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說明: 本站法說會逐字稿,都是自己工作之餘,額外花時間心力所整理,希望分享更全面資訊給投資人,也很謝謝有讀者特別回饋、贊助,真的給予相當大的鼓勵,也給我更多動力繼續做下去。
以下為法說會內容,建議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下載簡報搭配文字服用,效果更佳:
今天主題有4個,第一個是關於亞翔接下來營運概況,營運的策略跟未來展望財務的摘要。
亞翔主要從1987年成立,2001年新加坡公司分公司成立,2002年蘇州成立,2003年亞翔在台灣掛牌,2008年越南成立,2009年參與榮工的民營化的合資。2010年香港尊偉成立,2016年亞翔集成在蘇州A股上市。2003年天下雜誌揭露的在去年我們是工程承攬業排名第三的業者。
這一部分就是我們的集團的投資產業,其中大致主要的產業,一個是亞翔的蘇州,一個是榮工,一個是尊偉。接下來會有更詳細的介紹。
亞翔目前資本額35億,主要的營業項目是EPC的統包、無塵室跟機電。榮工的部分,很有名,因為1956年是退輔會成立的,目前實收資本額37億,主要是甲級營造跟營建的管理。亞翔蘇州的部分,目前的資本額2億1,336萬元,它的營業性質跟亞翔的母公司接近,都是EPC統包,還有機電無塵室。最後在成都翔生的部分比較特殊了,它的資本額現在是9,980萬,主要做土地整理,城鎮開發跟農創的建設業務。
發展地圖上我們以台灣為出發,榮工亞翔以台灣為出發,基本上西進到大陸,不管是蘇州亞翔集成,還是成都的翔生,進到東南亞,到越南到新加坡,大致符合台商這幾年來的演進的成果。
我們45年的工程經驗,逐步拓展服務範圍,從本業的高科技、光電製造;服務的客戶,半導體、生技、節能改善化工這一類。榮工加入後拓展到捷運、鐵路、公路、機場、橋樑隧道跟土地規劃跟園區的開發。基本上是朝著土建機電整合的大型工程公司路徑上繼續邁進。
我們核心的工作是幫客戶做全廠服務的整合跟管理。我們常用的是專案管理的方法,包括了設備採購、發包跟工程管理,將週邊建築物設計,不管是土建、電力機械,還是特殊製程供應系統,像是無塵室、純廢水、氣體化學品,這一些業務範圍整合在一起,去支援客戶在生產製造流程上面,各個功能模組所需的功能。
我們目前人事的結構,總人數有4,295人,以區域來分,台灣佔了3576,中國佔了701,新加坡佔18位。如果從各公司來看,亞翔自己有483人,榮工有3093人,3093人的成分裡面屬於本國員工有720,外籍勞工有2373。從這個數據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台灣目前缺工的趨勢跟需要外勞的需求。亞翔整合現在有707人,成都翔生目前有12人,所以說總計4295人。
接下來我們看了一下過去三年主要的實績,第一個是台北文化中心,這個是大家戲稱它皮蛋豆腐的;右邊這個是力積電、旺宏、華邦電,都是晶圓廠。這一頁表達的是公共工程、榮工的這一部分,不管是環變大樓,還是台中的液化天然氣,南港的展覽二館,西濱的快速道路,這些就是屬於公共工程範疇了。
接下來會看一些大陸、越南的實績,各位可以看到的是中芯南方、長沙惠科,(下略),主要單是半導體產業。
隨著ESG的趨勢,我們也在加強我們永續治理,整個策略面從4個方向落實,推動公司治理發展有序環境,維護社會公義跟加強永續的資訊揭露,去做策略上的發展。有一點稍微強調了一下,人力培育的計劃這一部分,因為台灣的少子化的重啟,我們在這方面努力跟各個大學做產學合作提供他們實習的機會,也提供獎學金獎金,鼓勵他們早一點接觸未來的工作上的行業,替我們的社會多培養一些工程方面需要的人才。
接下來我們來看營運狀況,這一頁是到今年第三季,整個合併營收328億,成分裡面,台灣佔了73.7%,中國26%。如果以行業別,半導體就佔了56%,公共工程商辦大樓,主要是榮工的範疇了。
今年的新簽約的金額到11月有918億,這個數字算是新高了。到11月底尚未完工的,在手訂單的餘額目前有1,280億,這兩個數字都是歷史5年來新高。
接下來看主要的手上的在建工程。在台灣部分,捷運的工程現在在公共工程裡面算是佔一大部分的。鐵公路,不管是鐵道局南工處,或是新北市政府的新建;能源的部分,台電跟中油的工作;區段徵收的部分有新北市塭仔圳的工程;在商業建築的部分,包括了景美女中、台灣人壽,這個是大巨蛋已經開幕營運的。
至於我們的本業高科技廠房的部分,包括聯電在台灣的P6,在新竹的8F;Apple的工作、美日就是光罩的工作、力機電在苗栗的晶圓廠、台積電的工作跟南亞電路板。剩下海外部分參見簡報。
接下來我們看未來的展望。在台灣的部分,像剛剛看到的捷運工程是未來公共工程的主軸,包括台北、高雄、桃園都有新的線會陸續開出。鐵路地下化的工作,延續我們高雄的鐵路地下化,這個工作我們會繼續去爭取。水資源跟能源的工作,我們也會去爭取商業建築的部分,在都市更新部分越來越有開發成熟的跡象了,所以說這個是我們的一個不錯的機會。
高科技廠房本體的部分。當然第一優先的就是半導體,半導體上中下游,從矽晶圓片到先進封裝,未來都有機會。其他的高階電路板、IC載板、生醫資料中心跟潔淨能源都還是會有機會。
在中國的部分,中國的部分我們還是專注在高科技廠房,這邊提到的儲存晶片的業者,提到的粵港澳的集體電路產業、化合物半導體,這些都是屬於半導體的部分。順著AI跟物聯網,所以說晶片會繼續快速發展,高階設備跟廠房智能化都會提供我們一些商機,在大陸的生物製藥也會繼續往下發展。
接下來看東南亞的部分,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這些區域都會持續的成長上去。至於成都翔生的部分,因為我們擁有的實體的資產有兩個部分,一個是翔生實業的商業用地,一個是翔生投資的住宅用地,這些土地都是當初我們用比較低的成本取得的資產。因為目前大陸的經濟的狀況,所以說我們對於開發也很謹慎,所以說我們原則上會觀望,等待比較好的時機,再去做分期開發的動作。
最後整體市場看法上,在台灣榮工的公共工程,明年兩年應該會有較好的發展。在蘇州大陸當然大家反映它整體的經濟看來不是那麼好,但是因為我們蘇州專注的是高端企業,大陸看來它的資金繼續會溢注在這些產業上面,所以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機會。所以說我們看大陸相對樂觀。越南跟新加坡延續整個產業的供應鏈的轉移,所以說這個趨勢應該還是繼續往下去。至於台灣,明年相信會有起色,但我們現在看法稍微保守一點,先用持平的角度來看。
接下來看第三季合併綜合損益表,營業收入已經328億了,營業毛利跟其他的項目,都有明顯的比去年同期提高非常多。所以說基本的每股盈餘,相對也比去年高出許多。
至於合併資產負債表上面,流動資產,還有其他金融資產,還有其他非流動資產,這三類的資產在數字上明顯往上提升,往上提升的組成,當然是營業額增加、客戶的預付款的收入,還有我們資金的運用,構成這三個資產數字往上增加。
至於負債的部分,流動負債跟合約負債,這兩個數字比較明顯增加,當然對應的因為營業額增加,應付款項就會變多,客戶的預收收入進來,合約負債就會增加,所以說基本上這個數字是蠻符合目前營運狀況。這是過去5年的股利政策,去年的股利是3.5元,今年的股利是4.0元,2023 年的營運狀況,接下來應該還是樂觀的。
Q:今年行業景氣比較差,毛利上升的原因?幫我們拆解訂單結構,例如在手訂單中,中國、台灣、以及東南亞分別佔比多少?產業別?最後是因為中國的局勢比較複雜,不知道中國是否會對後續的工程提出一些限制,或者美國是否會施加壓力?以上。
首先,今年市況不佳,但我們公司可以有不一樣的表現,主要是專注的客戶正確,特別在半導體、榮工的其他領域的表現都相對出色,不論蘇州、台灣、榮工今年都是向上成長,而且我們還有在新加坡耕耘,所以營收獲利雙雙往上。訂單都是來自半導體為大宗,其他分散在公共工程和其他行業。
至於中國,中國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市場,包括我們公司之前在媒體上彭博對我們的報道,但是原則上我們還是合規的公司。中國目前在美中競爭之下,他還是想要突圍。至於我們這方面沒有政治傾向,我們以企業經營角度來看,蘇州公司當然是盡量去經營當地的訂單,目前大陸還是積極在培植自己的半導體產業,所以說蘇州公司還是會跟著步調,合法合規地去爭取他的訂單。
Q:毛利可以持續往上提的一個原因?中國和台灣現在的比例?
這兩年缺工跟供應鏈的改變,造成整個所有人的成本都上升。我們毛利往上提,第一個原因當然是我們營業額的量大了,量大以後營收穫利自然就增加;第二個原因,在整個市場上,因為缺工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在工程行業市場這兩年都是,當然供應商成本會拉升,由於市場上供不應求,所以說接單毛利相對有部分的提高,這也貢獻了我們的毛利的提升這件事。
至於合約金額組成,如果是今年營收的組成,台灣大概佔了七十幾%,大陸佔了26%,另外行業別營收的部分,半導體佔了56%。在手訂單的話,1200多億的在手訂單,大致上數字不是很精準,榮工佔了一大塊,可能是接近50或60%左右,其他的就是蘇州跟台灣亞翔的。
Q:產品結構的變化會影響到毛利率?還有我們未來的毛利率可以延續今年本身的這種狀況嗎?還是會有怎樣的變化?
未來的毛利率,我們第一個看公共工程的部分,榮工那一塊未來毛利,因為整個台灣的公共工程的市場,包括了土建工程市場,目前開始供不應求,市場開始有大幅的成長。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政府大力繼續往下投資,在這個情況下,接單毛利是會往上拉升的。
至於高科技產業的部分,目前市況還是蠻熱絡的,因為我們接了這麼多訂單的這些訂單,基本上它的毛利都還ok。如果往後看,我相信以供應鏈的短缺,或是台灣缺工的現象,大家不會再去低價搶單,所以說整個產業的毛利應該會趨於合理化。
Q:第一個問題是關於目前在中美對抗下面,美國封鎖大陸的芯片這一塊,目前大陸要大力去發展他們的半導體產業,未來是否大陸半導體產業這邊在擴產的部分,有訂單在更多嗎?還是其實沒有看到這個現象?
第二個問題,假設說廠房在新建的話,大陸這邊的市場可能還會再開始慢慢擴大,未來假設亞翔也都順利拿下來,缺工的問題會不會限製到你們整個市場再繼續擴大?
其實這是有點爭議性的,一方面有美中競爭的限制,一方面又有大陸自己政策的突圍,所以說撇開政治立場,純粹就市場上的現象來看,大陸還在繼續擴充它的產能。其實從媒體上的報導,大家應該也看到這個現象了,到目前為止還是這個趨勢。
那我們是企業,我們公司蘇州亞翔在大陸是A股上市公司,當然合規地去經營去爭取訂單,這個趨勢還是不會改變。至於大陸缺工現象不像台灣、新加坡嚴重,但是大陸沒有那麼嚴重,所以說大陸可以接單的能力應該還不至於受到太多這方面限制。
Q:你們有累積的新簽約的總額是918億,我不曉得新簽約的總金額已經投產了嗎?另外你們的在手的訂單是1,200億,預期大概完工的期間?
每一張訂單我們跟客戶之間一定有他的交期排程。我們整個工程進度原則上是照每一張訂單的排程下去完成,在財務上同時做完工比例認列。所以很難預期今年會完成多少比例、個別的訂單今年會完成多少比例。
當然今年新接的訂單反映在今年的營收比較不會那麼明顯,因為以一張高科技廠房的訂單來說,它整個週期也許是1~2年,以一張公共工程的訂單來說,它的週期也許是5年甚至到10年,每一張訂單的性質不一樣,所以說比較不容易給你一個確切的數字。
但不管是在手訂單或是新接訂單,這麼大的案量接下來都會陸續反映在我們今年、明年跟以後的營收上面。
Q:今年相較去年半導體營收佔比提升約 5%,公共工程方面下降約 7%,中國在建工程方面卻沒有列出與去年相同的芯片以及面板產業,是否可以推斷這部分工程已經完工認列?是否可以推論明年半導體方面的營收佔比將會下降,而榮工佔比將會提升?
先說面板好了,面板因為這兩年產業的趨勢,所以它佔的比例當然相對低很多。至於大陸上面的半導體,正在建造的案量並沒有很多,但是其實有一部分,因為我們跟客戶之間的合約的 NDA 限制,所以說我們不能做太多的這方面資訊的公告。
原則上大陸手上的半導體訂單、在建的工程還是持續有的,明年可以預期半導體訂單佔的營收比例還是會很高。至於榮工那一部分,因為今年拿到的公共工程量蠻大,到12月為止大概幾乎已經接近400億了,所以說這一些工程的案量一樣會陸續反映在後面的營收的表現上面。
Q:在手訂單榮工佔一半,但是又說半導體也有大概6成,但是榮工應該是公共工程。我想再跟您確認一下,公共工程跟半導體的比重?
我們財務有比較精準的統計數字,榮工的部分大致是44億,蘇州的部分17億,台灣亞翔的部分38億。
Q:我們用完工比率法,我們9月之後營收都是整個大爆發,工作天數差不多的情況下,為什麼 11 月營收會可以跳到這麼高,是集中認列嗎?還是說什麼原因?
這個純粹是工程進度,不會特別在年終把它一次認列,這是完全每個案子完全按照他每個月的進度去認列,10月跟11月會特別高,其中一個原因當然來自新加坡的認列,目前算是比較高峰期。當然大陸有好幾個案子目前也在高峰期,所以說才會看到10月甚至11月的認定的數字非常高,沒有特殊的操作,完全是每個月按照比例認定。
Q:新加坡的案子,因為看新聞說會認列到明年上半年,我大概看了一下,整體案子應該有大概兩三百億的案量,目前已經大概認定大概多少?
目前新加坡進度大致接近48%,我們認列的比例大致接近38%。所以說後面還有相對的另一部分比例,要12月到明年去再去做認定。
Q:缺工情況下,榮工毛利率應該可以比以前好,但像過去也是說半導體高科技工程的毛利率都是比公共工程好。接下來我們來看公共工程,榮工這一塊的毛利可不可以跟高科技的毛利差不多?還是說高科技還是會比較高的?
公共工程的部分屬於公部門的性質,高科技屬於私部門,公部門毛利永遠不會高於私部門。但是過去公共工程毛利非常的低,甚至在損平邊緣,但是因為未來缺工跟政府加碼投資建設,會形成公共工程的毛利往上提升,但是我們並不期望它有機會超越高科技的產業。
Q:毛利率部分也會受到原物料的成本影響嗎?還是說我們在議價的時候就已經鎖定成本了?
毛利一定會受到物料波動影響,不管是接單前或是接單執行過程。因為我們在接單前做成本估算的時候,就會把這部分算進來,所以估算就會有一個準確的數字。工程執行過程中會有物價波動干擾。這部分當然我們會跟供應商、業主一起去克服,當然這中間會有一些避險,我們在過程中怎麼控制專案成本,歸屬到毛利這部分,這是各家可以維持獲利的一個關鍵的因素。
Q:現增跟CB有沒有什麼樣的用途嗎?
今年的營收大幅成長,未來預期榮工、蘇州跟台灣這方面未來趨勢,我們認為還是向上成長的趨勢。整個營收成長、需要資金。所以說這一部分要做CB跟現增,主要的目的在於準備這部分的營運資金,要去面對更大的市場的擴充。
Q:今年第三季的合約負債有逐漸向下的趨勢,原因是來自於已認列,還是潛在訂單的減少,亦或是都有?
合約負債下降,當然主要的原因是已認列的部分了,已經執行的工程,自然合約負債就會下降了,這個不會影響我們對於未來成長的預期。
Q:我們有什麼樣的競爭力的優勢?
競爭力每年都在增加,因為企業經營要不斷的精實自己的能力,但是除了堅持自己的競爭力以外,市場趨勢也是一大主因。尤其這兩年這兩年市場的趨勢在供應鏈遷移或是整個疫情變化的過程中,很出人意料之外的。
因為這個是很戲劇化的趨勢,沒有人可以預期,這兩年的擴充局勢。我們當然也順勢而上,剛好也是努力爭取到我們手上拿到了這些訂單,我們當然會繼續在自己的競爭力上繼續去衝刺未來的趨勢,我想就是我們剛剛看到的狀況。
Q:我們可以預期到就算在2023年,一我印象是公司歷史新高,如果往後如果再看到2024或2025,你會覺得幾個關鍵性趨勢,還是有機會將公司的營運推向另一個高峰?不用太擔心在手訂單列完之後,就失去動能?
問題蠻好的,未來的趨勢當然是forecast,我們從目前看得到的,我們會覺得對未來有信心,當然一方面看到未來可能的機會,在半導體業我們看到未來可能的機會,不管在大陸或是在新加坡或是在台灣,我想這個產業雖然會有波動,但是長期的成長還是可期。
公共工程的部分,榮工當然他它過去幾年的績效沒有那麼明顯,但順勢這兩年的公共工程量體擴增,我們看到它有機會做不一樣的表現。
所以說不管是公共工程方面,不管是高科技廠房,我們看未來還是比較樂觀,認為有成長的空間。即使,去年、今年我們已經成長一大部分了,對於未來我們認為還是向上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