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養:我們不知道未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今天合作教養的QA,我請大家分組討論,其中有一點,我想深入來談談:『父母要知道自己不是永遠都是對的』。

我們身為父母的所有認知都是屬於過去,但孩子是屬於未來,我們不能用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來認為孩子什麼都不知道,自己什麼都是對的,照著我做就對了,你沒有照著我的標準做,你就是有問題,這是父母非常大的盲點。

身為父母,必須坦承一件事:我們根本不知道未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以前電玩剛被發明出來時,幾乎所有男孩們都喜歡打電動,不管有沒有荒廢學業愛打電動偷打電動都會被罵死揍扁,後來電玩發展到超乎上一代父母的想像,發現隔壁鄰居因為打電動打到世界冠軍,父母再來怨嘆早知道以前你那麼會打電動就讓你打。

又或者台灣上一代的父母很多人會幫小孩選科系,考公務員或當老師最保險,只要功課好就是填醫學系當醫生,殊不知小孩長大後,公務員跟老師不再是鐵飯碗,全民健保後當醫生累到像條狗,薪水跟社會地位都沒有以前那麼高,還一堆被告…,根本跟父母以為的不一樣,做了很多年的行業,真的不適合自己,走不下去了,再來怪父母要轉行也來不及了。

我們真的不知道未來世界會長什麼樣,現在AI發展突飛猛進,我們連明年世界會變成什麼樣都不知道,但我們以為我們都知道,用我們過去的僵固的想法,卡住孩子邁向未來的道路。

麒麟王:父母不永遠都是對的,但孩子不也永遠都是對的,有些姊妹因為媽媽很嚴厲,她在當媽媽後在教養上因為不想跟媽媽一樣,就會特別順從小孩,但這又到另一個極端去了,因此自己還是優先要處理原生家庭課題,才能不戴著上一代的墨鏡扭曲著看自己跟孩子的關係。

鹿鹿:很多人都有提到,要看懂孩子的需要與想要,不能只是在自己以為對孩子好的執著裡,然而很多人都以為自己懂孩子的需要與想要,是孩子不懂,孩子不受教,又或者跑到像麒麟王提醒的極端去,以為孩子講出來的就是自己的需要與想要,所以什麼都滿足他們,結果卻養出小霸王。

麒麟王:因此我們要學會辨識,當我們覺得某件事就是為了孩子好,這個想法,到底是真的是孩子成長中的需要,還是父母自己的需要假裝是為了孩子好?另外,有時孩子會表達他想要什麼想做什麼,請大家思考一下,如何判斷這是孩子一時性的情緒反彈、跟風,還是他真的需要與想要…這些問題當作作業,讓大家回去思考,po到群裡討論。

作業:思考與辨識1.哪些是孩子自己真正的需要與想要。2.哪些是自己身為父母的需要與想要套在孩子身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麒麟鹿
1.7K會員
298內容數
當婚姻中出現外遇的問題,身為被背叛的妻子或丈夫,其心痛是痛到足以致命的程度,有人因此大打出手滿身傷,有人因此得癌症瀕臨死亡,而孩子們就是最無辜的受害者,我希望藉由這一系列的書寫,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我們可以把危機變轉機,把家從分崩離析的地獄,轉化成為愛的天堂,這一切都是可能的,從了解外遇機制開始吧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隔代教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父母希望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但也引發了教養方式及教育價值觀的爭議。本文探討了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父母該如何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隔代教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父母希望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但也引發了教養方式及教育價值觀的爭議。本文探討了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父母該如何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將自己與他人的課題分離,設定「心理界線」,關係會更健康。例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還有因為失望而產生的情緒,是父母要負起責任的課題,並不是孩子要承受的。
Thumbnail
將自己與他人的課題分離,設定「心理界線」,關係會更健康。例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還有因為失望而產生的情緒,是父母要負起責任的課題,並不是孩子要承受的。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領導與育兒的角色融合,顯示新時代的角色理解與必備特質,用以建立基於信任和尊重的互動模式。 探討領導者和父母的角色如何相互影響和學習,且需對被領導者以身作則,行為模範勝過言語教導。
Thumbnail
領導與育兒的角色融合,顯示新時代的角色理解與必備特質,用以建立基於信任和尊重的互動模式。 探討領導者和父母的角色如何相互影響和學習,且需對被領導者以身作則,行為模範勝過言語教導。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