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化資產體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何謂文化資產的知識論?文化資產的存有論?文化資產的溫暖?什麼是文化資產的體系性思考?(本文所討論的文化資產非狹義〈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法定資產,而是廣義跨時空、具時間痕跡的物)


  文化資產作為一個物,具有物性,即功能性與文化性。文化資產如同布希亞談論的古物,是邊緣物的一種。傳統的文化資產,背後是一個整體的道德體系,例如,過去日據時期的日式宿舍群、眷村等。然而,現代文化資產反而成為少數,「缺乏」成為文化資產的價值之一。


  近年來文化資產之所以蓬勃發展的原因在於,人們的物質生活已獲得基本的保障,吃飽才有力氣從事文化事業,以及在全球化下在地化的覺醒。在消費社會中,文化資產的價值不只體現了欲望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讓符號化的文化資產成為一種新理念、一種新關係,而這來自於我們如何思考文化資產。


  一般文化資產修復工程的造價高於新建工程,除了需要特殊的專業匠師及文史調查、現況紀錄外,許多材料還需進口貨訂製,以還原當初空間的氛圍。然而,文化資產畢竟非純古物僅具收藏性,文化資產還必須兼顧功能性,才有延續其價值的可能,而當前文化資產保存極度欠缺的便是其功能性的欲望(再利用的想像)。


  保存下來,然後呢?以下將示範何謂文化資產的體系性思考,試圖找出文化資產保存的新關係。


範例一:文化資產的知識論


  文化資產作為一個物,站在實用主義的立場,物有用,物就是真。物是真,物就是有用,兩者是相同的。人們認為真理是一種永恆思想,一種藉由理性思考才能掌握的經驗。然而,文化資產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我們除了只能通過物的效果產生的經驗外,無法以其他的方式來獲得對於物的觀念,此經驗(文化、社會的生命史)引導了文化資產的方向。因此,文化資產的真理不過作為一種工具,作為一種可被掌握、檢證、確證、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而學習此知識便是知行合一(做中學)。在人與文化資產關係的實用的過程中,每一個行為(關係)都產生了某種可感知的結果,而此結果又回頭修正、共融於我們原先的信念、事實,產生新經驗、新真理。文化資產的真理是動態的、持續接受檢驗的過程。


  文化資產所保存的是一種經驗,一種發思古之幽情的經驗。其手段除了修舊如舊、活化再利用外,還有其他「有用」的可能尚未被經驗。文化資產不會沒價值,是人才有價值與否的問題。若說保存是一種經驗,那麼重點便在於保存後產生新關係、新經驗與新真理,而非重於保存特定人、特定時代的經驗。


範例二:文化資產的存有論


  文化資產能夠談存有嗎?或者說何謂文化資產的形上學?物的存在是有限的,文化資產的存在依賴於其他的存有者。以海德格的「生活世界」角度出發,世界必須是「有」存有的,而非「無」存有的原因在於,文化資產可以與「存在物」進行某種互動(關係)時,首先就必須承認它們確實是存有的。


  然而,在關係體系中的文化資產,如何產生避免受到其他物影響、不真實的存在?如同當人類個體意識到自身、只有自己單獨面對的處境、願意決定獨自負責任地承擔自身抉擇的後果時,才能進入「真實自我」。而「真實的文化資產」便是坦然面對自身的有限性,並在瞬息萬變的場景中,看著主體並等待著被主體思考,當主體消失之處,便是「真實的文化資產」的自我呈現。


範例三:文化資產的溫暖


  文化資產的溫暖是「函數」性的溫暖,是一種心理上、抽象上、非熱力的溫暖。非來自物實質上的貼近(傳導),亦非來自熱力的實質釋放(輻射)或溫差的對流,而是透過材質、顏色、觸感等空間關係的整體,使得文化資產不具有實際溫度,卻仍具有溫暖的「功能」。


  文化資產的溫暖是因為身為主體的我對物投以擬人化的感受,此關係如同美感、幸福感、豁然開朗感等,是一種唯有在特定「關係」中,才有可能誘發的情感。這就像人類知道所有關於颱風形成的知識(水氣、溫度、高度等),卻無法製造颱風一樣,有些事情我們能夠用科學、語言描述,但那並非關係本身。


  文化資產的溫暖,或者說文化資產的感動,如同聽到一首感動的歌,物的某種節奏,在某段頻率與身為主體的我產生共鳴。這便是保存完化資產的價值所在,像是一本放了很久但很少人看的書,一旦看了之後便產生感動的書。相較於現代制式化生產的水泥大樓,文化資產修復保留了更多手工製、在地歷史性、時間的考究等,這都是為了避免社會意識、文化趨向單一功能、封閉性和意義重複的可能。


結論:


  「宇宙中每個質點都以一種力吸引其他各個質點。這種力與各質點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相互吸引的作用,或者說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有「關係」。而如何在關係體系中增強文化資產的吸引力,便是如何使其成為實現欲望不可或缺之物。例如:未看先猜修復後的巴黎聖母院依舊會引人入勝,因為巴黎聖母院的符號已成為世界物的模範,不只吸引地方,更吸引全世界的注目。世界只有一座巴黎聖母院,那麼什麼是台灣文化資產的模範?


  身為人性的主體,人作為一個物,既具有人性亦具有物性。然而,人終究對於人性的部分較感興趣,對於物性則較興致缺缺。如同我們喜歡與他人交換不同程度的「八卦」,以產生不同程度的關係。而在關係才有空間,空間才得以延續。亦如當夫妻或情侶間說想要保有一些空間時,不是想改變物理空間、可量測的空間,而是改變關係本身。在找到台灣文化資產的模範之前,更重要的是培養懂得欣賞模範的人,而如何培養懂得欣賞模範就從思考、建立有用、有感的文化資產體系開始。

2020/5/2

avatar-img
49會員
57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在談都市計畫的文化資產前,必須先釐清都市計畫與文化資產的關係。在《都市計畫法》(以下簡稱《都計法》)中唯一與文化資產有關的法條是第83-1條:「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取得、具有紀念性或藝術價值之建築與歷史建築之保存維護及公共開放空間之提供,得以容積移轉方式辦理」。其僅簡單說明,為了歷史建築保存
  如果你是位被劃入都市更新單元的居民,好不容易等到所有居民百分之百同意都更,並且走完事業及權利變換計畫核定、取得建造執造、拆除執照、點交、搬遷等過程,而上述這些過程大約走了9年。突然,一夕之間,都更地區被提報為文化資產,短短4個月,都更單元內的某棟建築被認定為市定古蹟。原先都更的規劃設計全
「一開始抱持著美好的想像進來,想像每個人就像醫務人員一樣,環境是那種特別乾淨整潔的,然後設備很齊全,進來以後會認為,在這樣一個環境修文物,文物能修好嗎?」─木器修復師 屈峰 北京故宮現藏180多萬件文物,每年在70多個展廳展出1萬多件的文物。修復以展覽的急迫性為先後考量,琳瑯滿目的文物
文化部長鄭麗君在接任文化部長時說:「文化部政策絕對不是文化部自己的事,應如同法國文化政策核心概念是「44個文化部」,部部都是文化部。」日前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則說:「文化工作需要看得很遠,我做的工作,是讓我的孩子未來長大成人,或是50年後的台灣,能夠以文化立國,能夠真正建立文化主體性,以文化來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將文化資產分為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資產分別為: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古物及自然景觀等9大類,無形文化資產則為: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口述傳統、民俗、傳統知識與實踐等5大類。文化資產存在的基礎是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在談都市計畫的文化資產前,必須先釐清都市計畫與文化資產的關係。在《都市計畫法》(以下簡稱《都計法》)中唯一與文化資產有關的法條是第83-1條:「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取得、具有紀念性或藝術價值之建築與歷史建築之保存維護及公共開放空間之提供,得以容積移轉方式辦理」。其僅簡單說明,為了歷史建築保存
  如果你是位被劃入都市更新單元的居民,好不容易等到所有居民百分之百同意都更,並且走完事業及權利變換計畫核定、取得建造執造、拆除執照、點交、搬遷等過程,而上述這些過程大約走了9年。突然,一夕之間,都更地區被提報為文化資產,短短4個月,都更單元內的某棟建築被認定為市定古蹟。原先都更的規劃設計全
「一開始抱持著美好的想像進來,想像每個人就像醫務人員一樣,環境是那種特別乾淨整潔的,然後設備很齊全,進來以後會認為,在這樣一個環境修文物,文物能修好嗎?」─木器修復師 屈峰 北京故宮現藏180多萬件文物,每年在70多個展廳展出1萬多件的文物。修復以展覽的急迫性為先後考量,琳瑯滿目的文物
文化部長鄭麗君在接任文化部長時說:「文化部政策絕對不是文化部自己的事,應如同法國文化政策核心概念是「44個文化部」,部部都是文化部。」日前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則說:「文化工作需要看得很遠,我做的工作,是讓我的孩子未來長大成人,或是50年後的台灣,能夠以文化立國,能夠真正建立文化主體性,以文化來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將文化資產分為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資產分別為: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古物及自然景觀等9大類,無形文化資產則為: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口述傳統、民俗、傳統知識與實踐等5大類。文化資產存在的基礎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今,沒有什麼比我們親眼見到的現象更真實,沒有什麼比跨國企業、比網際網路、比賣座電影更加真實。那些明明已經凝鍊卻無比巨大的現代性,成為了人類意識與價值的最主要來源,這些「人造物」不再為人所效勞,而是賦予人類勞動價值,好讓自己得以更廣泛地自我複製與傳播的新的神祇。
Thumbnail
當你走進美術館,看到一件作品展示了一把實際的椅子、一張椅子的照片,以及一段解釋「椅子」一詞定義的文字時,你會認為這是一件藝術品嗎?還是你會感到困惑,為什麼這樣的展示能被稱為藝術呢?
Thumbnail
這本《觀念的形狀》選了 72 件古文物,帶你「看」見中國的思想流變。不得不說,用有形之物帶出思想,真的是很精巧的切入手法。很喜歡書中說的:
Thumbnail
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收藏」,古董收藏不僅是財富的表徵,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當收藏成為一種懷舊的時尚,甚至於成為品味的象徵,關於收藏的種種淘寶故事、檢漏傳說,自然成了街譚巷議或茶餘飯後的時興話題。 收藏品的內容包括古玩文物、文房清供、書畫藝品、善本古籍、玉石珠寶、陶器瓷器、竹牙角雕等等,可謂五花
每一次的經典重出,除了後見之明的讀取彼時的時代精神外,亦參照當代,重新審閱了價值。而這價值無論如何,即使看起來「不變」,都是新的。閱讀《物體系》不可能忽略布希亞當時所談論的重心之一「科技」,在五十年間已有巨大改變,尤其網路的發明,使得這本書的觀點,可能要搭配到他往後所見證的時代方可證成。而幸運的我們
Thumbnail
博物館收藏的古代文物和藝術品,若進入公眾領域,是否可販售數位圖像或授權使用?英國博物館最新著作權判決對此有何影響?點選連結閱讀全文。
Thumbnail
文化底蘊著靈魂淬鍊的美麗 每一種民族都擁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這些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種民族真正和期望看見的是其他民族和自己的文化傳統,相互學習其他文化的內容和智慧。身為中國人,如果孩子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才是代表自己的亮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今,沒有什麼比我們親眼見到的現象更真實,沒有什麼比跨國企業、比網際網路、比賣座電影更加真實。那些明明已經凝鍊卻無比巨大的現代性,成為了人類意識與價值的最主要來源,這些「人造物」不再為人所效勞,而是賦予人類勞動價值,好讓自己得以更廣泛地自我複製與傳播的新的神祇。
Thumbnail
當你走進美術館,看到一件作品展示了一把實際的椅子、一張椅子的照片,以及一段解釋「椅子」一詞定義的文字時,你會認為這是一件藝術品嗎?還是你會感到困惑,為什麼這樣的展示能被稱為藝術呢?
Thumbnail
這本《觀念的形狀》選了 72 件古文物,帶你「看」見中國的思想流變。不得不說,用有形之物帶出思想,真的是很精巧的切入手法。很喜歡書中說的:
Thumbnail
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收藏」,古董收藏不僅是財富的表徵,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當收藏成為一種懷舊的時尚,甚至於成為品味的象徵,關於收藏的種種淘寶故事、檢漏傳說,自然成了街譚巷議或茶餘飯後的時興話題。 收藏品的內容包括古玩文物、文房清供、書畫藝品、善本古籍、玉石珠寶、陶器瓷器、竹牙角雕等等,可謂五花
每一次的經典重出,除了後見之明的讀取彼時的時代精神外,亦參照當代,重新審閱了價值。而這價值無論如何,即使看起來「不變」,都是新的。閱讀《物體系》不可能忽略布希亞當時所談論的重心之一「科技」,在五十年間已有巨大改變,尤其網路的發明,使得這本書的觀點,可能要搭配到他往後所見證的時代方可證成。而幸運的我們
Thumbnail
博物館收藏的古代文物和藝術品,若進入公眾領域,是否可販售數位圖像或授權使用?英國博物館最新著作權判決對此有何影響?點選連結閱讀全文。
Thumbnail
文化底蘊著靈魂淬鍊的美麗 每一種民族都擁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這些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種民族真正和期望看見的是其他民族和自己的文化傳統,相互學習其他文化的內容和智慧。身為中國人,如果孩子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才是代表自己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