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文化資產的知識論?文化資產的存有論?文化資產的溫暖?什麼是文化資產的體系性思考?(本文所討論的文化資產非狹義〈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法定資產,而是廣義跨時空、具時間痕跡的物)
文化資產作為一個物,具有物性,即功能性與文化性。文化資產如同布希亞談論的古物,是邊緣物的一種。傳統的文化資產,背後是一個整體的道德體系,例如,過去日據時期的日式宿舍群、眷村等。然而,現代文化資產反而成為少數,「缺乏」成為文化資產的價值之一。
近年來文化資產之所以蓬勃發展的原因在於,人們的物質生活已獲得基本的保障,吃飽才有力氣從事文化事業,以及在全球化下在地化的覺醒。在消費社會中,文化資產的價值不只體現了欲望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讓符號化的文化資產成為一種新理念、一種新關係,而這來自於我們如何思考文化資產。
一般文化資產修復工程的造價高於新建工程,除了需要特殊的專業匠師及文史調查、現況紀錄外,許多材料還需進口貨訂製,以還原當初空間的氛圍。然而,文化資產畢竟非純古物僅具收藏性,文化資產還必須兼顧功能性,才有延續其價值的可能,而當前文化資產保存極度欠缺的便是其功能性的欲望(再利用的想像)。
保存下來,然後呢?以下將示範何謂文化資產的體系性思考,試圖找出文化資產保存的新關係。
範例一:文化資產的知識論
文化資產作為一個物,站在實用主義的立場,物有用,物就是真。物是真,物就是有用,兩者是相同的。人們認為真理是一種永恆思想,一種藉由理性思考才能掌握的經驗。然而,文化資產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我們除了只能通過物的效果產生的經驗外,無法以其他的方式來獲得對於物的觀念,此經驗(文化、社會的生命史)引導了文化資產的方向。因此,文化資產的真理不過作為一種工具,作為一種可被掌握、檢證、確證、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而學習此知識便是知行合一(做中學)。在人與文化資產關係的實用的過程中,每一個行為(關係)都產生了某種可感知的結果,而此結果又回頭修正、共融於我們原先的信念、事實,產生新經驗、新真理。文化資產的真理是動態的、持續接受檢驗的過程。
文化資產所保存的是一種經驗,一種發思古之幽情的經驗。其手段除了修舊如舊、活化再利用外,還有其他「有用」的可能尚未被經驗。文化資產不會沒價值,是人才有價值與否的問題。若說保存是一種經驗,那麼重點便在於保存後產生新關係、新經驗與新真理,而非重於保存特定人、特定時代的經驗。
範例二:文化資產的存有論
文化資產能夠談存有嗎?或者說何謂文化資產的形上學?物的存在是有限的,文化資產的存在依賴於其他的存有者。以海德格的「生活世界」角度出發,世界必須是「有」存有的,而非「無」存有的原因在於,文化資產可以與「存在物」進行某種互動(關係)時,首先就必須承認它們確實是存有的。
然而,在關係體系中的文化資產,如何產生避免受到其他物影響、不真實的存在?如同當人類個體意識到自身、只有自己單獨面對的處境、願意決定獨自負責任地承擔自身抉擇的後果時,才能進入「真實自我」。而「真實的文化資產」便是坦然面對自身的有限性,並在瞬息萬變的場景中,看著主體並等待著被主體思考,當主體消失之處,便是「真實的文化資產」的自我呈現。
範例三:文化資產的溫暖
文化資產的溫暖是「函數」性的溫暖,是一種心理上、抽象上、非熱力的溫暖。非來自物實質上的貼近(傳導),亦非來自熱力的實質釋放(輻射)或溫差的對流,而是透過材質、顏色、觸感等空間關係的整體,使得文化資產不具有實際溫度,卻仍具有溫暖的「功能」。
文化資產的溫暖是因為身為主體的我對物投以擬人化的感受,此關係如同美感、幸福感、豁然開朗感等,是一種唯有在特定「關係」中,才有可能誘發的情感。這就像人類知道所有關於颱風形成的知識(水氣、溫度、高度等),卻無法製造颱風一樣,有些事情我們能夠用科學、語言描述,但那並非關係本身。
文化資產的溫暖,或者說文化資產的感動,如同聽到一首感動的歌,物的某種節奏,在某段頻率與身為主體的我產生共鳴。這便是保存完化資產的價值所在,像是一本放了很久但很少人看的書,一旦看了之後便產生感動的書。相較於現代制式化生產的水泥大樓,文化資產修復保留了更多手工製、在地歷史性、時間的考究等,這都是為了避免社會意識、文化趨向單一功能、封閉性和意義重複的可能。
結論:
「宇宙中每個質點都以一種力吸引其他各個質點。這種力與各質點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相互吸引的作用,或者說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有「關係」。而如何在關係體系中增強文化資產的吸引力,便是如何使其成為實現欲望不可或缺之物。例如:未看先猜修復後的巴黎聖母院依舊會引人入勝,因為巴黎聖母院的符號已成為世界物的模範,不只吸引地方,更吸引全世界的注目。世界只有一座巴黎聖母院,那麼什麼是台灣文化資產的模範?
身為人性的主體,人作為一個物,既具有人性亦具有物性。然而,人終究對於人性的部分較感興趣,對於物性則較興致缺缺。如同我們喜歡與他人交換不同程度的「八卦」,以產生不同程度的關係。而在關係才有空間,空間才得以延續。亦如當夫妻或情侶間說想要保有一些空間時,不是想改變物理空間、可量測的空間,而是改變關係本身。在找到台灣文化資產的模範之前,更重要的是培養懂得欣賞模範的人,而如何培養懂得欣賞模範就從思考、建立有用、有感的文化資產體系開始。
2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