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是一種生活哲學,強調「少即是多」,通過減少不必要的物質、精神和時間的浪費,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人事物。
擁有的愈多,得到的愈少,只有簡單,才能帶來意義與美好。
核心概念簡單來說,日常生活中,包含清理雜物、拒絕衝動消費、簡化飲食習慣、重質不重量的原則等等。精神上,鼓勵正念冥想、減少無意義社交、學習獨處,向內尋求內心的平靜,放下對外界的依賴等等。
我整理書中的七個重要觀點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一、清理環境空間
整理環境是極簡生活的第一步。我們的家是自己本身的延伸,反映出我們的內心與生活方式。如果忽略居家環境的整潔,就等於是忽略自己!一個雜亂的家會讓心靈不安,而整潔的空間則能帶來輕鬆和寧靜。
運用「斷捨離」的原則,如同《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書所說:
只留下讓你怦然心動的東西,其餘的統統「丟掉」!
篩選什麼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選擇留下高品質的物品,捨棄效用不高的雜物。當你重新將環境審視一遍,只留下自己真正喜愛的東西,你的生活品質會大大提升,家也會變成一個滋養心靈的避風港。
💟二、放棄衝動消費
核心理念是,用少量金錢過精緻生活。買東西前,先停下來問自己:「這真的對我有幫助嗎?特價我就應該買嗎?我是想要還是需要?」最好等三天再決定,這樣就不容易一時衝動花了冤枉錢。
舉例當你看到一款新上市的皮包,想一想我真的需要嗎?不如把錢省下來,花在簡單又能得到快樂的事情上,例如選擇在一家景色優美的咖啡廳品嚐一杯手沖咖啡或是買一本好書閱讀、聽音樂等等。
「剛好的選擇,適當的滿足」,可以協助我們脫離比較的迴圈,遠離追逐物質名利的壓力。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擁有更多,而是內心的充實感。
💟三、簡單飲食
先學會分辨真飢餓與假飢餓的差異,想吃東西的時候,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是真的餓了,還是只是嘴饞?」若不確定,喝一杯水等個10分鐘再決定。
建議只在真的飢餓時吃東西,並選擇單純、新鮮、高品質的「真食物」,避免過度加工的食品。不需要按照三餐規範的時間來吃東西,而是依照身體的需求反應來決定。
吃的時候不要分心看電視或滑手機,每一口都慢慢咀嚼,每次能夠咀嚼30次以上更好。你會發現不用吃很多就開始有飽足感,當你吃到八分飽的時候就停下來。
放慢飲食速度,重視飲食的品質而非數量,不僅有助於我們的體重管理,還能夠讓身心更健康。
💟四、輕鬆運動
運動是為了讓身體保持活力和輕盈,不需要複雜的健身運動和追求身體的極限。
舉例每天到公園散步15分鐘,不要戴著耳機或手機,而是用正念心態,專注於自己的腳步和欣賞周圍的景色;或是在早晨起床後,做一些簡單的瑜珈伸展,放鬆背部與肩膀肌肉。
這些輕鬆的運動習慣,不僅能提升身體的靈活性,還能促進內心的平和,讓你一整天都擁有好心情。
💟五、培養內在寧靜
練習一、靜坐冥想。
每日花費幾分鐘的靜坐冥想,能夠幫助我們減少雜念,專注於當下。靜坐的方法很簡單,不需要特別的儀式,只需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專注於呼吸即可。
對於正念冥想的靜坐方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另一集《Headspace冥想正念手冊》的閱讀心得,只要10分鐘,讓心重新開機,清除心靈雜訊與垃圾。
練習二、培養覺察力。
舉例吃飯時的時候細細品味每一口食物的味道;走路的時候,覺察自己的腳掌從落地到離地時的壓力變化;散步時感受微風吹拂過臉頰時,皮膚表面的觸感;晚上洗澡時,體驗水流過身體時,全身暢快的感覺。
這種有意識的專注心態,就是覺察力,不僅能提升精神的「清晰度」,還能讓人重新發現日常生活中簡單美好的「小確性」,產生幸福感。
💟六、精簡人際關係
1. 設立清晰的人際界限
避免被他人的需求綁架或情緒勒索,拒絕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人際關係。
舉例下一次普通朋友,邀約你參加一場無意義的飯局時,請你直接拒絕,把時間留給家人或自己。
「勇敢拒絕」是人際關係斷捨離的第一步,篩選排除一些會帶來壓力、或只是利用你的社交活動,只把時間保留給能夠滋養心靈的人脈。
2. 練習獨處
過分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失去獨處的能力,甚至迷失自我。把自己當成最好的朋友,意味著完全地接納自己的優缺點,不需要依靠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舉例中午吃完飯,不要馬上回到辦公室,而是到附近的公園找一張涼椅坐下來,不滑手機,只是單純欣賞樹的姿態或抬頭看看白雲的變化,安靜的陪伴自己,本身就是一種寧靜的享受。
減少對外界的批評反應,或是過度在意他人的觀點,有助於穩定情緒,適時地獨處時間,是自己送給自己的最好禮物。
💟七、學會接受
作者挑戰了「施比受更有福」的傳統觀念,提倡「給予別人少一點,接受多一些」的想法。聽起來很自私,其實有兩個目的:
1. 避免能量枯竭
我們的能量是有限的,應該優先用在自己身上。過度的付出可能導致身心疲憊,甚至無法繼續照顧自己或重要的家人。
舉例當工作繁忙時,朋友請求你的幫忙,過去的你,或許會立即答應,卻因此忙得筋疲力竭。現在的你,可以試著拒絕說:「對不起,我最近真的很忙,抽不出身,你可以找別人幫忙嗎?」這樣的拒絕並非冷漠,而是對自己的能量負責的表現。
2. 培養自我價值感
過度的付出往往源自於對拒絕的恐懼,或想要取悅他人的慣性。
我們的付出應該有所選擇,只留給最值得的人事物。核心觀念是:接納自己的價值,不需要透過付出來證明。
舉例當你的工作量超載時,馬上勇敢向主管反應,並接受同事的支援,這不是沒有能力的表現,而是瞭解自己,維持合理的身心狀態,才能表現得更好。這也是促進團隊合作的方法之一。
💟結語
簡單生活以「斷捨離」為原則,透過思考「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來釐清「自己真正的需要」以及「最適合自己」的事物。居家環境是代表自己內在的延伸,內外乾淨整潔,才能帶來內心的平靜。
比較的心態永無止盡,不妨重質不重量,選擇「剛好」適合自己的東西,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我們不需要靠著別人的觀點過生活。
簡單純粹的飲食正念心態,不餓不吃為原則;適當地輕鬆運動,保持輕盈活力,不需和別人比肌肉或身形。
減少無意義的社交活動,把寶貴的時間留給家人或自己。每天花十分鐘靜心冥想,練習獨處和自我覺察。瞭解自己的能量有限,適時地拒絕和接受別人的幫助,才是最健康的身心平衡之道。
柏拉圖曾說:最重要的不是活著,而是活出美好。
生活的每一刻是我們擁有最寶貴的財富,我們只能用現有的時間去享受它。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沒到來,只有「活在當下」是自己能掌握的時光。善用極簡主義過生活,你會慢慢咀嚼出少即是多的真諦,生命更加豐盈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