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打開麥克風錄音,只是因為已經沒人會問我:「今天上班怎麼樣?」
- 工作還在做,人卻好像慢慢被世界放掉
- 想講話,卻不知道該講給誰聽
- 習慣了沉默,但某天突然覺得自己快不見了
- 想找一種方式,被自己重新聽見

「錄音鍵按下去的那一刻,我不是在傳訊息,是在留一點聲音給自己。」
01|不是「被討厭」,是「被忽略」
我一直以為,職場的低潮會長得像「被主管罵」、「專案失敗」、「被新人取代」。
但它其實不是什麼明確的大災難。
它是你走進辦公室,沒人抬頭看你一眼。
是群組裡的訊息跳過你,討論進行得很順利——因為你的意見,不重要了。
我照樣打卡、報告、出席例會。只是某天,連中午吃什麼都沒人來問我了。那天我坐在自助餐店的角落,突然想起自己已經連續十天吃飯沒說一句話。
我才發現,我這個人已經從「角色」變成「背景」。
02|我錄了一個沒人聽的 podcast
晚上回家,我打開電腦,鬼使神差地開始錄音。不是什麼專業節目,就只是把心裡的話講出來。
「今天很無聊,我連開會都不用講話了。」
「有個案子我準備很久,結果主管直接讓別人上台。」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變這樣的。」
沒有開場音樂、沒有訪談來賓、沒有主題。只有我自己的聲音和一點背景雜音。
第一集上線後,沒人點開。第二集、第三集……我還是照錄。
反正也沒人要聽我說話了,不如說給空氣聽。

房間黑暗,但螢幕與錄音介面發出溫暖光芒,與他臉上落寞形成對比。
03|沒人問你「今天怎麼樣」以後,你還會怎麼過日子?
某天,我講了一段話:
「其實最讓人難受的,不是被罵、不是加班、不是低薪,是沒有人在乎你今天怎麼樣。」
然後我關掉錄音,上傳。跟以前一樣,沒什麼期待。
但隔天醒來的時候,我的 podcast 竟然被分享了上千次。留言區爆了。
有人說:「我以為只有我這樣。」
有人說:「謝謝你講出來,我哭了。」
也有人說:「我今天下班第一次不是打開 Netflix,而是打開了你的聲音。」
我沒有一夕翻身,沒有簽約、沒有轉職、沒有紅。
我只是突然明白了一件事:
有時候,我們不是想被肯定,只是想被聽見。
04|釋懷,不等於放棄
從那天起,我繼續上班,繼續做我的背景角色,但我不再那麼痛苦。
因為我知道,哪怕只是十幾個陌生人,在深夜戴著耳機,聽著我說廢話,那也是一種連結。
我們在彼此最沉默的時候,還能互相點頭。
釋懷,不是什麼正能量宣言。它只是,你終於不再逼自己當主角,也願意偶爾,安靜地走在自己的劇本裡。
留給你,也留給我自己的三個提醒:
- 不是每個人都會關心你今天怎麼樣,但你可以自己在意自己一點。
- 沒有觀眾的時候,也要練習繼續說話,不是為了紅,而是為了不讓自己靜音太久。
- 釋懷不是放棄,而是願意讓人生的音量變小一點,聽清楚自己的聲音。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那種無聲的幻滅,試著問問自己:
「如果再也沒人問你今天過得好不好,你還會怎麼過日子?」
或許,你會開始聽見自己的聲音。
你想對自己說什麼話?
(這一格留給你,不是留言區,也不是回應我,是你給自己的耳朵,一次機會。)

一個背影、一段錄音、一個不再等誰開口的靜默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