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公共工程項目來說,從最初的規劃設計到最終的驗收完工,是一條漫長而複雜的道路。工程顧問公司的角色不僅是設計規劃,更需要在施工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品質監造與現場管理。
面對不同的工程類型,例如建築工程、道路橋樑工程、水利排水工程等,各類型的工程規劃、設計與監造的重點都不同。
本文將從專業角度深入剖析,說明在各階段工程顧問公司需要做什麼樣的規劃與設計,如何具備適當的軟體能力,以及身為監造人員該如何培養協調與溝通能力,確保與承包商的合作順暢,使工程如期且順利完成。 一、前期規劃階段的重點思維與實務做法 公共工程從開始規劃階段,就決定了工程後續的發展走向,規劃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工程的施工品質與經濟效益。 1. 不同工程性質之規劃重點: 建築工程 建築工程的前期規劃需考量土地分區法規、建築使用目的與周邊環境。技師需依據相關法令,與建築師共同評估建築容積、用途規劃及消防、環保規範,並明確提出後續設計施工重點。 道路與橋樑工程 道路橋樑工程規劃需特別注意地質調查與交通流量評估,規劃時須進行詳細的土壤試驗、地質勘查,以利後續選擇最合適的結構形式與施工方式,降低未來可能的維修風險。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特別著重於水文分析,需進行雨量、流量模擬預測分析等。工程顧問公司在規劃階段需建立適合當地降雨特性之排水模型,並根據實務經驗設定合理的安全餘裕值。 二、設計階段的專業軟體應用能力 設計階段是決定工程品質的重要基礎,現代工程設計已大量仰賴專業軟體進行精確分析與設計圖說繪製。作為工程顧問技師,需具備以下軟體操作能力: AutoCAD或Revit(BIM軟體) 目前工程設計主流為BIM(建築資訊模型),技師需能熟練運用此類軟體進行建模,以利進行設計協調及預先發現設計上的潛在問題,避免未來施工階段出現設計落差。 SAP2000、ETABS或MIDAS(結構分析軟體) 工程顧問技師需具備結構分析軟體能力,以驗證結構的安全性,進行應力分析、耐震能力評估,確保設計符合安全規範要求。 HEC-RAS、HEC-HMS或MIKE系列(水文水理分析軟體) 尤其是水利排水工程,技師需具備水文水理分析軟體能力,透過數值模型進行防洪設施的模擬,確保設計規劃能滿足防洪需求。 三、監造階段的現場管理及品管重點 監造階段,工程顧問公司的角色不只是被動的審核,更需主動掌握施工進度、施工品質與安全管理。 明確的監造計畫及檢驗標準 技師在施工前需訂定清晰且具體的施工規範與品質檢驗程序,例如施工中鋼筋綁紮、模板支撐或混凝土澆置時需符合的相關規定,並要求承包商確實執行。 定期的現場巡檢與工序查核 技師需建立定期巡檢制度,確認施工狀況符合設計圖說與規範要求,若發現偏差應立即提出修正方案並追蹤落實,避免累積問題影響後續施工進度。 施工紀錄與品質管理資料建置 監造技師應要求承包商將施工過程資料,如材料試驗報告、施工日誌、現場照片等資訊妥善保存,並於施工過程中進行檢核,確保未來驗收有完整的歷史資料。 四、監造工程師的協調溝通能力養成 在現實施工環境中,技術能力雖然重要,但溝通協調能力更是影響工程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 跨專業溝通能力 技師需具備跨領域的溝通能力,例如與建築師、結構技師、水利技師及設備工程師合作,建立共同語言與工作目標,避免因專業領域差異導致溝通誤解或工程落後。 與承包商建立良性合作 監造工程師需明確且具體地向承包商說明各項施工要求與品質標準,當承包商在施工上遇到技術問題時,應能以專業知識提供實務可行的改善方案,而非僅提出問題點而無法提出解方,藉此贏得承包商的信任,建立雙方互利的合作關係。 具備現場決策能力 工程現場經常會有突發狀況,工程技師必須有快速判斷與應變能力,以專業判斷在最短時間內提出解決方案,避免施工中斷或工程延誤。 五、結語 工程顧問公司從規劃到驗收階段,技術能力、專業軟體能力與溝通協調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工程顧問技師及監造工程師不僅需持續精進自身專業能力,更應強化現場協調與溝通技巧,唯有透過完善的流程管理及清晰的實務策略,才能確保工程能夠順利完工,並達到安全與品質的雙重標準。 透過本文所分享的實務經驗與策略建議,期望能為工程業界的從業人員提供可落實的參考,協助讀者提升實務技能,成功落實高標準的公共工程專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