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了沒關係!主管的冷靜,讓我學到比實習更多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讀者故事投稿

raw-image


「你沒記錄到鏡頭號?!」

凌晨一點,上海戶外片場,四十幾度的悶熱混著機器的運轉聲。那時大家已經連續拍了二十幾個小時,最後一個鏡頭剛剛收完,現場開始慢慢降溫,燈光組收燈、攝影師裝箱,準備回家休息。

正當我鬆了口氣、以為終於結束的時候,主管低頭看著我記的拍攝紀錄,忽然語氣一變,整個人驚了一下:「你這邊……怎麼沒有鏡頭號?」

我愣住,下意識回想:「不是說只需要記錄場次跟 take 嗎?」

這話我不是亂掰的。拍攝中途我曾經問過主管:「這邊要記鏡頭號嗎?」 他當時正忙著跟導演確認下一場走位,他似乎沒聽清楚就回了一句:「記場次跟 take 就好!」

我心裡有點疑惑,還跑去問了幾個同事,結果大家都累到不想多話,只說:「他都這樣講了,就這樣吧。」

我就真的照做了。

那年我特地從台灣到上海,在一家特效公司實習,什麼都還在學、什麼都還不熟,只想好好表現,卻沒想到,一個小小的錯誤,差點搞砸整場拍攝。

鏡頭號是什麼?為什麼那麼重要?

簡單講,它就像素材的 GPS。後製在剪接、做特效時,需要精準知道每個畫面的對應位置,鏡頭號對錯,特效就接不上,整條畫面可能報廢。這就像你去圖書館找第七本書,但沒書名也沒編號,只說「第七本」,根本找不到。

主管一邊冒冷汗,一邊趕緊去找特效總監。

總監當時正在收拾東西,看起來快累癱了。聽完主管的報告,他慢慢走過來,臉色真的超級難看,他一句話都沒說,拿起我手上的筆記看。

空氣一下子變得很重,我只聽到自己「咚、咚、咚」的心跳聲。

他看了一下我的紀錄,沒有立刻開口。他只是站在那邊,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又深吸第二口、第三口。

我真的以為他會大爆炸。

但他只是轉頭看了一圈現場那些正在收工的工作人員,大喊了一句:

「這顆紀錄有遺漏,要重拍。」

場面瞬間炸了。有人在嘆氣,有人把剛裝好的器材又搬回原位,有人直接蹲下來大罵一句「操!」

但沒有人轉頭看我,沒有人說:「是誰搞砸的?」

因為總監說的是:「我這邊的紀錄有問題。」

不是「實習生沒記好」,也不是「他搞砸了」。

是「我這邊」,他一個人扛下全部責任。

我站在旁邊,愧疚到快站不穩,想找地縫鑽進去,一直道歉。

總監回頭看我一眼,反而走過來,輕輕拍了我一下肩膀,語氣很平靜地說:「沒事,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下次記得就好。」

然後他蹲下來,拿起筆和紙,一邊畫一邊教我怎麼記錄——鏡頭號怎麼對、時間碼怎麼交叉確認,甚至翻出他之前用過的筆記本,給我看「標準怎麼做」。

他整個人已經累到不行了,臉色發白,中間還打了好幾個大哈欠,但還是耐心把整套教完。

教完後,他對我們其他人說:「你們先回去吧,這邊我來補紀錄就好。」

我們一邊走出片場,一邊安靜得可怕。我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真的不值得他這樣對我。

raw-image



那晚我學到的東西,比整個實習任何一次操作還深刻。

如果那時候他當場責罵我——而我完全應得被痛罵一頓——我可能會記住自己的羞恥與逃避。

但因為他的穩定與保護,我記住的,是尊重和責任感,以及一種「即使搞砸了也沒關係」的信心。

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都希望遇見一個不把我們第一個錯就當作最後定義的人。

就像知名YouTube頻道《反正我很閒》那部短片裡,常常出現的情節一樣:如果主管情緒不穩,犯錯的人常常第一時間不是想補救,而是「我就怕被罵啊」,最後錯誤被掩蓋,問題反而越滾越大。


而那天的經歷讓我下了一個決定:

如果有一天輪到我帶人,我一定要記得這天的經歷。要記得那個蹲下來教我怎麼補救,而不是站起來罵我怎麼搞砸的前輩。

因為一個真正的領導者,不是靠發火維持秩序,而是用冷靜給人安全感。

錯誤不可怕,怕的是你身邊沒有人願意教你怎麼補救。

真正厲害的領導人,是在你搞砸時,還讓你敢抬頭看他的那一種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evin-avatar-img
2025/05/06
在工作出錯時,遇到願意負責的主管,真的會讓人非常安心!
凡思筆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8
Kevin 沒錯!
avatar-img
凡思筆記
48會員
39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書籍並思考的醫師作家。希望能以文字紀錄自己的不同時期的想法,會在這裡分享閱讀心得、創作、信仰、生命經驗與體悟。希望能與更多人交流、激盪更多不同的思維。期望能盡己所能,成為對社會帶來正向影響力的人。 . 合作聯絡☎️ michaelseal8@gmail.com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我的上一份工作,也是我人生第二個正職工作,當時滿懷熱情的加入覺得自己可以闖出一片天?最後沒想到摔的這麼慘(心靈層面的摔倒,不是物理層面的xd) 我的主管是一個極度有能力但也極度鑽牛角尖的人,對每個問題不挖到極致誓死不罷休,因為對完美的追求,每個人在她眼裡似乎都是有缺陷的,她也似乎覺得只有自己是最優
Thumbnail
我的上一份工作,也是我人生第二個正職工作,當時滿懷熱情的加入覺得自己可以闖出一片天?最後沒想到摔的這麼慘(心靈層面的摔倒,不是物理層面的xd) 我的主管是一個極度有能力但也極度鑽牛角尖的人,對每個問題不挖到極致誓死不罷休,因為對完美的追求,每個人在她眼裡似乎都是有缺陷的,她也似乎覺得只有自己是最優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我明明很有能力,為什麼上司就是不重用我?」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職場菜鳥和老鳥。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在職場中不僅展現能力,更要讓上司看見你的價值。 先來看看小華的故事。小華是個設計師,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已經三年了。她的設計功力了得,作品常常獲得客戶的讚賞。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我明明很有能力,為什麼上司就是不重用我?」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職場菜鳥和老鳥。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在職場中不僅展現能力,更要讓上司看見你的價值。 先來看看小華的故事。小華是個設計師,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已經三年了。她的設計功力了得,作品常常獲得客戶的讚賞。
Thumbnail
朋友跟我說了一個故事,情節很簡單,感受卻驚悚。 她最近挖角了一名能手,資歷與功績皆出眾,上任沒多久,便放手讓對方主導一個全球性專案。 結果,媽啊,朋友叫苦不迭,不出一週,把各路大神都得罪光了,場面弄得騎虎難下,說多僵有多僵。連大老闆都忍不住出手干預,請朋友快停損善後。
Thumbnail
朋友跟我說了一個故事,情節很簡單,感受卻驚悚。 她最近挖角了一名能手,資歷與功績皆出眾,上任沒多久,便放手讓對方主導一個全球性專案。 結果,媽啊,朋友叫苦不迭,不出一週,把各路大神都得罪光了,場面弄得騎虎難下,說多僵有多僵。連大老闆都忍不住出手干預,請朋友快停損善後。
Thumbnail
小美是一位初入職場的年輕插畫師,擁有極大的熱情和天賦。然而,面對繁重的工作量和嚴苛的客戶要求,她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透過好友小麗的建議,她學到了冥想、積極思考、自我肯定以及健康生活習慣這四種情緒管理方法,並成功應對工作中的壓力。本文分享了小美如何以積極的態度和方法改變了自己的職場生活。
Thumbnail
小美是一位初入職場的年輕插畫師,擁有極大的熱情和天賦。然而,面對繁重的工作量和嚴苛的客戶要求,她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透過好友小麗的建議,她學到了冥想、積極思考、自我肯定以及健康生活習慣這四種情緒管理方法,並成功應對工作中的壓力。本文分享了小美如何以積極的態度和方法改變了自己的職場生活。
Thumbnail
小華在一次大型工作項目中遇到了一些困難,感到壓力很大。她試著獨自解決問題,但發現情況越來越棘手,自己無法應對。 一天,她和好友小明相約在咖啡廳見面。在聊天過程中,小華不由自主地把工作中的困境說了出來。 小明聽完後,表達了理解和支持
Thumbnail
小華在一次大型工作項目中遇到了一些困難,感到壓力很大。她試著獨自解決問題,但發現情況越來越棘手,自己無法應對。 一天,她和好友小明相約在咖啡廳見面。在聊天過程中,小華不由自主地把工作中的困境說了出來。 小明聽完後,表達了理解和支持
Thumbnail
履歷上的一段空白讓她求職碰到困難,但她展現出一個人的內在價值與生命韌性,這一切都源自於對家人的愛,這份愛不僅感動了我,也感動了用人主管。
Thumbnail
履歷上的一段空白讓她求職碰到困難,但她展現出一個人的內在價值與生命韌性,這一切都源自於對家人的愛,這份愛不僅感動了我,也感動了用人主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