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里年度講座】繪本跨界閱讀|(不)像女孩那樣:繪本裡的陰性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講座介紹

「像女孩那樣」,這句話多少成為許多女孩成長中的無形束縛。這幾個字迫使我們揣測和模仿所謂「標準」的女孩形象,且其中的弔詭在於,無論我們選擇迎合這個標準,或試圖逃避它,都在某種程度上抹殺了身為女人的多種可能性。

繪本能否為女性形象提供多樣性的詮釋?能否展現不同成長歷程與個性特質的女孩,無論她身處何種環境、擁有何種興趣與創造力,都能獲得應有的尊重與肯定?

這個題目的靈感來自女性主義政治哲學家Iris Marion Young的經典著作《#像女孩那樣丟球》,在這一系列的課程裡,我們不直接討論女性主義,但我們將一起在繪本的世界裡,進入美的領域,感受每一幀圖像所帶來的陰性力量。

雖然繪本是課程的主要討論文本,我們也會參閱其他類型的文本(如研究文集、食譜、攝影集等),以拓展主題的討論範圍。


▍線上報名


☞ 報名:https://reurl.cc/GndDxx


▍講座資訊

✦ 講師:蔡雨辰( 沃時文化執行總監。曾任《破報》主編、《新活水》雜誌特約編輯)

✦ 場次:共規劃三個不同子題的講座,可單堂報名

✦ 日期:

一講:2025 / 4 / 12(週六),14:30-16:30 〔(不)像女孩那樣長大〕

二講:2025 / 5 / 3(週六),14:30-16:30〔潘妮洛普的家〕

三講:2025 / 6 / 7(週六),14:30-16:30〔 創造世界〕

✦ 形式:實體講座

✦ 地點:童里繪本洋行(台北市潮州街15號。近捷運古亭站)



▍講師簡介

蔡雨辰( 沃時文化執行總監。曾任《破報》主編、《新活水》雜誌特約編輯)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碩士,沃時文化執行總監。主持「#畫話一座島的故事#人權教育繪本徵選計畫」、主編「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系列書籍,並為多家文學、電影、藝術媒體撰寫評論與人物專訪。近年工作重心為知識轉化與教育培育。



▍各講介紹


✦ 一講:(不)像女孩那樣長大

在系列一的課程中,我們將透過四本繪本探索女孩成長的多樣軌跡:創作者如何選擇事件或畫面,讓讀者意識到繪本裡的小女孩改變(長大)了?與母親和父親之間的關係如何在成長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並且,女孩的成長又如何促使父親與母親經歷自身的蛻變與第二次成長?


✧ 時間:2025 / 4 / 12(週六),14:30-16:30

✧ 繪本:

  1. Mon Grand Papa 我的大爸爸 / Mari Kanstad Johnsen
  2. Mere Meduse 媽媽美杜莎 / Kitty Crowther
  3. 小根和小秋 / 林明子
  4. 我和我的小傷疤 / 碧翠絲.阿雷馬娜

✧ 對讀文本:塔拉.波特《你不了解我》

raw-image



☞ 報名:https://reurl.cc/GndDxx



女孩的成長,是一場細膩而深刻的旅程,映照出家庭關係的變化與時光的流轉。本次講座將透過五本書籍,探索成長的多種可能: 

《Mon Grand Papa 我的大爸爸》——在父子關係中,看見時間如何在日常互動中悄然改變彼此的角色。 

《Mere Meduse 媽媽美杜莎》——當母親的形象與傳說中的蛇髮女妖重疊,成長的矛盾與親子間的距離如何轉化為理解與愛? 

《小根和小秋》——林明子筆下的女孩,在日常小事中學會獨立,成長往往從微小的決定開始。 

《我和我的小傷疤》——身體上的傷痕,映照心靈的轉變,繪本如何以極簡的筆觸描繪成長中的傷痛與修復? 

《你不了解我》——塔拉·波特以深刻的視角書寫少女心境,成長的掙扎與自我認同如何在繪本與文學中相互映照? 

 

我們將討論繪本如何透過圖像與敘事,使女孩的成長歷程鮮明可感;母親與父親又如何在這場旅程中經歷自己的蛻變,展開「第二次成長」。無論你是家長、教師、或是對繪本與成長議題感興趣的讀者,這場講座將帶你走進女孩的世界,重新理解「長大」的多種面貌。 

 


「 為什麼第一講的主題選擇「成長」?」

雨辰說:

過了40歲之後,我才逐漸理解,年歲漸長並不理所當然的意味著「成長」,增加的只是年紀、脂肪、白髮和皺紋而已。

我總是在繪本裡重新理解「成長」是怎麼一回事。當我們作為人的經驗還少時,每回相遇,每種困難,都會成為成長的機會。久而久之,我們終於習慣作為一個人,但面對人生已疲於應付,或是憊懶得寧可吃同一種食物,過一樣的日子。可怕的是,我們以為這就是成長的完成式了。

第一次在書店裡翻讀《#小根和小秋 》,當狐狸小根不斷重覆說著:「沒關係」時,我竟然無法控制地紅了眼眶。但我其實不明白那些的淚水的含義,過了幾年,我花了很多時間梳理自己的成長過程,才明白,當時,我的內在小孩被溫柔的小根給安慰了。我的某部份從未長大過,這是繪本讓我有機會發現的事。

第一講的四本繪本,各自處理了不同的成長課題,關於陪伴,關於傷害,關於我們與父親母親的關係,每一本都適合小孩,也適合大人,尤其,是大人心裡的內在小孩。


歡迎來聽。


✦ 二講:潘妮洛普的家

整頓、布置、料理與安排--這些技術支撐起了一個「家」,是舒適感與安全感的基礎。女性向來被期待天生具備這些技術,但其生產性與創造力卻往往未被賦予應有的成就感與榮耀。在系列二課程中,我們將透過三本作品,探索這些創造力的美麗表現,這些繪本如何賦予新的視角並讚頌它們的價值與意義。

✧ 時間:2025 / 5 / 3(週六),14:30-16:30

✧ 繪本:

  1. Chez Bergamote 在柏嘉莫特家 / junko Nakamura
  2. Quand Hadda reviendra-t-elle ? 荷妲什麼時候會回來?/ Anne Herbauts
  3. 今天是什麼日子? / 瀨田貞二、林明子

✧ 對讀文本:細川亞衣的食譜、奧山由之《flowers》

raw-image



☞ 報名:https://reurl.cc/GndDxx


✦  三講:創造世界:以Anne Herbauts和Joanna Concejo的兩本作品為例

在系列三的課程中,我們將深入研讀Anne Herbauts和Joanna Concejo的兩部作品:《Parce que Parce que Parce que》和《Tu es là》。這兩本書皆使用了非常精密的視覺語言來探討困難的題目。前者讓讀者體驗自閉症孩子的世界觀,而後者則記述了女性家族的生命史。我希望能在這堂課中,和學員們一起來拆解Anne Herbauts和Joanna Concejo的創作魔法,如何在翻頁之間創造世界?感受她們獨特的視覺語言和藝術表現力。

✧ 時間:2025 / 6 / 7(週六),14:30-16:30

✧ 繪本:

1. Parce que Parce que Parce que 因為 因為 因為 / Anne Herbauts

2. Tu es là 你在這裡 / Laëtitia Bourget, Joanna Concejo

✧ 對讀文本:高野文子《巴士四點見》



繪本跨界閱讀|(不)像女孩那樣:繪本裡的陰性力量

▍講座資訊

✦ 講師:蔡雨辰( 沃時文化執行總監。曾任《破報》主編、《新活水》雜誌特約編輯)

✦ 場次:共規劃三個不同子題的講座,可單堂報名

✦ 日期:

一講:2025 / 4 / 12(週六),14:30-16:30 〔(不)像女孩那樣長大〕

二講:2025 / 5 / 3(週六),14:30-16:30〔潘妮洛普的家〕

三講:2025 / 6 / 7(週六),14:30-16:30〔 創造世界〕

✦ 形式:實體講座

✦ 地點:童里繪本洋行(台北市潮州街15號。近捷運古亭站)

☞ 報名:https://reurl.cc/GndDxx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童里繪本溫室 • 插畫培養皿
232會員
179內容數
童里是間外語繪本專門書店,2016年始於網路書店,2018年成立實體書店。聚焦於繪本藝術與插畫創作交流,選書核心以藝術性、哲思性、文學性高和有觀點的繪本為主。繪本的每一頁都是畫作,而一本繪本就像是一場畫展,其中也蘊含許多觀點,美麗又近人,從書架上便能隨手捻來,日常中享受美好。
2025/02/11
自二O一四年完成《台灣妖怪地誌》之後,開始了我對傳說故事的搜集和觀察,數年下來,我對臺灣鬼怪的成因以及故事的意涵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便開始了《妖怪画誌》的創作......。
Thumbnail
2025/02/11
自二O一四年完成《台灣妖怪地誌》之後,開始了我對傳說故事的搜集和觀察,數年下來,我對臺灣鬼怪的成因以及故事的意涵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便開始了《妖怪画誌》的創作......。
Thumbnail
2025/01/30
2025台北國際書展(TIBE)春節後登場,比利時法語區連續參展二十餘年,今年再邀Casterman、Dupuis、Le Lombard三大出版社參與。繪本畫家默德・侯桀(Maud Roegiers)與愛麗絲童書出版社將來台演講。此外,台灣將設立第三所比利時圖書館區,推動親子共讀,掀起比利時閱讀熱潮
Thumbnail
2025/01/30
2025台北國際書展(TIBE)春節後登場,比利時法語區連續參展二十餘年,今年再邀Casterman、Dupuis、Le Lombard三大出版社參與。繪本畫家默德・侯桀(Maud Roegiers)與愛麗絲童書出版社將來台演講。此外,台灣將設立第三所比利時圖書館區,推動親子共讀,掀起比利時閱讀熱潮
Thumbnail
2025/01/27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旅程,那麼默德‧侯桀(Maud Roegiers)便是一位旅途中不斷拾起細碎寶石的探險者。這些寶石,透過她的筆尖與色彩,創作出十多本溫暖人心的繪本。她的創作不僅僅是對孩子的陪伴,更是對我們所有人的一種提醒——別忘了停下來,看看生活中那些輕輕呼吸的小美好。
Thumbnail
2025/01/27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旅程,那麼默德‧侯桀(Maud Roegiers)便是一位旅途中不斷拾起細碎寶石的探險者。這些寶石,透過她的筆尖與色彩,創作出十多本溫暖人心的繪本。她的創作不僅僅是對孩子的陪伴,更是對我們所有人的一種提醒——別忘了停下來,看看生活中那些輕輕呼吸的小美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就繼續穿我們喜歡的衣服吧!我們就繼續留著我們覺得舒服長度的髮型!我們不美、不帥都沒有關係。如果你心裡還有那些因為這些外來的攻擊、嘲諷而在心裡感到受傷而覺得自卑的陰影,去喜歡自己吧!喜歡自己所有的樣子!傷得有多重,就用多少的喜歡去陪伴自己!
Thumbnail
我們就繼續穿我們喜歡的衣服吧!我們就繼續留著我們覺得舒服長度的髮型!我們不美、不帥都沒有關係。如果你心裡還有那些因為這些外來的攻擊、嘲諷而在心裡感到受傷而覺得自卑的陰影,去喜歡自己吧!喜歡自己所有的樣子!傷得有多重,就用多少的喜歡去陪伴自己!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我們以前一直覺得其實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討論的議題:女性議題。 因為對我們來說性別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也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就像丟東西不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整理自己才是更核心的切入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有所謂比較陽剛的女性,也有所謂比較陰柔的男性,性格的差異應該比性別的差異更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我們以前一直覺得其實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討論的議題:女性議題。 因為對我們來說性別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也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就像丟東西不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整理自己才是更核心的切入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有所謂比較陽剛的女性,也有所謂比較陰柔的男性,性格的差異應該比性別的差異更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Thumbnail
此文想法源於Women's Day|我有一個 “女子” 故事想說,一起來分享! 兩位不同年齡的女子想法語錄~曾經的她也是一名自由的女子
Thumbnail
此文想法源於Women's Day|我有一個 “女子” 故事想說,一起來分享! 兩位不同年齡的女子想法語錄~曾經的她也是一名自由的女子
Thumbnail
多年前為女兒選書,由幼兒書的階段轉為找尋下一階段的童書,當時metoo 運動正席捲全球,女孩子當公主的形象被受批評,只因童話中的女孩形象既刻板失實也立了壞榜樣,而同時一股女子覺醒的力量正隱隱抬頭,結合這部 《Good Night Stories for Rebel Girls》 便剛好來到眼前。
Thumbnail
多年前為女兒選書,由幼兒書的階段轉為找尋下一階段的童書,當時metoo 運動正席捲全球,女孩子當公主的形象被受批評,只因童話中的女孩形象既刻板失實也立了壞榜樣,而同時一股女子覺醒的力量正隱隱抬頭,結合這部 《Good Night Stories for Rebel Girls》 便剛好來到眼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