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理解互動時「情感交流」所帶來的意義,像是語調、肢體動作及「關係脈絡(由過去經驗累積)」中的暗示
導致常被動接招,膽戰心驚是否接錯,或無法理解直接當機。另一極端則是直接忽視情感,只自顧說自己懂的事,雞同鴨講。
#解方:初級社交,焦點在「行為」上,底下是有用的行為共識
#主因:溝通障礙。
無法理解互動時「情感交流」所帶來的意義,像是語調、肢體動作及「關係脈絡(由過去經驗累積)」中的暗示
導致常被動接招,膽戰心驚是否接錯,或無法理解直接當機。另一極端則是直接忽視情感,只自顧說自己懂的事,雞同鴨講。
#解方:初級社交,焦點在「行為」上,底下是有用的行為共識
#建議作法
1.建立關係用「友善動作」
(1)「臉上微笑」。請私下照鏡子練習
(2)「要記得對方名字,喚其名」。
(3)任何事常使用「請」「謝謝」「對不起」開頭。
(4)主動起身幫忙,並問對方「需要我怎麼做」
(5)主動分享零食或美食資訊。
2.先「文字溝通」再「面對面溝通」
把溝通視為:類似開會前要先看綱要、程序
先使用LINE或MAIL做事前瞭解。文字溝通媒介都是比較明確的,即使客套也需要寫出來,比較沒有隱形的暗示,不會漏接
面對面時再以之前說過的文字做為「溝通輔助」,釐清細節
3.把社交當成一種投資
無論職場或學校一定都有分組、合作的時候,請把社交當成兩個機器間的潤滑劑,否則摩擦當然生熱起火爆炸
可以不要社交,但偶爾上一下油
重點是:請主動計畫與投資,你才能有所掌握
舉例:同事/同學聚餐
我們可以考量
(1)頻率:多久參加一次。
剩下非規劃的都可拒絕,請找一個理由(如預算不足無法外食,或已排好外面課程)
(2)事前劇本設定:到了聚餐當天,我該如何進行那個劇情。
打招呼、坐在哪裡(可先視察地點)、吃飯(聊餐點)、傾聽、離開(設定離開時間,可先排下一場活動)
(3)偶爾需要「聊天」
很難完全不說話當觀察者,請先設定幾個能用的話題(用小抄也可以),不想講八卦就主導一個「物」的話題,像是談餐廳食物,並記得「讓對方說話」,自己當傾聽者。
#要訣:如何掌握情境
收集資料、主動參與、設計結構
不要被動等待,主動才會有掌握感,讓社交不會是隨機題就不會焦慮
投資多少時間都可以自己選擇,在1-99之間都可以,而不是0或100
並把其他空出來的時間專精在本職學能,畢竟「能力強、做事強」還是社會關係的主要關鍵
#若要進入中級社交,完全是另外一套喔,不能拿初級社交用於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