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是《型男主廚三星夢》,可想而知主廚最後一定會摘星,那電影到底要看甚麼?
這就是被日劇感動的我,仍猶豫要不要進電影院的原因。
但看到最後我發現,電影版要呈現的不是單純的闖關成功故事,而是一個中年大叔的自我省思。
大叔重返巴黎再度重挫重返巴黎的尾花夏樹 和夥伴們合開了新店「Grand Maison巴黎」,然而回到老地方人事已非,三星夢遲遲無法實現,壓力讓他又變回「Escofille」那個脾氣暴躁、把自己完全孤立起來的主廚。
因為搞砸了一場晚宴,昔日的恩師兼房東下了逐客令,尾花不得已,只好承諾下次評比再拿不到第三顆星就離開法國。周遭的人都覺得大勢已去,團隊面臨崩解危機,而大叔仍舊不想放棄,雖說如此卻拿不出過往的熱血衝勁。
逼到底哪裡錯了?儘管尾花逼自己去思考這個問題,腦中浮現的還是:
因為自己是亞洲人所以處處被刁難?因為市場不流行日本風了?不由得怪罪起外在環境。
沒錯!努力過了, 結果卻一敗塗地,這麼想是人之常情。
他的衝勁消失到哪去?身為日劇版忠實觀眾的我也納悶。
日劇版之所以打動人,就是尾花那股永不放棄的精神,儘管沒資金、條件再困難、對手再狡猾,他都能帶領團隊一次一次破關,最後拿下勝利。可是電影版,似乎一直卡在無法獲得好的食材,所以做不出好的料理的框架裡。是甚麼綁住了他,看完全部才發現不是才華、不是年紀,而是法國這個地方。
在日本開店,用在地日本食材、迎合日本人的口味,似乎理所當然;但是在法國料理的發源地,就不能用這麼「投機取巧」的方式,應該用法國的在地食材、以正統的方式烹煮,才算正道。綁住尾花的就是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師傅或許就是看穿了這一點才要他離開,但當局者迷,尾花沒有及時領會到師傅的用意。
貴人可以是踢你下谷底的人,也可以是在谷底和你一起看星星的人
當尾花大叔一直糾結『為什麼』的時候,有個反面人物讓大叔開了眼界,就是韓裔的甜點界新星Rick Yuan(玉澤演 飾演)。
Yuan和尾花一樣是在法國闖關的外國人,但他沒有摘過星,所以沒有包袱。
Yuan非常堅持自己的作法,是店裡最不受老闆控制的員工,他的理想是以母國文化的特色做出差異,在料理聖地一決勝負。為了圓夢他投注了所有時間和金錢,搞到自己走投無路,差點丟了性命,卻還說得出甜點製作就是人生,這種宛如少年漫畫主角般的話。
他更反問尾花:難道你不是嗎?
這句話觸及了尾花內心深處,那個以『醒著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在回家路上、跟女人聊天的時候、睡覺的時候都要全心思考料理』為廚師基本條件的自己。曾幾何時,他把尋找通往三星之路的正確解答當作目標,反而忘了對「做料理」這件事本身的熱情。
讓尾花覺醒的另外一位推手就是恩師的兒子。他直接告訴尾花:你搞錯了!
父子倆之所以能扛著三顆星30年,在於兒子的勇於突破,和父親的適時放手。他們深知守成是無法在法國料理界生存的,潮流不會等人。在地老舖尚且如此戰戰兢兢,害怕不進則退,你這還沒做出成績的二星菜鳥,哪能在原地哀怨大環境,更別說還想走回頭路。
他要表達的,就是法國料理聖經所說:法國料理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著時代演進並符合當代客人的口味;書中的內容是原則,不是教條,不該一昧模仿,熟練的廚師只應該時不時拿出來溫故知新。
比米其林三星更好的收穫
經過2大重砲轟擊,好不容易找回初心的尾花,回頭看幸好夥伴都還在。
為什麼這群人始終對他不離不棄,因為他們深知尾花擅長嚇跑人,不擅長背叛人。他的傲慢態度來自於過人的天賦及永不懈怠的努力,以及他本質善良、唯獨不擅長展現真我的內心;他在一線獨跑太久,以至於經常忘了還有一群認真賣力的人們,在後面拼命追趕著。從不主動邀功的夥伴們在他看不到的地方一直默默地支持著他的夢想,再度見證了能共患難的友情,尾花於是下定決心要接納大家的意見和點子,做出融合團隊成員特色的跨文化料理。
他的覺醒,最終贏得了師傅一句日文「謝謝款待」的最高禮讚,也順利摘下第三顆星。
摘星後的尾花,流下了眼淚。失敗帶給他停下腳步的機會,讓他找回初心,也重新感受到夥伴們支持的力量,才得以在異地翻身。尾花的眼淚,總結了這一路的奮鬥故事中那些無法言喻的心情。
身為觀眾,儘管沒經歷過世界級的挑戰,但在人生路上的顛簸中,許多的曾經,都讓你漸漸明瞭,值得信任的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常保初心是知易行難的。尾花獲得的,是雙重的難能可貴。
眼淚流完了,剩下的就是繼續拚搏的勇氣。
結尾尾花和倫子一起回到2人的出發點,為前程乾杯,象徵鑽研美食的路尚未走到終點,熱愛料理的大叔和大嬸還要再拚下去。看著巴黎鐵塔的畫面,激昂的情緒並未隨著劇情落幕而平息,我忽然想起當初喜歡這部日劇的原因,就是看到一群人全心全意投注在所熱愛的事情上,那種雀躍的氛圍,讓自己也跟著血液沸騰的感覺。這次大叔的故事,又再度激發了我的動力。
重述一次,如果你是抱著和日劇同樣的心態看電影,那可能要失望了。
這部,絕不是美食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