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無科學根據也沒去找研究報告,一起想想就好。
近期累積了多位原先有亞斯特質的案主,在某個事件上出現幻聽幻覺,甚至聽了那聲音有所行動,甚至住院了,並由醫生確診思覺失調症,持續服藥中
在瞭解個人史時,我發現有幾個差異1.案主童年都是亞斯特質造成的社交障礙回憶,他本人覺得奇怪,但對自己內在無違和感;而思覺失調者在回顧童年時即知道自己內在怪怪的,只是不說。而無論是亞斯孩子或思覺失調孩子都可以模仿社交。
2.發病時的年齡亞斯特質在青少年期多為社會適應困難,我所遇到的亞斯案例若被發現思覺失調都約在25~35歲,且剛好那時有一壓力極大事件。當事件結束後就不再有那些幻聽幻覺,不過也可能是藥物幫忙結果。
一般思覺失調發病在青少年(15-20Y),而思覺失調的案主在事件過後仍有妄想的慣性軌跡,其情緒能量也很強。
此文沒有要鑑別,只是做一個整理或許我們也不用非得區分,而是用另一個視角:「幻聽幻覺的那個聲音」也源自我們大腦,是被分裂出來幫自己的一個聲音,但那個幫就是潛意識地、盲目地、自戀地幫,有時會造成反效果。
通常在人們孤單、無助、壓力急迫的情境下,會出現一種爆開、暫時分裂又跑回給大腦(餿)主意的自言自語進化版。給了安慰、作法、抵抗、保護或防衛的主意,且無視社會觀感、無視邏輯,只為照顧不安。
亞斯特質儘管不是思覺上出現障礙,然在無法與人交流,在「自我規則」及「私我邏輯」轉不出來的死路下,急迫壓力下大腦要為那個不解(怎麼會這樣?失去控制與預期)找一個答案......最終就會在邏輯之外,以「科學的盡頭是玄學」,恍惚地順從:迷信、他人建議或怪罪別人害他。大腦寧願先找到答案(不管正確與否),然後針對它做反應,也比過什麼事都不能動的好。極端混亂下的行為就會像是思覺失調症裡的幻聽幻覺。
這種防衛方式只是一時的放鬆,一旦情境安全了,很快地當事人就會清醒,並後悔當初怎麼亂做決定(自覺荒唐可笑悲慘),可能會反反覆覆地而令周遭人感到煩躁。
我這樣區分,是指不要被新症狀思覺失調拉走處理錯方向(當然這部分已經共病還是要治療),而把焦點拉回原先的亞斯特質所造成隱形障礙。
對尚未找到與社會規則相處的亞斯人而言,人生就像卡在第三關遊戲永遠前進不了,他不能明白為何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別人都知道規則、升級往更多關卡前進,就他一直抓不到,曾經以為是對的價值現在也被嫌棄,他真的不知道怎麼做才好,長久下來感到疲累、痛苦,不知道活下來的意義為何。一種是極端責怪自己,痛苦矛盾,一種極端則是怪罪世界令他這樣,憤恨不平。
#解方是「覺察這個異樣」並接受現實。
如果能接受「我就是這個樣子並且活在這個異世界,接下來該怎麼前進呢?」
那麼向異世界學習,但又能在私下保持自己的真實,有穩定的支持關係一起面對,有這些掌握或許人生就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