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我突然想到,
你看,古往今來各派思想家,或多或少都有學生,學生很重要啊!譬如說,之前提到,連維根斯坦這種怪人,都有很多學生崇拜。
東方來說,儒家《論語》,
不是也描寫了一大堆弟子們的事嗎?
想到這個,是因為之前讀《大智度論》看到這個故事:
「時,目連以神通力到祇洹;時,舍利弗縫衣,語目連言:
『小住!待縫衣訖當去。』
目連催促疾去;時,目連以手摩衣,衣即成竟。
舍利弗見目連貴其神通,即以腰帶擲地,語言:
『汝舉此帶去。』目連以兩手舉此帶,不能離地;
即入諸深定舉之,地為大動,帶猶著地。」
意思是說,佛叫目連去叫舍利弗來,
舍利弗正在縫衣服,就說,等我一下。
目連說,等什麼!運用神通,用手一摸,衣服就自己縫好了。
舍利弗看到目連在炫耀神通,氣了,
就把腰帶扔到第上,說,好啊!你怎麼厲害,拿拿看啊。
目連雙手並用,怎樣都舉不起來。
先不要說這個實在很白癡;
這個故事,是不是,深刻描繪了佛陀弟子們的相處之道!
根本就跟現在大學生一樣啊,
就是整天在那邊打打鬧鬧、幹話連篇,
真好,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
所以你看,佛教真的很重視學生,認真描寫了學生之間的互動。
但是,這樣一說,就發現,道家,真的都沒在描寫學生的事。
譬如,莊子就沒有寫過學生之間的交情。
不,不要說記錄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
就算提到學生,也沒有名字……好像只有一個藺且可考。
想到這裡,我突然有點傷感啊。
畢竟,小朋友好像都把我當呆子……
虧我還在網誌寫下他們的傻事。
唉。
這樣看來,我比莊子可憐。
莊子都不管學生,只是帶著學生爬山,
回來就有鵝可以吃。
××××××
說到這邊,你可能說,莊子雖然沒在管學生,
但是莊子有朋友,不就惠施嗎?
不是,惠施是莊子的基友,不是朋友。
我雖然沒有朋友,但也不需要基友。
這一點我覺得,幸好。
××××××
話說回目犍連和舍利弗。
到底他們比賽這種事要幹嘛啦!
真的就跟現代大學生一樣幼稚啊!
(啊我謗羅漢了,我只是開玩笑,罪過)
是說,這個故事的前提,
是佛陀叫目犍連去叫舍利弗,因為佛陀要上課了,所以召集大家。
但是舍利弗就慢慢做他的事,也沒在管。
然後兩人就打鬧起來了……
這樣看,我也能體會佛陀的心情!
我也常遇到這樣的情形啊!
明明上課了,學生還在全家晃來晃去。
幸好我今年不用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