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化資產體系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何謂文化資產的知識論?文化資產的存有論?文化資產的溫暖?什麼是文化資產的體系性思考?(本文所討論的文化資產非狹義〈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法定資產,而是廣義跨時空、具時間痕跡的物)


  文化資產作為一個物,具有物性,即功能性與文化性。文化資產如同布希亞談論的古物,是邊緣物的一種。傳統的文化資產,背後是一個整體的道德體系,例如,過去日據時期的日式宿舍群、眷村等。然而,現代文化資產反而成為少數,「缺乏」成為文化資產的價值之一。


  近年來文化資產之所以蓬勃發展的原因在於,人們的物質生活已獲得基本的保障,吃飽才有力氣從事文化事業,以及在全球化下在地化的覺醒。在消費社會中,文化資產的價值不只體現了欲望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讓符號化的文化資產成為一種新理念、一種新關係,而這來自於我們如何思考文化資產。


  一般文化資產修復工程的造價高於新建工程,除了需要特殊的專業匠師及文史調查、現況紀錄外,許多材料還需進口貨訂製,以還原當初空間的氛圍。然而,文化資產畢竟非純古物僅具收藏性,文化資產還必須兼顧功能性,才有延續其價值的可能,而當前文化資產保存極度欠缺的便是其功能性的欲望(再利用的想像)。


  保存下來,然後呢?以下將示範何謂文化資產的體系性思考,試圖找出文化資產保存的新關係。


範例一:文化資產的知識論


  文化資產作為一個物,站在實用主義的立場,物有用,物就是真。物是真,物就是有用,兩者是相同的。人們認為真理是一種永恆思想,一種藉由理性思考才能掌握的經驗。然而,文化資產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我們除了只能通過物的效果產生的經驗外,無法以其他的方式來獲得對於物的觀念,此經驗(文化、社會的生命史)引導了文化資產的方向。因此,文化資產的真理不過作為一種工具,作為一種可被掌握、檢證、確證、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而學習此知識便是知行合一(做中學)。在人與文化資產關係的實用的過程中,每一個行為(關係)都產生了某種可感知的結果,而此結果又回頭修正、共融於我們原先的信念、事實,產生新經驗、新真理。文化資產的真理是動態的、持續接受檢驗的過程。


  文化資產所保存的是一種經驗,一種發思古之幽情的經驗。其手段除了修舊如舊、活化再利用外,還有其他「有用」的可能尚未被經驗。文化資產不會沒價值,是人才有價值與否的問題。若說保存是一種經驗,那麼重點便在於保存後產生新關係、新經驗與新真理,而非重於保存特定人、特定時代的經驗。


範例二:文化資產的存有論


  文化資產能夠談存有嗎?或者說何謂文化資產的形上學?物的存在是有限的,文化資產的存在依賴於其他的存有者。以海德格的「生活世界」角度出發,世界必須是「有」存有的,而非「無」存有的原因在於,文化資產可以與「存在物」進行某種互動(關係)時,首先就必須承認它們確實是存有的。


  然而,在關係體系中的文化資產,如何產生避免受到其他物影響、不真實的存在?如同當人類個體意識到自身、只有自己單獨面對的處境、願意決定獨自負責任地承擔自身抉擇的後果時,才能進入「真實自我」。而「真實的文化資產」便是坦然面對自身的有限性,並在瞬息萬變的場景中,看著主體並等待著被主體思考,當主體消失之處,便是「真實的文化資產」的自我呈現。


範例三:文化資產的溫暖


  文化資產的溫暖是「函數」性的溫暖,是一種心理上、抽象上、非熱力的溫暖。非來自物實質上的貼近(傳導),亦非來自熱力的實質釋放(輻射)或溫差的對流,而是透過材質、顏色、觸感等空間關係的整體,使得文化資產不具有實際溫度,卻仍具有溫暖的「功能」。


  文化資產的溫暖是因為身為主體的我對物投以擬人化的感受,此關係如同美感、幸福感、豁然開朗感等,是一種唯有在特定「關係」中,才有可能誘發的情感。這就像人類知道所有關於颱風形成的知識(水氣、溫度、高度等),卻無法製造颱風一樣,有些事情我們能夠用科學、語言描述,但那並非關係本身。


  文化資產的溫暖,或者說文化資產的感動,如同聽到一首感動的歌,物的某種節奏,在某段頻率與身為主體的我產生共鳴。這便是保存完化資產的價值所在,像是一本放了很久但很少人看的書,一旦看了之後便產生感動的書。相較於現代制式化生產的水泥大樓,文化資產修復保留了更多手工製、在地歷史性、時間的考究等,這都是為了避免社會意識、文化趨向單一功能、封閉性和意義重複的可能。


結論:


  「宇宙中每個質點都以一種力吸引其他各個質點。這種力與各質點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相互吸引的作用,或者說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有「關係」。而如何在關係體系中增強文化資產的吸引力,便是如何使其成為實現欲望不可或缺之物。例如:未看先猜修復後的巴黎聖母院依舊會引人入勝,因為巴黎聖母院的符號已成為世界物的模範,不只吸引地方,更吸引全世界的注目。世界只有一座巴黎聖母院,那麼什麼是台灣文化資產的模範?


  身為人性的主體,人作為一個物,既具有人性亦具有物性。然而,人終究對於人性的部分較感興趣,對於物性則較興致缺缺。如同我們喜歡與他人交換不同程度的「八卦」,以產生不同程度的關係。而在關係才有空間,空間才得以延續。亦如當夫妻或情侶間說想要保有一些空間時,不是想改變物理空間、可量測的空間,而是改變關係本身。在找到台灣文化資產的模範之前,更重要的是培養懂得欣賞模範的人,而如何培養懂得欣賞模範就從思考、建立有用、有感的文化資產體系開始。

2020/5/2

6會員
528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阿緱文化論壇紀實】在AI面前眾生平等(本文為 2023-6-2 阿緱文化論壇個人紀錄,當代新媒體創新應用協會主辦) 各位師長先進、各位貴賓大家好; 大約三十年前我剛回國任教的時候,面試我的師長問了一個問題:"你從美國回來,為什麼要回台灣最偏鄉的屏東教書,不選擇資源豐富的台北?" 我的回答是:"屏東或台北,到矽谷的距離是一樣的,到紐約的
Thumbnail
avatar
BJ
2023-06-02
迷因世界:陰陽貞觀論文化(下)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也有不同的屬性。如果,古希臘的文化屬性是陽,那麼,對東亞人而言,那種文明的文化屬性是陰呢?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avatar
蓮子水共同體
2023-02-26
迷因世界:陰陽貞觀論文化(中)易經的符號簡單,但卻啟發並協助了華夏諸賢對各式問題的思考,並形成華夏諸學易河流布的現象。如果我們可以將這套陰陽系統運用在各個文明的分析上,自然要對文化的陰陽屬性做出初步的判斷。
Thumbnail
avatar
蓮子水共同體
2023-02-19
迷因世界:陰陽貞觀論文化 (上)孔子在熟年後重新發現周易的相關文獻,愛不釋手外,並且與門下弟子著手合力整理註解文獻,寫成易經的十翼。究竟易經中蘊含者什麼樣的文化迷因,又對後代華夏文化造成什麼影響呢?讓我們一起從陰陽貞觀談起吧!
Thumbnail
avatar
蓮子水共同體
2023-02-12
活水影響力投資--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華山」論劍【#活水影響力投資--#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華山」論劍】 產業、生活、創意、美學的場域,現在又多了社會創新創投元素!台灣影響力投資指標的「活水影響力投資(B Current Impact Investment)」八歲之時,終於有自己的家 -- 地點是好“山”好“水”的華山文創區。 「華山、
Thumbnail
avatar
喬琚@矽谷
2022-12-05
論文化建構的技藝凡是我們所從事的是一種文化選擇,那麼這樣的選擇也將會被預設為能影響我以外的他人之選擇,而這樣的選擇與我的選擇之間帶有一種能夠被詮釋出來的關聯。
Thumbnail
avatar
陳智豪
2022-04-05
【文化評論】2020出版啟示錄──臺灣文學金典獎百萬年度大獎《鬼地方》武漢肺炎舉世驚懼,在全球奪去能夠計數,卻讓人不敢相信、不忍直視的人命的2020,這是永遠不會被歷史遺忘的,人類文明有史以來至困至厄的一年,在這年,陳思宏以《鬼地方》拿下台灣文學金典獎百萬大獎,這本書將就此銘印於歷史,成為一本傳奇。
Thumbnail
avatar
高澄天
2020-12-31
第27擊 文化唯物論彷如夢境編織術結合人類學與唯物論的文化唯物論,結合社會學與生物學的社會生物學等,都是組合式創意的產物。二十世紀的生產線作業方式則是由屠宰業、釀酒業、縫紉業的生產方式巧妙拼聯而成。其實,我們在作夢時所用的凝縮作用,就是一種組合式思考,只要你會作夢,你就能有組合式創意。
Thumbnail
avatar
王溢嘉
2020-11-02
【文化評論】資格與失格--《女神自助餐》事件駱以軍確實挪(你若堅持,盜)用了劉芷妤的點子寫在《明朝》裡,這是怎樣也無法辯解或開脫的(不知為何突然有種風聲鶴唳感,我們還可以信任自己參與的寫作團體或寫作班嗎?);倘若劉芷妤求的只是個「不希望被當作是抄襲者」,確實,大家都很清楚了,妳沒有抄。
Thumbnail
avatar
高澄天
2020-04-11
【文化評論】能用中文,就別用英文所以語言當然政治,當你看到同樣一個人,講流利英文和講流利菲律賓文時,在你心中產生的印象落差,就是這兩種語言間的權力傾軋。英文是「文明的」、「先進的」、「優越的」、「有教養的」。
Thumbnail
avatar
高澄天
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