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於西方極樂世界
訪問 主筆:釋海願
二O二五年四月六日
孔子:
吾為孔丘。今日晨間承蒙蘇居士點名,吾聽到「孔子」二字。
當時吾於西方極樂世界,正在阿彌陀佛面前聽法,所聽之法乃是儒家之道與佛法之關係,忽然,空中傳來「今天要訪孔子」。吾便會心一笑,此語乃是出自於蘇佛之音聲。蘇佛之音聲,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聽聞得到,這並非是稀奇之事,而是平常的事情。
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空間,而澳洲香光大佛寺也是一個空間。如今,吾亦得知,香光大佛寺所處之位置於澳洲昆士蘭州圖文巴古邦吉。此地非常的殊勝,乃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如今正住於地球的所在地。
其實,空間與空間之間的距離是否有阻隔,存乎於此心。對於在西方的我們而言,香光大佛寺和西方極樂世界,事實上,是無空間的阻隔,想見便可得見。人們就因為有空間層次的不同,而有所阻隔。此對於能突破空間阻隔者而言,乃是跨步就到了。
在此篇當中,吾所言,還是稱呼「蘇居士」比較平易近人一些,稱「蘇佛」似乎還有一些空間上的不同,然而其心行確實是佛之心行。蘇居士之所以能夠接引西方法性土的眾靈到西方極樂世界,因為對他而言,這個空間阻隔已經不是阻隔了,而是就在眼前。這是修行的功夫。
孔丘如今能於西方極樂世界,乃是因為蘇居士的修行功夫得力,才有這個機會。當初,吾辭世之後,靈格直接升到天界的二十八層天。在那裡是一個光明無比的世界,非常沉靜、安定,吾就在那兒待下來了。
辭世於世間而言,乃是指孔丘已經離開世間,不在人間,原本的軀殼已入土爲安。軀殼内之靈沒了氣息,於一息不來之後,便直出此身,並沒有受到任何的痛苦,而直接被接入天界第二十八層天。天界有第二十八層天,對於天道而言,是最高層了,吾在世的修為,就是如此。當時並未曾聽聞佛法。在孔丘當時的春秋時代,乃是處於小國獨立彼此之間有戰爭,戰爭當中人們的生活無安寧可言,是紛亂或是逃難。吾當時曾經從政,離開政壇後重返民間,開始傳授吾之理念,可稱之為教育。
教育非常的重要,在當時孔丘就已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將畢生的理念於七十二賢士的跟隨及隨機問答當中,將理念於對答當中流傳於世,弟子著書為《論語》,乃傳至後世,至今為後代稱之為儒家思想,稱吾為至聖先師。
吾於二十八層天,要看世間的狀況非常的容易,意念若想知便能得知。於定中,沒有任何的欲求,沒有任何的意念及活動。忽聞「南無阿彌陀佛」之佛號,而且此佛號會說法。此說不是怪力亂神之說,確實如此。如果對於心地純淨純善之人,對「南無阿彌陀佛」佛號是可以相應的,能夠悟出這六個字當中的含義,吾即是如此。
大約十年之前,吾於天界忽聞南無阿彌陀佛佛號之音聲,從定中聽得這六字洪名的來處,以及稱名之殊勝。這來處是出自於人間的某一個地方,此時吾知是位於台灣北端的一處,名為石碇。此時,對於吾想看的地方,一看便能得知名字,確實如此。當時,蘇居士於法會唱誦佛號當中,佛號傳至天界,而入於孔丘之耳。這一段因緣實在相當的殊勝。於是,吾乃興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意念。
當時,天界有非常多的天人前往香光室,也就是石碇的香光室,入此室而求往西方極樂世界,能夠如願得受超度。於是,吾乃下凡現於世,吾之靈現於香光室,當時引起一番震撼。畢竟,世人聽聞孔子出現,是如此不可思議之事!當時吾告知來自二十八層天的其他天人,此地融合了儒道與佛道。
吾以儒家之身分為代表,求往西方極樂世界,蘇居士相當的慈悲,當時即帶領孔丘之靈,直入西方極樂世界。蘇居士此舉於石碇,幾乎天天都有。吾進入西方極樂世界,只是刹那間的事情啊。蘇居士用靈性觀想,帶領孔丘進入西方極樂世界,才有如今孔丘能於西方極樂世界接受香光大佛寺之訪問。
儒家思想對於中國的影響非常的深遠,乃是以老祖宗們的智慧及慈悲融入當時的政治、社會及家庭。該如何安身立命?該如何整頓朝政?該如何對人、對事、對物?以禮為出發點,待之以禮,處世以仁,中國成為禮儀之邦,也是如此才能夠有代代的相傳,朝政能夠讓人民安居樂業。若非如此,無禮則亂,仁則無,國亂,社稷荒,家無靠。
這些話語,在現代的環境來講似乎是非常遙遠。但是,宇宙準則、真理、正道永遠不變,儒家思想就是在宇宙準則、真理、正道之下而存在的,所以,儒者亦是仁者。而後,佛法進入中國。老實講,儒家的範圍於國政,於人我之相處,於社會規範及家庭倫理道德之中。
而佛法就突破這個範圍,遠至虛空法界,無邊無際的眾生。提到自性的部分,相當的珍貴。依儒家思想修持,若修得好是聖賢者,但畢竟還是在輪迴當中,並未脫離輪迴。在天界第二十八層天,是輪迴的最高層。而佛法就更超越,能夠突破天界,進入佛道,尋回自性,而解脫輪迴生死。這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這也是孔丘當時在天界二十八層天就無法再突破,而請蘇居士帶領吾入西方極樂世界的原因。
法無定法,亦無高低,但是在其中有一個準則可依循著,吾提出此見,讓人們可以以所緣、所觀而有所取捨。儒家思想雖然博大精深,但佛法乃是無邊際,非是博大精深可以含容的。自性之道,若非佛法僧三寶的教育,實在非是人們於如今有限的教育中能夠發掘出來的。這也就是佛法教育的重要性。
還要一提的是,當時孔丘周遊列國,有七十二賢士跟隨於旁,接受吾所傳授之學。希望經由教學,可以教導出賢人聖者,讓國家可以長治久安,讓人們可以生活在安康的社會當中。
當初的七十二賢士承蒙蘇居士的慈悲,尋回七十二賢士之名,而一位一位在佛菩薩的幫助之下,一一做超度。此時,距離春秋之期,以人間的時間來算,應該也相隔兩千五六百年有吧?其實,時間真的是幻相。為何如此說?雖然有個數字,讓大眾好理解,但事實上在靈性的生命當中,數字的存在會因為空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經過兩千五六百年的時間,而七十二賢士靈性的生命雖然受過孔丘的教育,但畢竟還未脫離輪迴,還是在六道之中流轉。當初的師生之緣殊勝,但離開了那一世之後,大家各自去處不相同。或為人,或入畜生道,而入天道也有,總是六道輪迴來來去去。這是靈性的輪迴狀況。唯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是究竟解脫生死,不用再受生老病死之痛苦。
養生之道,在儒家思想裡多有提及,但畢竟還是未脫離六道,這一點孔丘相當的强調。這乃是跟佛法最大的不同處。即使當初的七十二賢士是修身養性者,之後也難免淪於畜生道,甚至於地獄道受苦,乃至於生生世世仍然是業力之身。即使淨化再淨化,但並未見得自性;即使轉業成為聖賢者,來世到哪一道,是否還能夠得受儒家的教育,就不得而知了。
所謂的貪瞋痴慢疑、財色名食睡,如果在當世沒有接受教育以及儒釋道的熏修,也是隨業力而去。靈性的生命無始無終,在這無始無終當中,生命依因緣果報進行,相當的複雜。重要的乃是於當下這一念。
吾在西方極樂世界聽聞蘇佛講經說法有提到:過去的包袱太過沉重,障礙了此時的修行。所以教育四眾弟子,沒有過去,沒有現在,唯有當下一句佛號念到底。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一句地念下去。這確實是一個相當好的方法。就在當下,除染得淨,去除垢染的過去,而在當下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淨化全身,乃至於全身的細胞眾生也一同得度,這真在是太浩瀚了!人體的奧妙,在佛法,在蘇居士這裡發揮得淋漓盡致。有許多前所未聞之事在此地發生,人們無法相信,而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所見所聞是如此的自然,真是如此啊!
在此,孔丘感恩蘇居士當時接引孔丘入西方極樂世界之恩情,也代七十二賢士向蘇居士致謝。更期盼香光大佛寺四眾弟子於南無阿彌陀佛、夏蓮居老居士及蘇居士的提拔教育之下,能夠找回自性,而造福、教育更多的後輩,讓他們能夠經由佛法的教育,尋回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香光大佛寺是非常殊勝的地方,如果有機會聽聞孔丘所言者,前來一趟便知究竟。阿彌陀佛正住於此地,吾等西方眾都樂意得見人道、天道、修羅道乃至於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眾生都能夠因為香光大佛寺而得度。
蘇居士超度如此多的魔眾,萬兆年靈性的老魔因此得受降伏進入西方法性土,確實殊勝非常!吾等西方眾欣喜樂見人們能夠早日離苦得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以上乃孔丘所言,望眾信之,必得大福報。
南無阿彌陀佛。
孔子談現代教育
訪問 主筆:釋海願
二O二五年四月六日
孔子:
承蒙蘇居士之愛戴,孔丘能夠再續言。
現今社會及國家之狀況,對於人們的教育,尤其是孩童啓蒙的教育相當重要。儒家思想在這個部分其實是非常的強調,「三歲定終生」這個說法也是有其道理的。
但如今,從西方極樂世界觀人間,看到了一層灰濛的現象,再把這灰濛打開來看,原來是世間人們的心蒙上了一層黑暗。為什麼?因為人們已經失去了原本純真、善良、光明、悲憫的心地。再觀,因為科技的禍害,尤其是「手機」。這個詞是現代的用詞,由孔丘來說出口似乎是格格不入,但是我也把它學起來了。這是教育者所需要具備的條件:用當時的言語,人們能懂的意思,來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含義。不只手機,還有電腦等一些傳輸的工具,非常的普遍。可知當中有許多會危害到孩童幼小的心靈?
幼兒的教育是純真的教育。有太多的音聲或者訊息的傳遞,事實上,如果不能陶冶心性,那是不當的。孩子的學習非常的迅速,也因此危機的存在,於現代的社會處處可見,而且已非一朝一夕造成,而是相當長的一段日子造成。所以,這一股灰濛之氣事實上已經蓋住了整個地球。
如果此時,見聞此篇者聽孔丘說這些詞,請不要訝異。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慈大悲,賦予了西方極樂世界如此多、如此豐富的環境,只要願者想見,就隨時能見到地球過去、現在、未來的任何變化。或者許多西方眾志不在此地。
此時觀來,佛法的教育是迫切需要的。愈是汙染的社會,愈是需要佛法的清流來洗滌人們及孩童的心靈。西方的國家,對於佛法的認識生疏,甚至於不認識,這是情有可原;但對於東方國家而言,應該是不陌生,即使未曾深入學習,但必然有所聞。「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是能夠洗淨此時地球所現這一層灰濛之氣的狀況。故於家庭中,如果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熏修佛號,自然對於身心靈有相當大的淨化效果。同時,雖然社會及學校教育必須讓孩童接觸這些科技的產品,但切莫一味地灌輸,當能適當適量給予,莫讓孩子純真、善良的心靈充滿了這一些僵化的資訊,主要裡面是有不善的生命力存在。
如今,蘇佛降伏如此多法界魔眾,之前也曾降伏了科技魔、手機魔、電腦魔。確實,這些魔眾已經造成地球、國家、社會人心上巨大的影響。從幼孩一直到成年這段日子,學習占了主要及多數的時間。如今,無論電腦、手機這些無法離開家庭生活與學校教育,甚至長至成人到社會上工作時都有所需,而忽略了大自然的人格教育。
慈悲之心需要於人們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看到萬物,看到生靈的狀態,自然由心中開展出幫助眾生離開苦難、給予眾生快樂的慈悲之心。從古代淳樸的社會可見,人們有相當多的時間可以跟大自然接觸,與大地相處,甚至於腳足能夠在大地上奔跑。這個情景在如今已不復得見,但那確確實實是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存在,領略到大自然與自己一體。有一體觀的人格是正面的人格,對於成長有相當大的幫助。
如今,人們卻是時時刻刻跟僵硬的科技產品共處。他們的生命力何在?在這裡也可以看到裡面有許多靈界的眾生,每一個靈都是生命,但是太複雜了,有善,有惡,有邪,有正,有佛,有魔,孩子如何去區分呢?因此,全面地接受,會從當中受到相當大的汙染,心智受到扭曲,且人格正常的發展受到限制,甚至,有一套自己的生活作息及看法,而與家庭、學校、社會脫節。這都是莫大的傷害!
大家當明白,如果任由個性帶領自己度過每一日的話,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現代許多人對於傳統的教育,認為是呆板、受到限制或者是迷信等等。殊不知老祖宗的智慧及慈悲,乃是遵循著真理、正道;也就是依著大地生命力以及因果輪迴發展出來的教育,來抑止人們個性惡性的發展,幫助善良本性能夠得以發出。那就是慈悲、感恩、孝順、做個有禮貌的孩童、做個孝順父母聽話的孩子。這是傳統教育下,能夠看得到的孩子是本性憨厚,需要在這樣的教育下才能夠得見。
現代化科技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是求快速,求「我」的發展,而忽略了互相幫助互助的重要,以及要有仁愛及慈悲感恩之心。互助乃是人們生存不可缺的要素,如今卻被捨棄於旁,取而代之的是許多琳琅滿目的欲望,滿足身體的感受。如此之下成長的孩子,可知將是急功好利,將是求得自我保護而忘卻與他人之間的互動?重要的是要懂得關心、懂得幫助、能仁慈地對待對方。這是孔丘於西方極樂世界所見到的情形。此情形不只是中國,乃至於是整個地球一個深刻的問題,千萬不要忽略啊!孩童乃是國家未來的支柱,其身心靈的發展對國家有相當大的影響。
以此看來,最接近甚至於超越儒家思想、中國倫理道德,讓人們能夠尋回自然善良的本性及自性,那就是佛法教育。佛法教育在蘇居士的口中,於聽經聞法,能夠聽到「身體是科技中的科技」,吾等在西方極樂世界都能夠聽聞得到,這乃是真理真言。只是「科技」這兩字,對於老人家或者保守的人們來講,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但如果提到佛法的教育,是可以接受的。如今,把佛法的教育和「科技中的科技」融合為一,這就是事實的真相啊!修行者有責任把這個情形告訴大家。大家沒有機會得知這個事實,只好經由修行所印證的事實擺放在眼前,人們見到,聽到,看到或者感受到了,就會相信了。
如今,蘇居士以見性之身教育香光大佛寺的四眾弟子,而四眾弟子處於人道,以人的身形來聽聞蘇居士講經說法,事實上,在法界有相當多的靈界眾生在聽聞,那麼說來,也就包括在西方極樂世界的西方眾了。確實是如此。蘇居士講經說法的功力,相信只要是聽聞者印象會相當深刻。若能聽一回再一回,必然會有收穫。會聽者有收穫,不會聽者聽了百回、千回,依然一無所獲,那就是因為有「我」的存在。佛法「無我」的這個道理,非常的正確,合乎宇宙準則、真理、正道,也就是合乎事實真相。只有在事實真相的引導之下,才能夠找回到真正的自己,也就是自性。
此時,孔丘於阿彌陀佛座前聽經聞法,也是希望能夠經由佛力的加持,讓孔丘的靈性再向上提升。佛法浩瀚無比,若是佛法無人說,那就太可惜了!
以人們有限的聰明才智,仍然無法觸及佛法真正所要帶給大家的甚深法益,那就是自性。這件事情是許多對人生目的的探討者、對於哲學有深入研究者,或者是生活在追尋中的人們所要探究的本源。本源就在人們的心上,就在自性當中,佛法講得透澈,講得清楚明白。
所以,儒釋道三學,釋乃是融合了儒與道,此為佛法之可貴,但也須要看弘法者如何將佛法傳承下去。真正得到法益者,如今,孔丘得知的是蘇居士。世上,修行者中有幾人或者是有何人能將人們的靈牽入西方極樂世界,而成為西方眾的一員呢?那就是蘇居士──相當稀罕的人物出現在世間,相當珍貴的人物出現在香光大佛寺。人們要聽懂,要善用,要珍惜!要多聽法,能夠打開智慧。甚深無邊無際的智慧寶藏,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上。向内求不向外求這個道理,但願大眾能夠了解,尤其對儒釋道有接觸者。
孔丘於今日接受訪問的機會,把對於目前孩童所顯的狀況告訴大家。這實在是一個很大的隱憂啊!佛法教育要從出生就開始給予,而非等到成長之後才有機會接觸,那已經太晚了!雖然太晚,但如果能夠聽到,還有救;雖然晚,能救度多少就救度多少。如果晚了,也還聽不到佛法的教育,沒有改過、接觸的機會,而老病死,命終再入輪迴,那就太可惜了!
人之身相當的可貴,非是你想要再當人,就可以再當人,非常容易地就進入畜生道。如果仔細反省自己一日當中的言行舉止、談吐,就可以知道失禮多少,失去分寸多少,可以彌補得回來嗎?告訴大家,光陰一逝不復返,過去曾經做過的事情,日後要將之彌補,可就要大費周章了,還不定能夠收到之前的效果。
希望今日孔丘所言能夠讓有緣者有機會聽聞,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歸鄉之路,那就是回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回老家的路。
此時,香光大佛寺所處的位置於電腦上可以找尋得到。大家要能善用電腦於正面之需。目前可見到的,於電腦的情形,可以尋得此地的聯繫方式或者可以依循著路徑前來。
這塊寶地,能進來者有大福報。能對阿彌陀佛及許多位在這裡的祖師大德們,由心中自然生起恭敬心,是誠敬者,是善性顯者。
南無阿彌陀佛
佛儒之生活及教育與佛儒之法界地球觀
訪問 主筆:釋海願
二O二五年四月七日
孔子:
吾已來到。感恩慈悲的阿彌陀佛及蘇佛,再次給孔丘機會於西方極樂世界傳出訊息,跟大家談一談「佛儒之生活及教育」,以及「佛儒之法界地球觀」,這是阿彌陀佛給孔丘出的題目。
阿彌陀佛能知遍知法界地球每一個國家、每一位人民、每一個眾生的心,佛法是心法,也就因此能透澈心與法界、地球、眾生的關係。
所謂佛佛道同,佛法最珍貴的地方,在於告訴大家,人人本具自性。自性亦是佛性。自性,應該是探尋本源者所要探尋的目標。在儒家思想當中,所提到的乃是人與國、人與家、人與身的關係。而佛法乃是遍及法界虛空,地球是虛空中的一分子,每一個人也是虛空中的一分子。這麼說來,可以把此心拓展到法界虛空一般的大,法界無邊際,心也可以無邊際了?是的,這就是答案,這就是自性。
儒家思想細膩,正是中國的傳統倫理道德中所依循的,經由當中所傳承下來的理念思想教育,讓人們敦親睦鄰,知道修身而家庭和睦,讓社會維持長治久安,國家能夠恆定,自然風調雨順。個人、儒家跟大自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這一個部分,中國傳統倫理思想與佛法的許多觀念是相符合的。佛法包含了傳統倫理思想,由最細膩處一直到整體觀、宇宙觀,都涵蓋在佛法裡面,這就是心的微妙處。
儒家有限量,許多的教育在有限的範圍内;而佛法則無限,也因此能夠突破再突破,直到與法界虛空融為一體,直到心中沒有一點汙染,純淨純善的狀況,就是佛心的狀況。佛心,是我們本來每一位眾生的心,而如今被塵染覆蓋封住了,唯有佛法的力量能夠打開得了。
如今,吾觀現在地球上國家的情形,人們的心愈來愈狹小,讓身無法呼吸,無法伸展,而把「我」放到最大,產生自私我大等問題。儒家說的大我,就是指國家,而自己是「小我」,當小我被拓展到無限大時,大我則被縮小。
而小我必須有條件地在大我之中存在、立足,而產生了功利主義。而於功利主義之下形成了一股功利的力量,這股力量讓每一個人無法抗拒,讓國家的領導人無法抗拒,讓人們也無法抵抗,於是,造成了中國的傳統倫理被壓縮到極點,甚至於蕩然無存,而造成了種種問題。
當知,儒家乃是安身立命以及修身之道。這是個人的自我約束,這並不是讓人的活動或行為受到限制,反而是幫助人們有機會去發掘心中能夠帶給個人的非常強大的清淨的力量。清淨的力量需要在無汙染的狀況之下才有辦法顯現,而此清淨的力量展露到全顯,便是見性。
所以,佛法與儒家,事實上是不相衝突,而且能夠並存的。如果兩者能互相融合,將會使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乃至於擴展到整個地球,充滿和樂、仁慈、感恩、慈悲,使人們有智慧不會互相殘殺殘害,不會為了自己的私心利益而發動戰爭,傷害人民百姓和大地生靈。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戰爭頻繁,乃是因為人們雖然從小受到祖宗們給我們的教育──儒家思想的熏陶,但及至成長,也同時受到私利現前而無法抗拒,進而造成彼此間無法和平相處,發生了戰爭、爭奪,最直接受害的便是人民百姓。仁君難得啊!以往謂之仁君,現代的社會謂之總統、總理。
當孔丘想要以某個詞表達意思,為現代人們能夠接受而聽懂的詞時,自然就能浮現。所以,在這訪問的内容當中,如果提到了這一些詞的時候,請各位不用太驚訝。在西方極樂世界所求如願,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若如理如法,所求皆得,這是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
孔丘作為儒家的創始人,當要講述兩千五六百年前的這些情形時,必須要用現代人們所能聽得懂的詞。若是用以往的文言文來跟大家說,就會有許多人望之卻步,而未能再進一步地去聽去看孔丘之言,那就可惜了!畢竟如果能從中聽到或看到一兩句受用之話語,而能對行為產生改變,那麼孔丘這一席話就值得了。畢竟人心所呈現出來的是經年累月於環境的修養身心及教育的灌輸所造成的。單憑孔丘一席話語,如何能產生影響人心的力量呢?那就看各自的福分。這些話語,非是當時春秋時代的人們或者是《論語》當中可見可得。
《論語》乃是弟子及其弟子所寫下的。現代還有許多學校之學者及學生在研究、了解及背誦。當中許多的概念其實不離宇宙準則、真理、正道,能夠用於現代,但乃因為是理念的字詞,是須要去意會領悟其中的道理,現代人們難以去領受,所以無法得受用。因此,在這兩日的訪談當中,孔丘見到此種狀況,所以改變了方式,以現代人能理解的白話文字來表達,希望能夠讓大家得到受用。
再者,人們在轉變的過程當中,會有一些矛盾、障礙產生,這是能夠理解的。自古以來,佛與魔就是兩邊站,各有各的的立場及看法。而佛法無邊無際之下,當然就涵蓋了魔法。阿彌陀佛法界藏身對於每一位眾生、每一位魔眾、每一位大地生靈,乃至於每一個空氣分子都非常的了解。心中所想的,佛知;眼睛所見為何,佛知;各自的過去、現在、未來,佛更是明白。
這種情況之下,可讓大家明白佛法是含容所有,當然,儒家以及道家都涵蓋在裡頭。這是包容性,也是融合性。儒家中心思想及文化對於現代人們似乎是遙不可及的事。這是因為除了文字用詞及理解領悟上的不同以外,尚有魔眾干擾在其中。這一部分,不論儒釋道,在對人們的教育當中鮮少提及。此些並非表示魔眾不存在,而是因為必需要有強大的力量能夠面對魔眾的干擾。
當人們起心動念時,若進入惡念而非善念時,魔眾便可干擾人們。這一個地方太微細了,許多人們或眾生無法得知此事。若人們有惡念時,便受干擾,甚至於容易被邪魔外道所利用而傷人傷己。所以,古來聖賢、祖師大德對於魔眾及其干擾之事,為了保護人們,能夠提出的便提出,尚有許多事實真相未被提出而流失或者被掩蓋,反而是造成如今魔眾猖狂之原因。
吾等於西方極樂世界觀看人間的情形,此一狀況在如今澳洲香光大佛寺存在前及至現在,已經有所轉變。這個轉變就是魔界的分布及數量減少,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地球,人們從以往善良的本性到如今過於主觀而否定、掩蓋了儒家思想或者傳統倫理道德,這種種的行為,可以得知有許多的魔眾在當中干擾。
此話由孔丘說出,或許會讓一些尚未明白事實真相者,於心中產生抵觸、抗拒,或者落入迷信之輩。是啊,確實當今社會所見,有許多似是而非,實際上卻是怪力亂神,利用人們脆弱的心性來欺騙人心,導致人們的痛苦、身心上的巨大傷害,甚至騙財騙色等等。但此時孔丘要讓大家明白的是,原本魔眾猖狂,而如今受到降伏甚至於心性有所改變有轉善的情形,二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香光大佛寺是一個正法之地。若非正法之地,孔丘不會出現於此。所以,吾所言,是希望人們能夠信得過,就能夠有所幫助。任何一派的思想說法都有其理論的背景,最重要的是要對於人心、對於整個大環境有所幫助。此幫助乃是進入和諧、善良、互助、感恩的世界,而非進入互相敵對比較、抗拒,或者誰為大誰為小、誰為強誰為弱、強欺弱大欺小的狀況。
雖然在中國歷史上不乏此些狀況的發生。但如果沒有祖宗的儒家思想、教育或者佛法的幫助,來平振人心、教育人心的話,這些狀況將會更加不可收拾。因果教育相當的重要,儒道都強調,佛法更是如此。而佛法的因果教育,是娑婆世界六道包括人們、天地、天地外的宇宙虛空共通的法則,也就是十法界共通的法則。
十法界其實是一個名詞,涵蓋了無邊無際的範圍。有些人們對於法界不了解,那麼如果用宇宙虛空這個詞來表達的話,能夠了解的話,那麼就請接受宇宙虛空亦是涵蓋在佛法當中。可以說,佛法所說的因果,影響的層面是地球人道、娑婆世界,乃至擴展到宇宙虛空十法界。這樣的層面更寬廣無邊際。因果是宇宙準則、真理、正道的一部分。許多事情,如果沒有說開來讓人們明白,生活在當中的時候,經常會受到誘惑,欲望上的需求或者得到滿足,卻落入了無懼因果的恐怖陷阱當中,並受到痛苦的果報。
如果人們認為因果不存在,那樣的人生將會是偏離、怪異,即使於生活當中遵循法律,遵循各種規定而行,但是這個心就危險了。若是幸運的,能夠在善心善行之下,無惡心惡行,那就恭喜。若是不幸地收到負面的看法,甚至於魔眾的干擾,卻無懼因果而讓惡心惡行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不怕因果的後果,將會是地獄的果報。
地獄的存在乃是不爭的事實。眼界打開者,能夠得見地獄的狀況,不限在哪一個國家,何種語言、何種膚色種族,宇宙準則、真理、正道沒有這一些的限制,乃至於有形無形的生命都涵蓋在其中。把心量打開,此心無邊際,乃至無心者、與天界虛空與法界虛空融爲一體者,能夠把這件事情說得透澈,說得明白。以能夠觀機的講經說法者而言,能用對方聽得懂之話語來闡述事實真相。若能夠得遇如此的講經說法者,是難逢難遇,若能夠聽聞者,更莫放棄,更莫離去,而是要繼續聽法。法中有法,法無定法,但都不偏離宇宙準則、真理、正道,這就是說法者、觀機者的高明之處,唯諸佛菩薩與見性者可得。而此所得乃是為了要教化眾生,讓眾生也成為可得者,也能夠見性成為佛菩薩,成佛作祖。這就是教育的主要功能。人的本性本是如此啊。
今日,孔丘所言是融合了於西方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所說之法,也融合了孔丘在世時的思想,更觀如今的地球狀況而言,希望大眾能夠接納。更重要的是,如今阿彌陀佛正住在澳洲香光大佛寺,這一件事情非常的稀有難逢。阿彌陀佛有許多的功德、許多的能量以及能力,都是要送給大家的。應該是說,無量無邊的功德力、慈悲及能量,都是要給予任何一位眾生,但眾生們要願意接受,才能夠收得到。最快的方法就是恭誦「南無阿彌陀佛」佛號,用恭敬的心、誠敬心念出每一句佛號,影響不可限量。
即使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此時的孔丘,也是要心中有佛,時時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希望把心中佛念醒。這樣看來,孔丘還有許多須要淨化及向阿彌陀佛學習的。所知所見於淨化及融會貫通之後,要告訴大家。這是一個身為教育者所應該具備的能力。
生活上,有許多困頓不解的地方,就如同水溝阻塞了,須要把阻塞處疏通,才能夠順暢。而此疏通,延伸來講,就是需有佛法的教育,亦需儒家的教育。現在可見在一些淨土的道場,有在弘傳儒家傳統道德,這是相當好的情形。但這其中,要明白這只是心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找回「無心」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自性。這時候需要佛法教育的引導,能看出每一位眾生的問題,才能夠解開迷惑之處,才能夠疏通阻塞之處。當迷惑得解讓阻塞之處得以順暢時,全身的管道順暢,沒有任何的迷惑,自然智慧大開,當下領悟,一悟全悟,開悟見性。
見性者乃是稀世珍寶,不論在哪一個地方、哪一個空間,對於當時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這就是寶啊!許多時候就是問題無法解決,而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導致更大的問題。而於佛法,或者見性者能夠善觀善用方法來解決問題。在更高的靈性境界,法無定法,此狀況該用如何的方式,完全看此者如何的運用。方法無量,佛法說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是對治眾生不同的問題。其實為何本來無法可說呢?那是因為自性中樣樣皆明,般若智慧能夠順暢地任行在任何地方,所以有何阻塞?所以有何不解呢?無有阻塞,無有不解,又哪來的法呢?
但是,相對於人們及修行者在未見性前,多有阻塞,多有迷惑之處,需要有法來疏通。儒家思想對於一部分的人們而言,是法,但並未究竟,究竟之法乃是佛法。但是如果緣未能及,未能接觸佛法者,而緣所及之處乃是儒家,那麼倫理道德有機會能夠流傳下去,淨化身心靈,是為佛法教育的前驅、前準備,那是更好啊!自然地於進階到某個程度時,能夠接受佛法教育,領悟將會更快。
所以,佛佛道同,請不要互相排斥,佛法與儒家是互相融合、互相尊重、互相包容。這更可改變人心,讓人們離苦得樂,遠離老病苦痛,遠離冤親債主的索討或附體眾生的現前,乃至於遠離因偏離正軌之後心念有所偏差所受到魔眾的控制。這是許多現代人的問題,不須要避諱,可以攤開來直說。
智者、無心者都可以給大眾一個引導開解,而能夠行於正道上。這是香光大佛寺存在的重要任務。對人們來講,這是一個莫大的恩澤,身體能夠不老化、不生病,甚至於能發願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受四大分離之苦,能夠進入西方極樂世界殊勝極樂的環境當中生活。盼大眾能換個空間,而此空間是法界、宇宙中極殊勝的空間,是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孔丘現在所處之地。
亦盼普天下、宇宙、虛空法界的眾生,有身無身、有形無形的眾生們,能夠聽到孔丘之語。世人稱吾為孔子,都好。名字何嘗不過是一個幻相,虛幻的代表;但善用能夠得到利益,善聽更能夠直接改變心念,善行更是不入惡道受苦,乃至於進入佛行的過程。
孔丘之言,今日到此,合掌恭敬地向諸位聽法者、見聞者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古與今
訪問 主筆:釋海願
二O二五年四月八日
孔子:
今日承蒙蘇佛之指點,還希望孔丘再續言,請阿彌陀佛出題,為「古與今」。太好了!這真是一個好題目。孔丘代表的是古人,而如今訊息傳出卻是在現代科技的社會,正好跨越古與今,來談談這個題目,讓大家明白於古今有哪些可以保存。
若說言古,現代人會落入古板、客制化沒有變化,沒有什麼色彩,但有很深的含義在其中。現代人所求的是創新、科技、日新又新,每天能夠有不同的創意,如果是守成,會被認為是沒有變化。而最好的方法,就兩者之間取中間吧!好的要保存,如果有不適合現代人的腳步,或者大家普遍不用和接受的時候,可以再考慮推陳出新,但是不可廢啊!方法可以做調整,但是精神還是要有啊!
今日之阿彌陀佛的開示,孔丘認為非常的好,不妨也可以列入在當中,讓大家有機會接觸到阿彌陀佛佛語,知其珍貴,不容易啊!今日藉這個機會能夠讓佛語列入孔丘的訪問當中,實在是非常的榮幸。所以,孔丘懇請阿彌陀佛慈悲,允許將剛剛的開示放入此篇訪問當中。佛言:「可。」那麼,是否可以先念出來讓現場的聽者可以得聞?佛言:「可。」
阿彌陀佛開示:
歷史之長河,諸事變遷中。
多少風霜雨,已是數難盡。
再訪孔夫子,可言古與今。
令今人能明,古今雖不同,
但禮不可廢,是為互尊重。
禮在國則存。
孔子:
感恩阿彌陀佛慈悲開示,佛語相當珍貴。能夠聽聞者,當能聽出阿彌陀佛之智慧。
古禮,許多人認為這兩個字代表著迷信、古板。實際上,精神可以保留,方法可以調整。
如:目前世間還有孔廟的存在。孔廟是為了紀念孔丘所建蓋,因孔丘留給後代子孫心的方向、行之所為,而稱孔子為至聖先師。目前還可見孔丘的雕像,或者於校園,或者於書本上,表示大家對孔丘的教育,有教無類的教育的認同。孔丘的教育依然能夠流傳於世間,為教育界所使用,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不可廢不可廢啊。
教育,有教無類的意思,就是不分對象,不分高低、貧賤富貴,每一位都可以接受教育的陶冶熏修,養成健全的人格。這是孔丘的平等觀。古時候,不是每一位都可以接受教育的,但為何可以維持國家的安定?因為代代相傳,從小,多數的長輩們,都把自己所知道的禮儀傳遞給後代,尤其是身教和言教。「百善孝爲先」,孝順一向是中國立國之根本,孝不可廢啊!此廢,不只是經由指令明定,亦包括自然而然地於目前的社會當中變得非常的微弱。
何為孝?這個定義太廣泛了。以往,順父母之心,聽父母之意,可稱為孝;但現今的社會,如果父母的身教言教出了問題,或者是有所偏頗,此時如再聽父母之言,恐有危害。其實,父母本身是最大的受害者。以因果而言,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果造下惡業,自己要受報。如果此言行舉止影響到他人,那就看影響的層面來定果報的輕重。若是只影響自己,由自己承擔,若是影響到子女,自己也要承擔。因為說出來、做出來之後,對於子女的學習也造成傷害。
若居上位者或者是為人師者,有偏頗有私心的言行,如果學生照單全收,那麼不只學生的學習及人格養成受到影響,同時自己造下的口業也在其中,需要背負因果的。
有許多默默行善、教學的師者,大有人在。孔丘可見,他們不需要太多外來的榮耀,一切唯心,認為對學生有正向的影響,而諄諄教導。甚至有的還放下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專心地投入教育,希望讓學生們能夠有所成長。這樣的師者相當的可敬可佩。
古時的師者相當受到重視,其言行受到父母及大眾的尊重及學習,要對師者行跪拜禮,以謝師者之教導。現在父母有我的看法、我的感受,對師者的尊重降低,而且直接表達出來,認為師者言行若有偏也要受到懲處。但是若師者的言行無偏,而且能夠啓發學生,他們的善心、善念、慈悲、智慧、心量,那是多麼的可貴啊,這樣的師者也該受到尊重!因為教導的是人格的教育,倫理的教育也是教育的重點。因此教育的精神要存在,方法可以調整。
可見到目前的問題是,孩子們大多注意自己的表現,認為自己表現好,應該得到師長的肯定,以此來肯定自己。這樣的孩子是處於危險的狀況。一旦把外來的肯定拿掉了之後,孩子似乎就一無所有了,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及善良之處而否定自己,讓自己跌入谷底。幸運的孩子此時若遇到明見的師者,可以拉孩子一把,讓他們重新回到正軌上,重新再出發。有的孩子沒有這樣的福報,就一落千丈。
這都是向外求肯定所造成的危機,普遍在社會上的教育界可見。那是因為孩子缺少了自我的認同、自我的肯定,而是靠外來的認同和肯定,來認同自己的存在。這是教育的危機。這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孩子跟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太少了。大自然的生命力隨處可見,可見到花草樹木、動物牛羊馬昆蟲等的成長,或者是見到老了病了死亡的狀況。這些可讓他們於自然中明白因果,讓他們明白雖然花草是脆弱的,但是依然挺立在風中,不會被風給吹倒。這是一種内在人格精神的建立,一點一滴都是由生活當中累積來的。這個部分絕對不是外來的科技產品所能取代的。
教育是一條長遠的道路。科技產品或許可以見到眼前立即的成果,但若沒有人類善的生命,沒有辦法和人們做靈性的溝通,難以得到正向互動的影響,而有靈性的成長或提升。幼年孩童乃至成長之後的教育,古時以科舉考試來作為一個揀擇,而現今雖然還是有考試的制度,但方向已大大的不同。不論如何,教育界都會認為這是經過大家認同的方式之下,所制定下來的考試方法。但卻忽略了孩子倫理及禮儀的教育,缺乏對善良心性的啟發,即是缺乏與大自然接觸的成長。孔丘為什麼會提到這部分呢?因孔丘見到這個問題,即無法讓孩子接觸到生命深層的體悟及學習。
孝順,是自古以來中國立國的根本。但如今的孩子少了這一方面的熏修。大多數的孩子只注意到自己的學習,在與他人的比較中成長,為了長大能多賺一點錢,等到老病死了結束一生,就在輪迴的生老病死中不斷地流轉,沒有機會脫離輪迴。而事實的真相是,人們可以過著不老、不病、靈性不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日子。
軀殼有生命性,雖然死了,但是靈性不死,靈無始無終。在世時是否孝順,是之後靈之去處的指引。孝順者,自己的言行不受現在社會負面的影響,可得善報。孝順是非常重要的善因,會得善果。
所以在此地,孔丘首先提出「孝順」二字,希望學校的教育在這方面可以加強,尊重父母親。現代父母親過於尊重孩子,雖然他們有獨立的想法和人格存在,但如果有偏頗也是要即時轉正。如果父母太忙了,沒有時間關注孩子這方面的情形,讓他們在這方面有了差異,而未得到調整,這時候孩子造的業也相對的增加,受苦的是孩子啊!孩子受苦,父母要負責任;孩子做錯事,父母也是要負責任。愈是年紀小的孩子,所為更是如此啊!也就是父母所擔的責任更重,因為孩子小,大多是依賴父母。
所以,學習獨立很重要。所謂的獨立是自己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不能完全都交給父母,孩子自己也是要負一部分的責任,但這都要經過教育。如果沒有經過教育,父母都做得好好的,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會養成什麽樣的孩子啊?可想而知,自私自利、只有我的存在、自我保護等。故從小就教育孩子對人要尊重有禮貌,對長輩要問好,甚至於請長輩先行,自己行於後,見面要微笑,莫惡臉相待等。這一些基本的禮儀都有需要及至成長。
孩子小,心性單純,父母或教育者所教的容易吸收,而且不容易受到外界的改變。等到長大再來教,大多孩子都有自己的看法及主見時,就不容易接受,或有行為上的改變且親子關係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幼兒童蒙教育相當的重要,要給孩子善良的、正向的引導,而非是負面的音聲和眼見,這將對幼小的心靈造成影響,尤其影響到日後的行為及心念。
孩子的品格教育非常的重要。禮儀,以現代的詞來講,就是禮貌,要禮尚往來,尊重對方,見面三分情,甚至於夫妻之間以禮相待,父母子女之間互相尊重,長輩晚輩之間,晚輩恭敬長輩,長輩愛護晚輩同時也有教育的職責。這些都要一代一代地相傳,而且從小就要給予。
目前,科技的產品幾乎是人垂手可得。如果手機當中所放的訊息都是正面、善良的訊息、淨化的訊息,那麼就能放心地使用手機。如果裡面也有惡的、無法去抑止的、負面的、聲色的訊息,這一些確實會造成身心上的影響。尤其孩子沒有辦法分辨善惡是非對錯的情形下,影響是深遠的。雖然當下未得見,但日後自然就有想壞、做壞、看壞、說壞的情形發生。這都是從小一點一滴地養成。所以,善的教育、淨化的教育、禮儀的教育從小就要給予。如果在成長當中沒有機會接受到這一方面的教導,尤其倫理教育現在似乎在學校也被廢除了,是相當可惜的。其實,倫理及禮儀的精神不變,方法可以改變,這樣的理念,從學校的教育來著手是最快速的。家庭的影響是深遠的,雖然父母的教法各自不同。同時,師資的培養也相當的重要。這似乎是環環相扣。
如果有機會聽到孔丘之言者,可以從此時開始調整改善。有開始不怕晚,就怕沒有開始,卻不知若沒有接受過教育的開導而一直行偏,想偏,說偏,這樣子的果報相當的苦。因果是不看情面的。這一世的果報如果沒有現前,來世緣成熟了,照樣要受到惡果。古時的教育,對於因果教育相當的重視,所以大家會自我約束,比較不會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愛想什麼就想什麼。所以這也保護人們少造業,受惡果而痛苦,不讓身心靈成長受到阻礙。
從佛法教育中得知佛法是科技中的科技,也得知起心動念都會招感業力的現前。業力的牽動,常常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古與今,許多的不同,幾乎被淘汰或被轉變,有的已經蕩然無存,有的還可見到一些蛛絲馬跡。但是,有的需要再復興,再活絡起來。教育要有長遠的眼光,常常非一朝一夕可以立竿見影看到成效,但對未來卻有深遠的影響。所以,教育是不可以短視的。這也是為人師者所需要明白的。一旦要看見眼前立即的成果,往往造成孩子的心靈有了比較、嫉妒、高低、得失之心的痛苦及傷害。若能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師者能夠分辨得出孩子的資質、行為及内涵而加以肯定,這樣是對的。如慈悲、善良的言行是自然而然地在言語行動當中流露,而不是刻意地顯現,這時候需要教育者正向的引導及肯定。如果因此反而受到否定,那就可惜了,孩子善良的本性就被掩蓋住了。所以,師者的教育是重要的。
佛法的教育相當的重視因果,儒家也是相同。所以,兩者在這方面可以互相融合。相信這對於教育界,對於國家進展的方向,會有所幫助。
今日,孔丘所言到此。
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