來怕到連備戰都反對,怕被說引戰。結果越不備戰就越好打下來,打你不費力,因為你被主管壓進度從來都自己加班吞掉,不壓你壓誰?」
「妳要學校教小孩尊重別人有個屁用?妳生目睭見過誰讀過《三字經》就不罵三字經的?妳今天去跟黃洛爸媽告狀,明天黃洛就把氣出在妳兒子身上!」
「我兒子不是你兒子?你兒子怕事不是看著你學的?笑你不敢去簽名罷免刪國防預算的立委,怕跟戒嚴時期一樣被查水表!你身教做不起來,我言教講給誰聽?」
柏翰人就在旁邊,父母吵起來還是把他當透明人:他媽只想用大人的權威叫小孩不要讓她煩心;他爸不罵黃洛打人、只怪自己孩子有容易挨打的特質。兩個人出舌出嘴,明明挨打的人是柏翰。「我不是不拒絕,我來不及⋯⋯」
「送你去學柔道,都學護身倒法了還被打!沒有決心嘛!」他爸連臉都沒轉向他。
護身倒法是摔到地上的時候保護身體用的,他是從背後被揪著後腦勺去掄牆。而且柔道只准抓衣服,黃洛怎麼可能遵守這種大人訂下來的規矩?大人的世界有大人的玩法,他得先在孩子的世界裡活下來。
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法則。他媽錯在以為孩子能講道理,但他媽對在說他爸怕被報復就不去改變現狀;他爸錯在不看全局就以為自我檢討有用,但他爸對在孩子的世界的確得靠自己來贏得保障。大人都一樣,批評別人的時候最中肯。
「我去學自由搏擊。」柏翰用漏風的鼻音,生平第一次,告訴大人自己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