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覺得自己是個特別沒有動力的人。
像是在運動競賽中,大家總說「想贏」的慾望是最重要的,無論做什麼,如果要成功,就是需要有「動力」去做。可是,我就是沒有動力,那要怎麼辦呢?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感到自暴自棄。在嘗試了很多東西,卻依然感到沒動力時,我開始對世界產生一種無力與怨恨感,因為是這個世界沒有值得讓人提起動力的事物。
去年5月,被老師耳提面命:
「你的命盤設計就是要讓你沒有動力,這樣才不會過度追求物質,讓你能夠好好地做靈魂課題。但是,儘管如此,人還是要有一顆不敢不努力的心。每個人在自己的命盤裡,當然都會覺得特別的艱辛。然而,學習內在就是要跳脫視角,覺得這條路還不賴,覺得我做的決定不錯,這樣我才能往前走。
再怎麼辛苦,安慰自己至少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要認真的跟自己談,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如果沒有了,那就要認真爭取現階段最好的選擇。如果不積極爭取,那就是被選擇的那個了。」
聽了這番話,我領悟到是因為我欠缺一種對生命的感激與熱愛,因此愈發的自怨自艾。
老師建議我,每天可以想想自己什麼時候感到幸福,然後想想,如果我沒有這個,那我會如何呢?以此來培養一顆不敢不努力的心。
當時想到的是,每天早晨能夠游泳讓我感到很幸福。作為一個全職學生,我之所以能夠每天早晨悠閒的游泳,是建立在犧牲父母的自由時間而來的。如果我需要一邊工作一邊讀書,那會是怎麼樣的生活呢?
常常這樣想、常常問自己,如果有產生了一點點動力,就要仔細地品味,努力地去放大它。
在沒有動力前進,但是又必須前進的時候,我是透過這樣的方式撐過來的。現在,因為已經做到了很多從前不認為自己能夠做到的事,動力上就會比以前還要好很多。
我意識到,過去我都是被動地等待動力降臨在我身上,但是實際上應該要自己去挖掘火源,當覺察自己動力不足時,就要想辦法為自己尋找素材,刺激自己的動力。像是,某些題材的故事特別能夠啟發我,就要適時地去攝取這些養分。
這個經驗也讓我明白,有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培養的,就像是勇敢、感動是能夠透過練習來的,缺乏動力也可以透過許多思考練習,來讓自己變得有動力一些。
相信有很多人也有「欠缺動力」的煩惱,這些經驗,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