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會做事是一回事,但更關鍵的是,你有沒有辦法說服別人和你一起合作。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話數:3秒打動人心!財務長的高效數字溝通力!》,作者:定居美德。
懂得用數字表達,比口才好更重要。
☀️案例
小明是某家生技公司的業務人員。某一天,他接到通路窗口打來的電話,對方語氣不太客氣地說:「最近物價一直在漲,我們高層決定,所有供應商的進貨價格都要調整,月底前一定要降價到至少45%,不然就直接下架你們的商品。」
哇,這真的是晴天霹靂的壞消息。如果你是小明,這時候你會怎麼處理呢?📘選項一,直接把這通電話的內容轉述給主管,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種做法基本上是自己沒有作為,只是把炸彈丟出去,將壓力直接轉移給主管。你覺得當傳聲筒有價值嗎?
📘選項二,暫時不說,拖幾天再看看。
當你正在猶豫時,競爭對手早就搶先談好新方案,你的產品反而被擠出通路了。
📘選項三呢?運用數字說話。
小明對主管說:「報告主管,通路那邊要求降價。我跟倉庫的小張剛剛調了庫存資料,目前有600組是效期一年內的商品,加上現有庫存總共是1000組。
我建議以限時專案的方式出貨,不但可以配合通路的要求,也能爭取更多曝光機會。雖然降價少賺10%,但是能保有櫃位,全部賣出約有33萬元的獲利,還賺到額外的通路合作廣告效益。」
選項三透過提供資訊、數字和具體解法來表達意見,讓主管能清楚的評估。即使主管最終沒有採納小明的建議,至少有數據作為討論的基礎,而不是流於空泛的抱怨。
本書的核心觀點:
工作上的許多困擾,光靠數字說話就能解決95%。無論是與人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我價值,只要懂得運用數字力表達,就能夠無往不利。
❤️數字表達必須掌握三個重點:
🎯一、「何時」,把需求的時間說清楚。
我們常聽到有人說:「不好意思,可以耽誤你一點時間嗎?」
聽起來好像很有禮貌?但如果你手邊正在忙事情,心裡可能就會想說:所謂的「一點」是指三分鐘?十分鐘?還是半小時啊?
如果對方改為直接說:「可以借我5分鐘的時間嗎?我有一件很緊急的事想和你討論。」
那麼,你就能快速判斷自己能不能配合,溝通的效率立刻提升!因此,用數字來表達明確的時間,更容易獲得對方的配合與協助。
🎯二、「多少」,金錢和數量要給個底線。
如果雙方洽談時,你說不出一個具體的數字,對方根本沒辦法做決定。
舉個例子,小明的筆電突然壞了,他趕緊打電話問了兩家維修店。
第一家說:「唔……要看情況,沒辦法事先報價喔。」
第二家則說:「一般這種情況,可能是硬碟有問題,檢查費為500元,換新的硬碟大約5000元,有特殊情況會再另外報價。」
想一下,如果是你,你會選哪一家?應該是第二家吧,第二家的價格透明、有依據,讓人比較放心。第一家雖然可能比較便宜,但如果你時間緊迫,根本沒空玩猜謎遊戲,也就直接放棄了。
所以,協調時先給個數字,對方才有辦法評估、做決定,溝通才有達成共識的起點。
🎯三、「百分比」,讓抽象的可能性變得具體可測。
舉例,主管問小明說:「這個客戶有沒有可能成交啊?」
小明說:「嗯……應該可以吧?」這種回答其實一點幫助都沒有。
如果小明說:「我預估大概有95%的機率可以成交。」主管會解讀成:幾乎沒問題,但還是保留一點點的風險。如果說75%,那代表有信心,但有些不確定;30%就表示比較難,但不是完全沒機會。
📘為什麼不要說100%或50%呢?
因為100%會讓主管預期「一定沒問題」,但萬一最後沒成交,反而會讓主管覺得,我們的判斷有問題,不值得信賴。而回答50%更不好,代表根本沒判斷。與其說50%,還不如說:「我不確定,但我努力爭取看看。」
百分比的技巧在於,不需要害怕預測不準確,說錯也沒關係。把抽象的形容詞量化,主管才有依據,還可能得到更多的協助,提高達成率。
❤️結語
三個用數字說話的技巧:
1.何時-把時間轉換為明確的數字,讓對方一聽就知道怎麼配合。
2.多少-說出數量或金額,先給個數字,才有討論的基礎。
3.百分比-量化達成的機率,讓判斷更有依據。
「數字力」的真正價值,是讓對話更具有建設性,幫助我們把溝通從情緒化的抱怨,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起點。當你用數字思考,能夠更明智地做出選擇、有效率的完成任務,還保留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數字是工具,不是枷鎖,不要被數字綁架。我們真正需要比較的,只有「昨天的自己」和「明天的目標」。
善用「數字力」能幫助我們設定目標、清晰表達、取得共識,甚至創造更多的價值。只要掌握「何時、多少、百分比」這三個重點,你的溝通會更有力量,工作也會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