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9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全人平衡+科技養生=全衡養生"路上的好友。
來談「心」吧!Mental Health Awareness Month 2.0的結語:
1.禱告教育部的社會情緒學習(SEL)五年計畫的啟動,帶動老師到學生到家長的連結+同步成長喔!
2.期待教育部~學校~老師~學生~家長的連結傳承擴散,也可以像這次注2)的成果分享會,連結:~社會大眾~社福機構~婚姻家庭喔!以下說明另一種心理健康問題呈現的方式:“孤單活+孤獨死”,尤其,在一生養家活口+奉獻社會之後的艱難老年處境,讓人真心不捨得+傷心難過喔!
【孤獨& 孤立
去年4月,開始實施《孤獨和孤立對策推進法》的日本,在今年4/11,第一次就獨居者在家中去世情況,公布統計資料:日本2024年有161萬8684人去世,而,日本警方處理的20萬4184人去世案件中,有4成左右,7萬6020人是在家中過世的獨居者。其中逾2.1萬人死後8天以上才被發現,被認定為「孤立死」。
根據日本政府的定義,「去世時無人陪伴,且經8天以上,才被發現的個體,被視為孤立死,因為這一情況可被推定為死者在生前。處於社會孤立狀態」。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昨天也發表《比起孤獨死,孤獨活黑洞更可怕》專文,提到 照顧無親無故者的社會機制:
1)被 「慈善安老院」收容。
2)住進 「付費療養院」。
3)住宅和看護二合一的「社區關愛組屋」:
它有管理人,有各種生活和康樂和醫療服務,住戶可以一起參與活動,互相關照。去年10月,新加坡政府已在武吉巴督,推出第一個實驗計畫。
4)「國家安老院」概念:
改造一些設施,提供養老配套和環境,讓獨居者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國家安老院由政府補助營運,輔以慈善捐款、基金投資收益,以及住戶部份自付,最弱勢者由國家來給予。或透過「保險」的操作:讓一個人動用公積金存款,或變現房地產後,購買「永久居住和被供養權」,讓餘生沒有後顧之憂。
專文也提到蟄居族(Hikikomori),日本已140多萬人,老老少少都有。韓國,則有61萬人。
應對孤獨流行病,新加坡有一些努力:
1)女皇鎮保健區的活力樂齡站,它採用日本“居場所”(Ibasho)概念。
2)星展銀行宣布撥款1.8億元台幣,攜手數十個社區夥伴,提供營養餐維護健康,並發動員工策劃各種活動和學習坊。
3)新加坡政府推出「樂齡SG計畫」,它多管齊下,五年預算近200億元台幣。
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取法國際,希望台灣也能有解決孤獨和孤立的社會機制。
https://www.kzaobao.com/news/ 'opinion/202504/1940856.html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250025654
https://tw.news.yahoo.com/日本揭-孤立死-數據-2萬多人死後8天才被發現-004033759.html】
注:
1.取材自工研院院友群組竹科管理協會秘書長李道霖先生的分享。
⋯⋯⋯⋯⋯⋯⋯⋯⋯⋯⋯⋯⋯⋯⋯⋯⋯⋯⋯⋯⋯⋯⋯⋯⋯⋯⋯⋯⋯⋯⋯⋯
結語:
1.自己去113年8月親自經歷某社區一位優雅約50餘歲女士,經過吃藥被救回+當晚又燒炭離世的艱難。
2.回顧起來這存在
2.1社區內:管委會/鄰長/事主自己/物業管理三者溝通斷線,又無法及時連上+轉介社區外資源進來⋯的問題
2.2社區外:里長/管區警察/消防隊/區行政中心/市政府/中央政府等部門資源,只能在事後做後事處理+無法在事前做到預測+預防的遺憾。
3.禱告所有處在人生低潮階段的社會邊緣人們,因為社會安全網的快速有效建立,得以脫離心理健康問題+恢復度過每天幸福有意義+健康喜樂的日子喔!
注:"感謝您的閱覽,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請幫我點紅愛心+回應(尤其,如果你有任何健康恢復的問題),讓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更多朋友,同時,也歡迎追蹤我,一起走上"全衡養生"之路喔!謝謝你!"
https://vocus.cc/article/6821ea23fd89780001dfe6f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