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貿易戰從關稅延伸到港口,川普再次出招。
撰文/Tx3地緣政治研究室不只是關稅,川普將造船納入「戰略資產」
據《路透社》披露,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早在今年初已擬定草案,針對「在中國建造或註冊的船隻」,只要靠港美國,一律徵收高額港口費用。川普此舉表面是為了「經濟安全」,實則是以懲罰手段削弱中國在全球航運的主導地位,同時扶植美國本土造船產業的再生。
USTR更明確指出:船舶與航運對美國供應鏈安全與國際流通至關重要。
在全球物流高度倚賴海運的情況下,川普政府不僅是打擊中資船東,更將整體全球航運業拉入地緣政治競技場。政策實施初期,每船每年最多收費五次,以「淨噸位」計算,自2025年10月起每噸50美元,逐年調升至2028年的140美元。
亞洲股市立刻反應,台韓日航運股全面上揚
消息一出,亞股立即反應激烈,特別是亞洲航運業者。韓國HMM股價大漲8.2%,Pan Ocean、Korea Line也紛紛上漲超過5%。日本三大航商川崎汽船、商船三井、日本郵船皆勁揚逾2%。
台灣的萬海航運也上漲7.2%,陽明海運與長榮航運分別漲幅2.8%與2.2%。
這不僅反映市場對「運力轉移」的預期,也意味著區域內船隊的競爭力可能因美國政策而迅速改寫。
川普牌:美國製造船舶的訂單就是免稅通行證?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政府並未封死所有大門。USTR表示,若船東能出示有效的「美國造船訂單」,即可申請港口費用抵減。減免金額以訂購船舶的淨噸為上限,若三年內未完成接船,減免費用將被追回。這形同為美國造船廠創造一波「政策紅利」,吸引外資下單造船。
此外,裝載穀物、煤炭等大宗商品的空船、進出五大湖或加勒比海的內陸航運,以及往返美國領土間的航運活動,則可獲豁免。美方策略極具選擇性與針對性。
Tx3觀點:這不只是一筆費用,而是一場戰略押注
川普此次港口政策,打得不只是中國,更打的是全球航運邏輯:誰控制船舶,誰掌握貿易節奏;誰主導建造,就掌握未來主權。
當美國將造船納入國安架構,其目標早已超越航運盈利,而是重啟一整套產業鏈主導權的戰略野心。台灣、中國、日本、韓國作為全球主要船東國家,無一不被捲入這場海上大棋局。
下一步,若川普政府真如計劃所言,將外國造船的液化天然氣船(LNG carriers)納入限制清單,那麼全球能源運輸版圖也將出現劇變。
這不只是一張帳單,而是全球供應鏈下一波洗牌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