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道名氣響亮的湯品在世人關注俄烏戰爭時,
烏克蘭人不滿跳出來罵:羅宋湯明明是烏克蘭美食,
俄羅斯人怎敢厚顏無恥說是他們發明的呢?
羅宋湯,是發源於東斯拉夫民族(包括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的濃菜湯,
也稱為紅菜湯,或甜菜湯,盛行於東歐及中歐一帶。
正宗羅宋湯以甜菜為主料,再加入馬鈴薯,胡蘿蔔,
菠菜和牛肉塊,鮮奶油等配料熬煮,因此呈紫紅色。
羅宋湯在20世紀初,隨著白俄難民流入上海租界開始傳入了上海,
中文稱為羅宋湯是由英語譯為吳語上海話的「羅宋」。
在沙皇年代,俄羅斯人主食包心菜湯,黑麥麵包,蕎麥粥,餡餅。
貴族和大權在握的軍政權貴官員,富商,
住在自己大莊園富農大地主吃很多,冬季喝美味的蔬菜湯,
最愛喝的是加了鹹肉或牛肉的包心菜湯,
愛吃烤網油肉捲和各種烤肉,肥美的烤鵝,雉雞與火雞肉,烤魚與蘑菇。
主食則是用料濃郁有花飾的麵包,包餡餡餅,圓薄餅,花式大麵包科羅法耶。
其他季節,大吃蕪菁,櫻桃蘿蔔,胡蘿蔔,洋蔥,小黃瓜,菜園裡的各種蔬菜。
喝的是香檳,紅酒與白酒,伏特加,各種無酒精飲料。
還有蛋糕,糖果,茶炊裡倒出來的茶。
街頭商店,或擺攤小販除了賣的是鬆軟的白麵包,
圓麵包,麵包圈,包著不同餡料的熱餡餅,還有圓薄餅,肉凍,果子凍基塞爾,
煮熟的魚,魚子醬,鹽醃蘑菇,小黃瓜,烤蛋,蔬菜等等。
也會隨季節販賣飲料,冬天是裝在白細麻布裹住的紫銅大缸裡加了香料的蜂蜜熱飲。
夏天有克瓦斯,或是裝在玻璃長頸大瓶中起泡的莓果蜜酒。
也有不同香料糕,有堅果,長角豆莢,葡萄乾,鮮莓果與蘋果,煮過的梨,櫻桃。
最窮的農民利用洋蔥、克瓦斯、麵包與鹽,這三樣基本食物做出許多不同菜餚。
來到蘇聯時期,因為大規模饑荒帶來貧窮和匱乏,
最好情況是可以吃到少量馬鈴薯或者燕麥粥。
那時候莫斯科商店的食品貨架一片空蕩,只有罐裝芥末醬和黑麵包。
但是共黨高層官員則能享用特供商店裡種種充裕豐盛的物資,
大嚼熟火腿,香腸,鮭魚,小牛肉,沙丁魚,乳酪,
酸黃瓜,番茄,紅色與黑色魚子醬。
民眾在門外排著長隊購買麵包與馬鈴薯,還經常買不到。
整個蘇聯時期,俄羅斯的飲食存在著兩個不同世界。
艾利森.K.史密斯這本《俄羅斯美食史:包心菜和魚子醬》,
探討範圍從北方森林第一批斯拉夫定居者的飲食習慣開始,透過食物,
包心菜和魚子醬的稜鏡,對俄羅斯十二個世紀以來歷史進行了豐富的調查。
史密斯展現了無論是在富足的時期還是悲慘的饑荒時期,
飲食方式如何模糊和加強社會區別。
要界定俄羅斯烹調,會遇上困難,
總而言之,俄羅斯境內食物的歷史是豐富,匱乏,多樣,簡單連續的,
但其中最重要的,也許是變化。
俄羅斯美食史:包心菜和魚子醬〈Cabbage and Caviar : A History of Food in Russia〉
作者:艾利森.K.史密斯
原文作者: Alison K. Smith
譯者:杜蘊慈
出版社:天培
出版日期:202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