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阿崴-EP.61 更大規模的行政總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原本以為會比較接近人資工作,然後少了那麼一點當初人事阿崴的寫作初衷,不過因為組織調整,所以因緣際會今年一月又接回行政工作,雖然原本手上的人資相關工作照舊,但工作比例就有點調整,也剛好就能分享一下更大規模下的行政工作。

 

#工作盤點

 

既有單位同仁的工作盤點,梳理一下大家有哪些工作,週期如何,有沒有哪些困難,現況比較複雜的任務等等,基本上會有一個工作的輪廓與樣貌,也能透過與人員一對一的訪談,稍微能感受一下同仁對於工作的反饋,一些初步的特質展現。

 

#主管的期望盤點

 

這題大概是現在還在辛苦捉摸的,組織整併後,直屬大主管對於單位既有的工作模式與內容其實有很多想法,總是期望可以做得更好,也不要讓行政單位淪為”做的流汗嫌得流唾”,所以其實也就列出了許多期望改善調整的大方向,然後就看後續自己應該如何展開。

 

#地震變因

 

因為組織設計上,行政必須包含非產線相關的修繕工作,所以各種公共空間(樓梯,廁所,茶水間,辦公室)有損壞,只要非產線相關的,也都會是我們單位需要處理,也就讓一接任的第二周就呈現一個忙碌到爆炸的情況。

 

#團膳作業

 

這應該是本來就不熟悉的領域,外加本人是個非常不挑食的人,對於大家說公司便當吃膩是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所以要在食安的大前提之下,預算一定有限制的情境,盡可能滿足多數人的需求,還是一個進行中的修練。

 

#制服

 

制服材質挑選,能否及時滿足,搭配成本考量,過往的總總也只能一肩扛起,找廠商提供材質,讓同仁票選,提供成本做為主管評核參考,相對來說就算是一個穩健的任務,但也還是有很多可以進步的空間。

 

#各種費用

 

各種庶務費用的例行請款,雖然是例行作業,但主管總是會想要知道費用是否有異常,過往的均質如何,跟上一期或去年同期相比如何。進一步的就是有沒有可以更有效率的作業方式,或者是更省成本的選擇。

 

#雖然理解但如何傳遞

 

對於主管的規劃與想法,可以理解也是認同,畢竟對於行政單位總是要有一些成果,不然做得再累也不會有人知道。這些過程也一定會有一些過渡期,某個程度也會讓日常作業反而增添一些麻煩的步驟,對於實際執行的同仁來說,雖然告知了這些原由,但從日常工作的反饋大概能夠感受到認同與執行程度還是有落差,這也考驗了自己的傳達能力。

 

總是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習,然後保持思考,怎麼更有效率,怎麼對上溝通,怎麼跨部門溝通,盡可能地取得資源或是信任度,然後有計畫的推動,然後從中找到規律,一來是讓工作可以更加順暢的執行,二來就是要思考在職涯發展之中,怎麼讓每一段經歷成為經驗再變成成績,這才是除了把工作完成的關鍵吧

avatar-img
22會員
651內容數
閱讀,生活,職場,分享,自我學習,透過分享內化也散播,如果你也有點收穫歡迎給我回饋與互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先前應該是寫到關於資遣有稍微提到,這次就從公司角度來分享一下比較完整的做法及一些觀念。   #目的是為了改善   也許有一些主管只知道資遣之前要做這個動作,但其實當我們花了相當的心力與成本招募訓練,當初一定是有一些能力與經驗是符合,今天狀況不好了也許有很多原因,所以這個績效輔導,目
  #因培訓幹部而起   在我的初入職場的前兩份工作,都是零售業,也都是所謂儲備幹部,很幸運的都有相當完整的培訓機制,從中也會有指導人員協助,當然每週或雙周也需要有所產出,然後季度與半年會有個檢核機制,期望通常就是半年上了軌道,從一個比較快速壓縮的起點開始。   也許是這樣的經驗,通常會與
 隨著104人力銀行的giver一起再一次進到校園徵才,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不用一直招攬學生,想辦法拚KPI,也許是一些粉專按讚追蹤,或是找同學留下資料作為未來的潛在人選等等,然後有一些機會與這些學生坐下來,詢問關於履歷或是一些職涯發展的建議,也許可以給一些學生作為參考。   #碩士變成基本盤
  #你有遇過單位內工作推來推去嗎?   應該答案都是肯定的,有個新專案或是任務的出現,大家心中盤算著手上的工作就很多了,再吃下來肯定是得花上更多時間,然後是否有相關資源(人跟錢)可能是個未知,通常就是頭低下來。   難免主管最後還是得推行,所以可能會指派任務,有的人當下就會有一些反彈
 這不是一篇有實務經驗的紀錄,而是一篇綜合經驗後想像中訓練應該可以做的想法。   #缺口在哪   訓練是某個填補人力缺口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針對現況的人力結構,因應未來三年或更長的發展目標,差距在哪裡,是要找來教,還是找已經會的,又或是要直接外包,不同的策略就會有不同的做法,然後也
 移工雖然遠到台灣非常辛苦,只有基本工資必須依靠加班賺錢,然後也承擔了多數台灣人未必想做的基層工作,但難免還是會遇到一些工作表現不佳的移工,今天就來聊聊移工資遣吧。   #資遣要素   這個基本上都是依照勞基法,所以與本國籍員工的原因沒有不同,特別是針對無法勝任工作的部分,也是需要有一些
  先前應該是寫到關於資遣有稍微提到,這次就從公司角度來分享一下比較完整的做法及一些觀念。   #目的是為了改善   也許有一些主管只知道資遣之前要做這個動作,但其實當我們花了相當的心力與成本招募訓練,當初一定是有一些能力與經驗是符合,今天狀況不好了也許有很多原因,所以這個績效輔導,目
  #因培訓幹部而起   在我的初入職場的前兩份工作,都是零售業,也都是所謂儲備幹部,很幸運的都有相當完整的培訓機制,從中也會有指導人員協助,當然每週或雙周也需要有所產出,然後季度與半年會有個檢核機制,期望通常就是半年上了軌道,從一個比較快速壓縮的起點開始。   也許是這樣的經驗,通常會與
 隨著104人力銀行的giver一起再一次進到校園徵才,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不用一直招攬學生,想辦法拚KPI,也許是一些粉專按讚追蹤,或是找同學留下資料作為未來的潛在人選等等,然後有一些機會與這些學生坐下來,詢問關於履歷或是一些職涯發展的建議,也許可以給一些學生作為參考。   #碩士變成基本盤
  #你有遇過單位內工作推來推去嗎?   應該答案都是肯定的,有個新專案或是任務的出現,大家心中盤算著手上的工作就很多了,再吃下來肯定是得花上更多時間,然後是否有相關資源(人跟錢)可能是個未知,通常就是頭低下來。   難免主管最後還是得推行,所以可能會指派任務,有的人當下就會有一些反彈
 這不是一篇有實務經驗的紀錄,而是一篇綜合經驗後想像中訓練應該可以做的想法。   #缺口在哪   訓練是某個填補人力缺口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針對現況的人力結構,因應未來三年或更長的發展目標,差距在哪裡,是要找來教,還是找已經會的,又或是要直接外包,不同的策略就會有不同的做法,然後也
 移工雖然遠到台灣非常辛苦,只有基本工資必須依靠加班賺錢,然後也承擔了多數台灣人未必想做的基層工作,但難免還是會遇到一些工作表現不佳的移工,今天就來聊聊移工資遣吧。   #資遣要素   這個基本上都是依照勞基法,所以與本國籍員工的原因沒有不同,特別是針對無法勝任工作的部分,也是需要有一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個命名原本想的叫做一回生二回熟,起因是公司評估可能需要繼續延長減班休息,經過與主管討論確認之後,就一樣把各部門的說明,人力排休版本,每個人員減班休息協議書提供。因為是短期內的第二次施行,所以各單位人員倒是沒有什麼太多意見,就在以為一切竟然如此順利的感覺下,果然事情不是憨人所想的這麼簡單!
Thumbnail
如果公司有個內部規範流程,推行運轉也七八年以上,對於一個剛接此業務大概一年的人員,竟然可以在一年內被反應這樣流程有問題,希望可以有所調整,反應的單位來自於平行單位的非主管職。身為人事行政的自己,會如何處置呢? #管理辦法的修改流程 這個也許是表層最關鍵的部分,公司內部對於管理辦法的修
剛結束了我的GRTW,手要完全好還有一段路,但生活費可不能等好了才賺,只能還是努力克服,跟小主管商量了座位,其他的就靠自己稍作休息,活動筋骨了。 今天一早經理才踏入辦公室,就迫不及待跟我們說了人事變動的消息,她暫時要轉去接另一個快退休經理的位子,即將搬過來的另一組人馬與我們合併,其經理們也就接管了
Thumbnail
身為傳產製造業的一員,好像很難避免因為一些循環訂單量低的時候,老闆免不了就會想到這個方案。也許換個角度比起被資遣好一些,但總的來說對於勞工總是收入減少,但遇到了總是要處理與面對,就來分享一下一些要點。 #一定要雙方協商 雖然實務上不太真的有太多協商的過程,但如果我們身為執行者就在這一
Thumbnail
今天又被交接離職人員的工作,我有一種工作量越來越多的感覺,也因為這樣我的每週報告也越來越多頁,雖然大部分都是填入數據,但要從不同地方找到數據還是有點麻煩。 交接給我的工作,其實我覺得都還可以算在我的工作範圍內,因為交接給我的,可以說是更深入的部分而已,只要不影響我準時下班(延後30分鐘以內我可以接
Thumbnail
近期持續在自我反思 我也成為那種事情有做就好的人 主管交辦的事情做了沒? 做了 做好了嗎? 總還是會被發現問題 尤其 許多都是行政庶務的事
檔案存在電腦裡超久,在第一次被腦殘上級震驚到時就瘋狂打字存在草稿,有時候又發生腦殘事件又再衝回來打字發洩時驚覺,喔!去年此時居然也有一篇存稿?! ----------------------------------------------------------------------------
Thumbnail
  在市府生活6年多(含約僱期間),本篇將分享公務之外,筆者的生活側寫。  公務員彈性上下班時間為8~9點至17~18點,午休為12~13點(不同於中央單位午休到13:30),前年疫情二級警戒時,彈性上下班時間一度改為8~10點至17~19點,後來聽說某天局長一早到某科,一看辦公室沒幾隻小貓
Thumbnail
EP.08 庶務工作做甚麼 有哪些庶務工作 人事行政角色可能要兼,或者是同單位但有別的同事負責,每間公司的分工方式有些不同,比較就從我曾經經手的工作內容有哪些,我自己的一些小小心得,我相信也一定有一些專責人員可以做得更好,不過如果是兼著做可以有一點參考方向。 庶務用品採購與發放
Thumbnail
EP.07 看似簡單卻富藏細節的行政工作 就算是人資也免不了的行政工作 話當年職涯轉換的時候,雖然掛名人資主管,可是公司規模小,員工數也不多,說穿了只是掛著人資但部門也就一個同事,兩個人要包山包海,怎麼樣還是免不了行政庶務工作,先撇除比較偏向總務工務類的工作,屬於人資的行政工作其實還是不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個命名原本想的叫做一回生二回熟,起因是公司評估可能需要繼續延長減班休息,經過與主管討論確認之後,就一樣把各部門的說明,人力排休版本,每個人員減班休息協議書提供。因為是短期內的第二次施行,所以各單位人員倒是沒有什麼太多意見,就在以為一切竟然如此順利的感覺下,果然事情不是憨人所想的這麼簡單!
Thumbnail
如果公司有個內部規範流程,推行運轉也七八年以上,對於一個剛接此業務大概一年的人員,竟然可以在一年內被反應這樣流程有問題,希望可以有所調整,反應的單位來自於平行單位的非主管職。身為人事行政的自己,會如何處置呢? #管理辦法的修改流程 這個也許是表層最關鍵的部分,公司內部對於管理辦法的修
剛結束了我的GRTW,手要完全好還有一段路,但生活費可不能等好了才賺,只能還是努力克服,跟小主管商量了座位,其他的就靠自己稍作休息,活動筋骨了。 今天一早經理才踏入辦公室,就迫不及待跟我們說了人事變動的消息,她暫時要轉去接另一個快退休經理的位子,即將搬過來的另一組人馬與我們合併,其經理們也就接管了
Thumbnail
身為傳產製造業的一員,好像很難避免因為一些循環訂單量低的時候,老闆免不了就會想到這個方案。也許換個角度比起被資遣好一些,但總的來說對於勞工總是收入減少,但遇到了總是要處理與面對,就來分享一下一些要點。 #一定要雙方協商 雖然實務上不太真的有太多協商的過程,但如果我們身為執行者就在這一
Thumbnail
今天又被交接離職人員的工作,我有一種工作量越來越多的感覺,也因為這樣我的每週報告也越來越多頁,雖然大部分都是填入數據,但要從不同地方找到數據還是有點麻煩。 交接給我的工作,其實我覺得都還可以算在我的工作範圍內,因為交接給我的,可以說是更深入的部分而已,只要不影響我準時下班(延後30分鐘以內我可以接
Thumbnail
近期持續在自我反思 我也成為那種事情有做就好的人 主管交辦的事情做了沒? 做了 做好了嗎? 總還是會被發現問題 尤其 許多都是行政庶務的事
檔案存在電腦裡超久,在第一次被腦殘上級震驚到時就瘋狂打字存在草稿,有時候又發生腦殘事件又再衝回來打字發洩時驚覺,喔!去年此時居然也有一篇存稿?! ----------------------------------------------------------------------------
Thumbnail
  在市府生活6年多(含約僱期間),本篇將分享公務之外,筆者的生活側寫。  公務員彈性上下班時間為8~9點至17~18點,午休為12~13點(不同於中央單位午休到13:30),前年疫情二級警戒時,彈性上下班時間一度改為8~10點至17~19點,後來聽說某天局長一早到某科,一看辦公室沒幾隻小貓
Thumbnail
EP.08 庶務工作做甚麼 有哪些庶務工作 人事行政角色可能要兼,或者是同單位但有別的同事負責,每間公司的分工方式有些不同,比較就從我曾經經手的工作內容有哪些,我自己的一些小小心得,我相信也一定有一些專責人員可以做得更好,不過如果是兼著做可以有一點參考方向。 庶務用品採購與發放
Thumbnail
EP.07 看似簡單卻富藏細節的行政工作 就算是人資也免不了的行政工作 話當年職涯轉換的時候,雖然掛名人資主管,可是公司規模小,員工數也不多,說穿了只是掛著人資但部門也就一個同事,兩個人要包山包海,怎麼樣還是免不了行政庶務工作,先撇除比較偏向總務工務類的工作,屬於人資的行政工作其實還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