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樣的孩子,可能是自閉症,要不要去看醫生?」
我還記得,當年聽到這句話時,雖然年紀還很小,卻已經對「不一樣」這三個字感到隱隱的痛。
我從小就是一個孤僻的孩子。下課時間,同學們追逐玩鬧,我獨自坐在座位上安靜地看書;同學在玩鬧時,我總是一句話都說不出口。久而久之,我被貼上「奇怪」的標籤,甚至被排擠。
我曾被幾個同學欺負,替他們做了許久打掃工作,只因為他們威脅我說:「你不幫我們做掃地工作,我們就不跟你玩。」(實際上我也從沒跟他們玩過)
老師很擔心我的狀況,建議去醫院做評估。
不過當時醫生看了認為我可能只是個性較內向,不需要特別處理,只需要再觀察看看。儘管如此,老師仍然將我視為「問題學生」,有時候我甚至能感受到其他人投射過來的異樣目光。
只有我媽媽,從頭到尾都沒有恐慌,沒有責怪我,也沒有試圖把我變成其他人。
她不是專家,卻是最懂我的人
她不是心理學家,也不是教育專家,但她開始到處買書,關於孩子的心理發展、大腦認知、情緒調節和行為訓練。
家裡的書房堆滿了她買回來的各式書籍。她用便條紙寫滿了筆記,貼在家中各個地方,像是備考一樣認真。
我常常看到她坐在前書桌前,除了要處理家中大小事,還要一邊唸那些書籍並作筆記,努力理解各種教育和成長的理論,只為找到適合我的成長方式。
她開始幫我設計每日行程表,列出我每一天可以嘗試的活動時間,例如什麼時候讀書、什麼時候畫畫,甚至什麼時候試著跟同學打聲招呼。
有時我感到害怕和抗拒,她也從來不強迫,溫柔地告訴我:「今天只做到這一點就很好了,明天我們再多一點點。」
但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除了這些溫柔而耐心的日常,還有一次她為了我在學校「炸掉」的樣子。

當全世界不相信你,媽媽會
那年我一年級,迷上了收集三國人物卡牌。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精心保存的卡牌不見了。那些卡牌我總是小心翼翼地放在抽屜裡,明明記得收好了,卻突然整疊消失。
我急忙告訴老師:「老師,我的卡牌被偷了。」
老師卻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說:「小孩最愛說謊,應該是你自己用丟了吧。」
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那一刻,我真的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記錯了?是不是錯的人是我?
回家後,我一整天異常安靜。媽媽注意到我的異樣,問了好幾次,我才慢慢說出整件事。她聽完,只說了一句話:「媽媽相信你。」
隔天一早,她直接衝到我們學校。她站在辦公室門口,語氣冷得像刀子一樣,一字一句地對訓導主任說:
「你們可以說他粗心,可以說他需要學習整理東西,但絕對不能什麼都沒查就說他在說謊。」
「你們身為老師,怎麼可以不查證就污衊他在說謊?」
「你知道他昨晚回家一句話都沒說嗎?如果這事發生在你孩子身上,你會怎麼做?」
老師和主任當場愣住,氣氛尷尬至極。
媽媽那天狠狠地痛斥了老師一頓,雖然聲音不大,但其他班級的老師都探頭出來看。
後來,學校迫於壓力才開始調查,最後發現的確是某個同學偷走了我的卡牌並轉賣給其他人。
東西雖然沒能拿回來,但那一天,我第一次明白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當全世界都不相信你,媽媽會。
經過那件事,我開始有了一點不一樣的感覺。不是這個世界改變了,而是我開始敢多試著說一句話,敢試著主動去跟同學交朋友。
我知道,就算跌倒了,也有人會在背後接住我。

她教我不必成為別人,只要成為自己
許多年來,媽媽用她的方式耐心陪伴著我。我從中年級開始,總算慢慢學會如何主動跟人交流,也漸漸發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看書、寫故事,也開始有了創作、交友的勇氣。
媽媽從不強迫我成為外向的人,而是一直告訴我:「你本來的樣子也很好,我們只是在幫你多找到一些適合你的工具。」
她說過一句我一直記在心裡的話:「你跟別人不一樣沒關係,媽媽永遠會站在你這邊。」
現在回頭看,那些當年被標籤為「問題」的特質,恰恰成了我後來能靜下心來深入思考、細膩觀察,甚至寫作與創作的根本。
有人說,最接近上帝之愛的,就是母愛。
我曾經是那個一天說不到三句話的孩子,是被懷疑、被忽略、被貼上標籤的小孩。
但媽媽用她的耐心、她的學習和她的相信,一點一點地,把我從世界的角落找回來。
我想謝謝我媽媽,謝謝她在我還不知道怎麼成為自己之前,就已經決定站在我身邊。
沒有她,我不會有今天的樣子。
祝福最偉大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