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詳述了耶穌從受審到被釘十字架的過程,這段經文充滿了苦難與盼望,對信徒的靈命成長有著深刻的啟示。以下從三個方面深入探討其屬靈意義。
一、受審中的堅忍與不義(太27:1–26)
耶穌在彼拉多面前受審,面對不實的指控,祂選擇沉默,展現出驚人的堅忍(太27:12–14)。這份沉默並非軟弱,而是出於對神旨意的順服與信靠。彼拉多雖知耶穌無辜,卻因眾人的壓力將祂交付刑罰(太27:24–26),顯示了人心的軟弱與不義。在此提醒信徒,在面對不公與壓力時,我們要學習主的忍耐與信靠神的公義。我們也應在生活中追求公義,成為公義的見證,影響周遭的人。
二、十字架上的犧牲與救贖(太27:27–50)
耶穌被鞭打、戲弄,最終被釘上十字架。祂在極大的痛苦中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太27:46),這不僅表達了祂的痛苦,也揭示了祂對神的終極信靠。耶穌的犧牲成就了救贖計劃,為我們開啟了與神和好的道路。
基督徒應深思,耶穌承擔了我們的罪,而祂的寶血帶來了赦免與救贖。我們應以感恩的心回應主的愛,願意為祂背負自己的十字架,以聖潔與愛心活出基督的樣式。
三、從死亡到生命的盼望(太27:51–66)
耶穌斷氣時,聖殿的幔子裂為兩半,大地震動,墳墓開啟,許多已死的聖徒復活(太27:51–53)。這些神蹟象徵著罪的障礙被除去,救恩的完成與新生命的盼望。百夫長見狀,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太27:54),這是一個信心的宣告。
信徒要認識到,耶穌的死帶來了復活的希望,祂已戰勝死亡的權勢。我們在生活中的困境中,也要持守對復活的信心,因為主已應許我們永生的盼望。我們應以這份盼望為力量,勇敢面對生命中的挑戰,並將這份盼望分享給世人。
總結來說,《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讓信徒默想耶穌基督的受苦與救恩。我們要在主的愛中堅定信心,活出祂的樣式,並將這份永生的盼望分享給世人,忠心跟隨基督到底。願我們在信仰的路上,時刻記念主的犧牲,並以此為動力,持續成長與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