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職場小劇場#1|那些照顧別人的人,還好嗎?一個社工的正念觀察

🎭療癒職場小劇場#1|那些照顧別人的人,還好嗎?一個社工的正念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照顧者需要喘息空間

照顧者需要喘息空間

最近,我的心裡一直浮現一個問題:

那些每天照顧別人的人,他們自己還好嗎?

這個念頭,其實是從幾個場景悄悄萌芽的。


有一次,一位照服員在休息時間對我抱怨:「她一直叫我幫她翻身,可是我一個人要顧幾床?每天都這樣,我真的快煩死了。」

另一次,一通家屬的來電讓我久久無法釋懷。他們在電話那頭無奈地說:「我們真的撐不下去了……已經快崩潰,才決定送來機構的。」

這些話不是攻擊、也不是情緒失控,而是從一個臨界點爆出的求救訊號。


🌱我開始想:如果我能做點什麼

身為機構裡的社工,我的角色常常是在「長輩」、「家屬」、「工作人員」、「機構主管」中間游移。

但越來越常,我開始想:


如果有一點什麼,是能讓他們喘口氣的,那會是什麼?


我想到正念練習。這幾年我自己正在學,也從中獲得許多力量與平靜。我不是老師,也沒資格開課,但我真的希望—如果可以的話,我想把這顆種子帶進機構。

想像過無數次:

  • 在交班前,邀請大家閉眼三分鐘,靜靜感受自己的呼吸;
  • 在休息室貼上「今天的你,好嗎?」的卡片,讓大家自由留言;
  • 在人與人之間的忙碌縫隙,提醒彼此:你也值得照顧自己。
  • 好好的安住或是接住自己煩躁的的情緒。

光是想像,我就覺得好珍貴。


💭但現實裡,我還什麼都沒做到

是的,這些目前都還沒有發生。

我的機構裡,老闆更關心效率、班表、人力調度與評鑑結果。


當你說要做「正念練習」,多半會被一句「現在有空嗎?」冷冷打回來。


我明白。這不是誰的錯,是整個體系都還沒準備好。

但我沒放棄。因為這個念頭不是出於理想主義,而是來自我每天親眼看見、親耳聽見的—疲憊、無助與快要崩潰的那種「真實」


🌷如果這顆種子有一天開花了……

也許只是一次簡單的呼吸練習,也許是一句溫柔的提醒卡, 也許是我們開始習慣問彼此:「你今天還好嗎?」


如果這顆種子真的能長出一點什麼,哪怕只是讓一位照服員不那麼煩躁、一位家屬少一點愧疚與崩潰感—我都會覺得,這安排與決定,值得了。


✨我想說的一點心事

raw-image

我知道,我應對的對象很多。

長輩、照顧者、工作人員、老闆,還有回家後,我自己的家人。


我也不想把工作上的情緒,帶著餘溫回家。


不想在飯桌前還心事重重、在孩子說話時心不在焉,甚至將情緒對話帶到晚餐時刻。


這些,也是我想讓工作現場多一點「正念喘息」、「安住自己的心」、「情緒有被接住」的原因。

不只是為了他們,也是為了我自己能繼續走下去,溫柔地走。


💌給你一個溫柔的提問:

你身邊有那個正在「照顧別人」但悄悄快撐不住的人嗎?


你想對他/她說一句什麼話呢?


留言給我吧,我想收集100句對照顧者的溫柔留言,讓這顆還沒開花的種子,也感受到一點陽光 🌱


🟡 如果你也在照顧別人,請不要忘了你也值得被照顧

「如果你也是照顧者,也在承受職場壓力,希望這篇文章能為你帶來一點療癒與正念的力量。」

avatar-img
不是雞湯,是我認真活著的日常
22會員
28內容數
嗨,我是 Vicki,一名探索生活平衡的長照社工,也是正念學習者。我不灑雞湯,不賣熱血,只寫下生活中真實而微小的力量。在這裡,你會看到關於照顧者、身心平衡、自我對話和親子關係的故事。希望你能在這些文字中,找到曾經的疲憊和內心的溫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當孝順遇上經濟現實,當「順其自然」背後藏著無聲的拉鋸。從鼻胃管的營養補充選擇,到病人自主權的抉擇,這篇文章,邀請你一起反思,愛與極限之間,我們如何溫柔地陪伴。
她是長輩,也是母親,卻是最後才知道女兒往生的那個人。 當她用台語說出:「不然要怎麼辦?」那句話輕得像空氣,卻重得像整個世界壓在她身上。 我沒有安慰她,只是坐在她身邊,陪她一起靜靜地悲傷。 這篇文章,是一位社工的現場觀察與正念式陪伴,寫給那些悲傷不說出口、但也渴望被看見的人。
不是我壞掉了,是我早就撐太久了。身為一位長照機構的社工,我記錄那些「默默被加任務、卻沒人問你還好嗎」的現場真實。從錯字變「雞肉」的荒謬時刻,到正念提醒我學會說出「我會過載」,這篇文章是一份寫給自己、也寫給每位還在撐的照顧者的自我覺察之書。願我們都能不再用耗盡來證明價值。
當孝順遇上經濟現實,當「順其自然」背後藏著無聲的拉鋸。從鼻胃管的營養補充選擇,到病人自主權的抉擇,這篇文章,邀請你一起反思,愛與極限之間,我們如何溫柔地陪伴。
她是長輩,也是母親,卻是最後才知道女兒往生的那個人。 當她用台語說出:「不然要怎麼辦?」那句話輕得像空氣,卻重得像整個世界壓在她身上。 我沒有安慰她,只是坐在她身邊,陪她一起靜靜地悲傷。 這篇文章,是一位社工的現場觀察與正念式陪伴,寫給那些悲傷不說出口、但也渴望被看見的人。
不是我壞掉了,是我早就撐太久了。身為一位長照機構的社工,我記錄那些「默默被加任務、卻沒人問你還好嗎」的現場真實。從錯字變「雞肉」的荒謬時刻,到正念提醒我學會說出「我會過載」,這篇文章是一份寫給自己、也寫給每位還在撐的照顧者的自我覺察之書。願我們都能不再用耗盡來證明價值。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