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聖經 與 心理學 解析" #我執 "困境 !!希望大家都能" #釋懷 " 開開心心 #平靜安穩的好好過日子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緣起 :
當別人 有意,無意 得罪 或 傷害你時, 一旦你在意( 你認真 ) 就輸了!
因為是自己將 自己 困在 " 我執 " 的囚籠中!
D.S.
以下從聖經教導與心理學角度,解析「當他人傷害你時,過度在意會陷入『我執囚籠」的思想:


一、聖經中的金句與教導

  1. 「不要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21)
    聖經強調面對惡意時,不應被負面情緒主宰,而是以善行回應
    過度糾結於傷害,等同於讓惡意掌控自己的心靈,偏離了「以善勝惡」的原則。
    延伸解讀:這教導呼籲人放下報復的執念,透過寬恕與善行釋放自我,避免陷入怨恨
    的牢籠。
  2. 「愛是恆久忍耐……不計算人的惡」(哥林多前書13:5)
    真正的愛包含接納與寬容,不將他人的過犯記在心裡。若執著於傷害,反而會遮蔽內心的平安與愛的實踐。
    延伸解讀:心理學研究也指出,寬恕能降低焦慮與壓力,促進心理健康,與聖經的教
    導不謀而合。
  3.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馬太福音7:1)
    過度在意他人行為,常伴隨對他人的批判自我正義感
    聖經提醒,專注於「論斷」會讓人陷入自我中心的盲點,忽略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4.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
    此經文強調「心念管理」的重要性。若放任負面情緒佔據內心,將導致生命方向的偏離,與「我執」的強化。

二、心理學的觀點與理論

  1. 認知行為療法(CBT)中的「認知重構」
    心理學認為,人對事件的「解讀」比事件本身更影響情緒。
    若將他人的傷害解讀為「對自我價值的否定」,會引發憤怒與執著;反之,若視為「他人的侷限或誤解」,則能減少情緒困擾。
    舉例:當他人批評你時,若認定「他在攻擊我的人格」,會引發防衛;
    若理解為「他的觀點受限於自身經驗」,則較易釋懷。
  2. 情緒調節中的「接納與承諾療法(ACT)」
    ACT強調「接納負面情緒」而非對抗。
    舉例:承認受傷的感受,但不讓它定義自我價值
    這與「不困於我執」的理念一致,避免因抗拒情緒而強化痛苦。
  3. 自我分化(Self-Differentiation)理論
    此理論主張區分「他人行為」與「自我價值」。
    成熟的心理狀態能分辨「他人的傷害」與「自己的選擇」,例如:「他傷害了我,但我仍能選擇如何回應」,避免因他人行為陷入自我懷疑。
  4. 正念(Mindfulness)與「去中心化」
    正念練習教導以旁觀者角度觀察情緒,而非認同情緒。例如,覺察「我正在生氣」,而非「我就是憤怒的人」。這種抽離能減少「我執」,避免被情緒綁架
  5. 心理學中的「情緒ABC理論」
    艾利斯的理論指出,事件(A)本身不直接導致情緒(C),而是信念(B)的中介作用。 例如,若堅信「他人必須公平對待我」,一旦受傷害,便會產生強烈挫折;若調整為「他人行為反映其狀態,與我無關」,則能減少執著

三、整合分析:超越「我執」的實踐

  1. 聖經與心理學的共同核心
    兩者皆強調「心念的主動轉化」:聖經透過信仰引導寬恕,心理學透過認知調整管理情緒。 例如,聖經的「愛仇敵」與心理學的「接納療法」,均指向放下對「公平」的執著,轉向內在自由
  2. 「我執」的本質與解方
    我執」源於將自我價值依附於外在評價。聖經提醒「你們是神的殿」(哥林多前書
    3:16),心理學則主張建立穩定的自我概念。兩者均建議以更高維度的價值觀(如
    信仰或人生意義)超越當下的傷害
  3. 實際應用步驟
    • 覺察情緒:承認受傷,但不認同為「自我定義
      (例:區分「他傷害我」與「我是受害者」)。
    • 認知重評:問自己:「這事件是否定義了我的價值?還是反映對方的侷限?」
    • 選擇回應:根據聖經的「以善勝惡」或心理學的「接納承諾」,主動決定如何行動。

結論

從聖經與心理學的角度,面對傷害時的「不執著並非壓抑情緒,而是透過認知轉化與價值重定向,將心力從「對抗他人」轉向「自我成長」。
這不僅能避免困於「我執」,更能實踐信仰與心理健康的雙重自由。



G.K.
關鍵要點

  • 聖經教導我們原諒他人,避免被憤怒怨恨 困住,這可能與「我執」有關,強調放下自我中心的傷害
  • 心理學研究顯示,記恨會導致反芻思維壓力增加 心理健康問題,如憂鬱,類似於陷入自我執著的狀態。
  • 這兩個觀點都建議不要過度在意別人的冒犯,以免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

聖經觀點

聖經中有多處經文鼓勵原諒他人,幫助我們避免被憤怒和怨恨困住,這與避免陷入
我執」或 自我中心的囚籠 有關。
例如:

  • 以弗所書 4:31-32 說:「要除去一切苦毒、惱恨、忿怒…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如同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這鼓勵我們放下怨恨,反映神的愛,免於被自我傷害的憤怒控制 (Ephesians 4:31-32, NIV)。
  • 馬太福音 6:14-15 提到:「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這表明記恨會影響我們與神的關係,提醒我們原諒他人以保持靈性健康 (Matthew 6:14-15, NIV)。
  • 利未記 19:18 命令:「不可報仇,也不可懷恨…要愛人如己。」這明確禁止記恨,鼓勵愛他人,防止我們陷入自我中心的憤怒 (Leviticus 19:18, NIV)。

這些經文顯示,當別人冒犯我們時,若過度在意,會讓我們陷入怨恨,與神的教導相悖,類似於被「我執」困住。

心理學觀點

從心理學角度看,記恨會導致負面情緒的循環,類似於陷入「我執」的狀態。研究顯示:

  • 記恨會引起反芻思維(rumination),即不斷回想被冒犯的經歷,這會增加憤怒和壓力,損害心理健康,例如增加憂鬱的風險 (The Mental Health Effects of Holding a Grudge)。
  • 長期壓力可能導致身體健康問題,如頭痛、心臟病,進一步證明記恨如何讓我們陷入自我中心的痛苦循環。
  • 原諒他人則能促進情緒穩定,減少壓力,改善整體幸福感,這與聖經的教導相呼應。

因此,心理學也建議不要過度在意別人的冒犯,以免陷入負面情緒,類似於聖經所說的避免被「我執」困住。


詳細報告 :

以下是對上述思想的深入分析,結合聖經金句和心理學觀點,探討當別人有意或無意冒犯我們時,若過度在意會如何陷入「我執」的囚籠。

聖經金句的分析

聖經中多處提到原諒和不記恨的重要性,這與避免陷入自我中心的「我執」有密切關係。以下是具體經文及其含義:

  • 以弗所書 4:31-32(NIV):
    要除去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喧嚷、毀謗,連一切的惡毒都要除去;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如同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 這段經文強調要積極去除負面情緒,如苦毒和忿怒,代之以仁愛和饒恕。這表明,當我們被冒犯時,若執著於傷害,會讓自己陷入怨恨的循環,與神的教導相悖,類似於被「我執」困住,無法展現基督的愛。
  • 馬太福音 6:14-15(NIV):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這段話指出,原諒他人與我們與神的關係密切相關。若我們記恨他人,會影響自己的靈性健康,陷入自我中心的憤怒,無法體驗神的饒恕。這與「我執」的概念相符,因為記恨讓我們過度關注自己的傷害,而非神的恩典。
  • 利未記 19:18(NIV):
    不可報仇,也不可懷恨你本民的弟兄;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 這段經文明確禁止記恨,並鼓勵愛人如己。這表明,記恨會讓我們陷入自我中心的憤怒,違背愛鄰如己的原則,類似於被「我執」困住,無法與他人和諧相處。

這些經文共同指出,當別人冒犯我們時,若過度在意,會讓我們陷入怨恨,損害靈性健康,這與「我執」的囚籠概念相符。

心理學觀點的深入探討

從心理學角度看,記恨會導致一系列負面心理和生理效應,類似於陷入「我執」的狀態。以下是詳細分析:

研究顯示,記恨會引發反芻思維(rumination),即不斷回想被冒犯的經歷,這會加劇憤怒和壓力。例如,根據 The Mental Health Effects of Holding a Grudge,記恨會讓人陷入負面情緒,如怨恨、苦毒、絕望或憤怒,損害整體幸福感。以下是具體影響的表格:

raw-image

此外,長期壓力可能導致身體健康問題,如頭痛、心臟病和免疫力下降,這進一步證明記恨如何讓我們陷入自我中心的痛苦循環。研究也指出,原諒他人能改善應對方式和人際關係,促進心理和生理健康,這與聖經的教導相呼應。

綜合分析

綜合聖經和心理學觀點,當別人有意或無意冒犯我們時,若過度在意,會讓我們陷入「我執」的囚籠。聖經教導我們原諒他人,免於被怨恨困住,反映神的愛;心理學則顯示記恨會導致反芻思維和壓力,損害心理健康,類似於被自我中心的負面情緒控制。兩者都建議我們放下過度在意,選擇原諒,以保持靈性和心理的自由。

例如,以弗所書 4:31-32 鼓勵我們去除苦毒,心理學則指出這能減少壓力;馬太福音 6:14-15 強調原諒與靈性健康相關,心理學研究也顯示原諒能改善幸福感。利未記 19:18 的「愛人如己」與心理學的原諒益處相呼應,幫助我們避免陷入自我執著的循環。

因此,無論從靈性還是科學角度,過度在意別人的冒犯都會讓我們失去內心的平靜,陷入「我執」的囚籠,建議我們學習原諒,選擇釋放負面情緒。

關鍵引用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真師傅-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4
希望大家都能" 釋懷 " 開開心心平靜安穩的好好過日子 !!
avatar-img
真師傅的AI沙龍
26會員
619內容數
一直尋找 " 真正 " 的師傅 , 行行出狀元!! 業業有老師!! 感謝您的支持 也可以到下方連結逛逛喔! https://tslv.pixnet.net/blog https://vocus.cc/user/@tslv https://www.youtube.com/@tslv80
真師傅的AI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人造重力是實現 長期太空任務 和 地外殖民 的 關鍵技術,其原理與困境涉及物理學、工程學及人體生理學等多個領域。 以下是目前人造重力的主要原理及面臨的挑戰: 一、人造重力的原理 線性加速法 原理:通過持續的線性加速度(如飛船推進)模擬重力。根據愛因斯坦的等效原 理,加速
Thumbnail
2025/04/29
人造重力是實現 長期太空任務 和 地外殖民 的 關鍵技術,其原理與困境涉及物理學、工程學及人體生理學等多個領域。 以下是目前人造重力的主要原理及面臨的挑戰: 一、人造重力的原理 線性加速法 原理:通過持續的線性加速度(如飛船推進)模擬重力。根據愛因斯坦的等效原 理,加速
Thumbnail
2025/04/29
D.S. 以下是一個關於「不同材質地板對鞋子摩擦力的影響」的科學探究與實作設計方案,包含研究問題、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和延伸思考,適合中學生或科學專題研究使用。 探究主題 不同材質地板對鞋子摩擦力的影響 (探討地板材質與鞋子摩擦力的關係,並分析其物理原理) 研究問題 不同材質的地板(如磁
Thumbnail
2025/04/29
D.S. 以下是一個關於「不同材質地板對鞋子摩擦力的影響」的科學探究與實作設計方案,包含研究問題、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和延伸思考,適合中學生或科學專題研究使用。 探究主題 不同材質地板對鞋子摩擦力的影響 (探討地板材質與鞋子摩擦力的關係,並分析其物理原理) 研究問題 不同材質的地板(如磁
Thumbnail
2025/04/29
以下為適合高中生的「手沖咖啡風味影響因素」探究與實作設計,聚焦明確的操縱變因與科學探究流程: 探究主題「水溫如何影響手沖咖啡的風味?」 ▶ 核心科學概念 控制變因法、感官分析、化學物質溶解度 實驗設計 ▶ 操縱變因(自變量) 沖泡水溫(設定 85°C、90°C、95°C
Thumbnail
2025/04/29
以下為適合高中生的「手沖咖啡風味影響因素」探究與實作設計,聚焦明確的操縱變因與科學探究流程: 探究主題「水溫如何影響手沖咖啡的風味?」 ▶ 核心科學概念 控制變因法、感官分析、化學物質溶解度 實驗設計 ▶ 操縱變因(自變量) 沖泡水溫(設定 85°C、90°C、95°C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不過代價是,我也因此失去「投入」帶來的收穫,亦先預設了個案或家屬是怎麼樣的人,也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預設案家的一切都會傷害我,因此我要著裝上陣去應對。
Thumbnail
不過代價是,我也因此失去「投入」帶來的收穫,亦先預設了個案或家屬是怎麼樣的人,也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預設案家的一切都會傷害我,因此我要著裝上陣去應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十六、十八、十九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十六、十八、十九章 (摘錄)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探討歸因理論,說明內在歸因與外在歸因,以及影響歸因的因素,例如:穩定性、特殊性、責任、生理狀態、年齡、角色和期望等。
Thumbnail
探討歸因理論,說明內在歸因與外在歸因,以及影響歸因的因素,例如:穩定性、特殊性、責任、生理狀態、年齡、角色和期望等。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Thumbnail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