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座介紹
「像女孩那樣」,這句話多少成為許多女孩成長中的無形束縛。這幾個字迫使我們揣測和模仿所謂「標準」的女孩形象,且其中的弔詭在於,無論我們選擇迎合這個標準,或試圖逃避它,都在某種程度上抹殺了身為女人的多種可能性。繪本能否為女性形象提供多樣性的詮釋?能否展現不同成長歷程與個性特質的女孩,無論她身處何種環境、擁有何種興趣與創造力,都能獲得應有的尊重與肯定?
這個題目的靈感來自女性主義政治哲學家Iris Marion Young的經典著作《#像女孩那樣丟球》,在這一系列的課程裡,我們不直接討論女性主義,但我們將一起在繪本的世界裡,進入美的領域,感受每一幀圖像所帶來的陰性力量。
雖然繪本是課程的主要討論文本,我們也會參閱其他類型的文本(如研究文集、食譜、攝影集等),以拓展主題的討論範圍。
▍線上報名
▍講座資訊
✦ 講師:蔡雨辰( 沃時文化執行總監。曾任《破報》主編、《新活水》雜誌特約編輯)
✦ 場次:共規劃三個不同子題的講座,可單堂報名
✦ 日期:
一講:2025 / 4 / 12(週六),14:30-16:30 〔(不)像女孩那樣長大〕
二講:2025 / 5 / 3(週六),14:30-16:30〔潘妮洛普的家〕
三講:2025 / 6 / 7(週六),14:30-16:30〔 創造世界〕
✦ 形式:實體講座
✦ 地點:童里繪本洋行(台北市潮州街15號。近捷運古亭站)
▍講師簡介
蔡雨辰( 沃時文化執行總監。曾任《破報》主編、《新活水》雜誌特約編輯)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碩士,沃時文化執行總監。主持「#畫話一座島的故事:#人權教育繪本徵選計畫」、主編「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系列書籍,並為多家文學、電影、藝術媒體撰寫評論與人物專訪。近年工作重心為知識轉化與教育培育。
▍各講介紹
✦ 一講:(不)像女孩那樣長大
在系列一的課程中,我們將透過四本繪本探索女孩成長的多樣軌跡:創作者如何選擇事件或畫面,讓讀者意識到繪本裡的小女孩改變(長大)了?與母親和父親之間的關係如何在成長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並且,女孩的成長又如何促使父親與母親經歷自身的蛻變與第二次成長?
✧ 時間:2025 / 4 / 12(週六),14:30-16:30
✧ 繪本:
- Mon Grand Papa 我的大爸爸 / Mari Kanstad Johnsen
- Mere Meduse 媽媽美杜莎 / Kitty Crowther
- 小根和小秋 / 林明子
- 我和我的小傷疤 / 碧翠絲.阿雷馬娜
✧ 對讀文本:塔拉.波特《你不了解我》

女孩的成長,是一場細膩而深刻的旅程,映照出家庭關係的變化與時光的流轉。本次講座將透過五本書籍,探索成長的多種可能:
《Mon Grand Papa 我的大爸爸》——在父子關係中,看見時間如何在日常互動中悄然改變彼此的角色。
《Mere Meduse 媽媽美杜莎》——當母親的形象與傳說中的蛇髮女妖重疊,成長的矛盾與親子間的距離如何轉化為理解與愛?
《小根和小秋》——林明子筆下的女孩,在日常小事中學會獨立,成長往往從微小的決定開始。
《我和我的小傷疤》——身體上的傷痕,映照心靈的轉變,繪本如何以極簡的筆觸描繪成長中的傷痛與修復?
《你不了解我》——塔拉·波特以深刻的視角書寫少女心境,成長的掙扎與自我認同如何在繪本與文學中相互映照?
我們將討論繪本如何透過圖像與敘事,使女孩的成長歷程鮮明可感;母親與父親又如何在這場旅程中經歷自己的蛻變,展開「第二次成長」。無論你是家長、教師、或是對繪本與成長議題感興趣的讀者,這場講座將帶你走進女孩的世界,重新理解「長大」的多種面貌。
「 為什麼第一講的主題選擇「成長」?」
雨辰說:
過了40歲之後,我才逐漸理解,年歲漸長並不理所當然的意味著「成長」,增加的只是年紀、脂肪、白髮和皺紋而已。
我總是在繪本裡重新理解「成長」是怎麼一回事。當我們作為人的經驗還少時,每回相遇,每種困難,都會成為成長的機會。久而久之,我們終於習慣作為一個人,但面對人生已疲於應付,或是憊懶得寧可吃同一種食物,過一樣的日子。可怕的是,我們以為這就是成長的完成式了。
第一次在書店裡翻讀《#小根和小秋 》,當狐狸小根不斷重覆說著:「沒關係」時,我竟然無法控制地紅了眼眶。但我其實不明白那些的淚水的含義,過了幾年,我花了很多時間梳理自己的成長過程,才明白,當時,我的內在小孩被溫柔的小根給安慰了。我的某部份從未長大過,這是繪本讓我有機會發現的事。
第一講的四本繪本,各自處理了不同的成長課題,關於陪伴,關於傷害,關於我們與父親母親的關係,每一本都適合小孩,也適合大人,尤其,是大人心裡的內在小孩。
歡迎來聽。
✦ 二講:潘妮洛普的家
整頓、布置、料理與安排--這些技術支撐起了一個「家」,是舒適感與安全感的基礎。女性向來被期待天生具備這些技術,但其生產性與創造力卻往往未被賦予應有的成就感與榮耀。在系列二課程中,我們將透過三本作品,探索這些創造力的美麗表現,這些繪本如何賦予新的視角並讚頌它們的價值與意義。
✧ 時間:2025 / 5 / 3(週六),14:30-16:30
✧ 繪本:
- Chez Bergamote 在柏嘉莫特家 / junko Nakamura
- Quand Hadda reviendra-t-elle ? 荷妲什麼時候會回來?/ Anne Herbauts
- 今天是什麼日子? / 瀨田貞二、林明子
✧ 對讀文本:細川亞衣的食譜、奧山由之《flowers》

✦ 三講:創造世界:以Anne Herbauts和Joanna Concejo的兩本作品為例
在系列三的課程中,我們將深入研讀Anne Herbauts和Joanna Concejo的兩部作品:《Parce que Parce que Parce que》和《Tu es là》。這兩本書皆使用了非常精密的視覺語言來探討困難的題目。前者讓讀者體驗自閉症孩子的世界觀,而後者則記述了女性家族的生命史。我希望能在這堂課中,和學員們一起來拆解Anne Herbauts和Joanna Concejo的創作魔法,如何在翻頁之間創造世界?感受她們獨特的視覺語言和藝術表現力。
✧ 時間:2025 / 6 / 7(週六),14:30-16:30
✧ 繪本:
1. Parce que Parce que Parce que 因為 因為 因為 / Anne Herbauts
2. Tu es là 你在這裡 / Laëtitia Bourget, Joanna Concejo
✧ 對讀文本:高野文子《巴士四點見》
繪本跨界閱讀|(不)像女孩那樣:繪本裡的陰性力量
▍講座資訊
✦ 講師:蔡雨辰( 沃時文化執行總監。曾任《破報》主編、《新活水》雜誌特約編輯)
✦ 場次:共規劃三個不同子題的講座,可單堂報名
✦ 日期:
一講:2025 / 4 / 12(週六),14:30-16:30 〔(不)像女孩那樣長大〕
二講:2025 / 5 / 3(週六),14:30-16:30〔潘妮洛普的家〕
三講:2025 / 6 / 7(週六),14:30-16:30〔 創造世界〕
✦ 形式:實體講座
✦ 地點:童里繪本洋行(台北市潮州街15號。近捷運古亭站)
☞ 報名:https://reurl.cc/GndD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