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總是用力卻卡住的你
孩子坐在書桌前,眉頭緊鎖,練習簿翻到第三頁,還是一動也不動。我問:「卡住了嗎?」 他沒有回答,只咬緊牙根,像是跟什麼在僵持。過了一會,他小小聲地說:「我很怕寫錯……」
接著又補了一句:「不想犯錯,可是我好像越想對,就越學不會……」
這句話,讓我突然靜了下來。
因為這不只是一個孩子的困惑,這是無數用力過頭、卻愈發無力的人心裡的低語。

「怕錯」的心情,是一把看不見的鎖
我們從小就被告誡:不能寫錯字、不能出錯答案、不能給別人添麻煩。
久而久之,「不能錯」變成了一種標準,一種內化的壓力,一種過度用力的習慣。
於是我們開始小心翼翼、不敢亂試、習慣先懷疑自己。每當拿起筆或想開口說話時,腦中響起的不是創意或靈感,而是:「萬一我說錯了怎麼辦?」、「萬一被笑了怎麼辦?」
這樣的學習,是縮著身體的,是緊繃的,是像踩在玻璃地板上的。
你不是學不會,而是你太怕錯;而太怕錯,反而讓你更難進入學習的狀態。
真正的學會,是從錯誤中長出來的
我們常誤以為,學習是「背對錯誤」往前走。
但其實,學習的本質,是「面對錯誤」不退縮。
孩子每一次停筆不寫,其實不是因為不知道,而是「不敢寫錯」。這種「過度小心」,讓他無法冒險、無法練習、無法用試錯來鋪出自己的理解之路。
大人也一樣。越是高期待,越是怕失敗;越想表現好,越抗拒試錯。
但沒有一個深度的學習,是在「零錯誤」的情況下發生的。
因為錯誤,是我們最直接的反饋機制,是學習中最誠實的老師。
為什麼你越想學會,反而學得更慢?
因為你不只在學知識,你還在跟自己的「自我懷疑」對抗。
你腦中其實有兩條平行對話:
- 一邊想要學會,渴望進步;
- 一邊不斷自問:「如果我做不好,是不是代表我不夠好?」
學得慢,不是你不夠聰明,而是你背負了太多「不能錯」的壓力。
學習,是需要一點空間、需要一點信任,最重要的,是允許自己做不對,才有機會修正得更對。
所以,我對孩子說,也對自己說:
「你可以錯,而且錯了才會學得更清楚。」
「你不需要證明你是對的,只要願意一步步找出為什麼錯,就已經很棒。」
「學不會,並不是你有問題,而是你太想『一次做到完美』,才卡住了真正的學習過程。」
如果你總是卡在「不想錯」與「學不會」的交界,請先放過自己一點。
放下那把時時監督自己的尺;換上一雙能看見進步的眼。
你不是學不會,你只是還沒允許自己「錯過一次也沒關係」。
結語:真正會學習的人,從不害怕錯
如果你正在努力,卻覺得怎麼都進不了狀況,請你溫柔地提醒自己:
學習的路上,錯誤不是敵人,是地圖的標記。
你每一次願意承認錯、改正錯,就是前進的證明。
別讓「不能錯」變成你前進的絆腳石,
而是讓「願意錯」成為你成長的推進器。
最終學會的,不是那個完美無錯的人,
而是那個錯了很多次,卻沒有放棄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