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咪說業務 #2|沒有技術背景的我,如何賣出上千萬的系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你做科技業業務,那你是資工背景出身的嗎?
這個問題我大概聽過不下上百次。

每次聽到,我都想問:
難道賣車子的一定要唸汽修科?賣房子的一定要是建築師?

我不會寫程式、不懂系統架構,
剛入行的時候連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圖形使用者介面) 是什麼都搞不懂,還覺得這個發音「估以」很可愛,很像台語的「古意」;

有次客戶說他們的備援架構要走AA (Active-Active),我想說:是情侶出門付錢要「各付各的」的那種AA嗎?難道是什麼部門間拆預算走AA制的行話?

但這樣的我,還是照樣在賣出了上千萬的系統。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問問題」及「說人話」的重要性。



科技業不是只有工程師才能生存

許多人以為,不會寫程式就進不了科技業,其實,許多科技公司的CEO都不是技術出身,靠的是商業判斷力與團隊整合力:

  • Susan Wojcicki(前 YouTube CEO):哈佛歷史系,主修文學,從行銷進入科技圈
  • Sheryl Sandberg(前 Meta COO):經濟與政治背景,主導臉書的商業變現
  • Meg Whitman(前 HP、eBay CEO):哈佛 MBA 畢業,從 P&G 做業務出身,eBay 擴張就是她帶起來的

更有趣的是,很多CEO,根本就是業務出身,以下這些科技業的靈魂人物,個個都是銷售高手:

  • Marc Benioff(Salesforce 創辦人兼 CEO):
    從 Oracle 做 sales 幹起來的,開創 SaaS 商業模式,現在 Salesforce 是 CRM 界的霸主
  • Daniel Zhang(張勇,前阿里巴巴 CEO):
    業務出身,靠著創辦雙11購物節讓他一戰成名,從 CFO 幹到 CEO
  • 黃仁勳(NVIDIA 創辦人):
    雖有技術背景,但實際上是業務型 CEO,他最擅長的是 pitch 新概念,把 AI、元宇宙、GPU 講到你願意砸錢

非技術背景出身,到底要怎麼賣系統?以下訣竅分享給你。



第一次當然什麼都不會,但你不能都不問

我記得自己剛從 IBM 轉進金融科技業、開始賣交易系統時,第一場客戶會議根本像在聽天書。

非科技、也非金融背景的我,一次被硬塞兩個陌生領域的重磅知識,差點當場陣亡。

光是那些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名字就夠我混亂了——

什麼 Wedding CakeLizard OptionButterfly Spread……,到底是金融商品還是甜點拼盤、動物園?金融圈取名字也太浮誇!

還不只這樣,客戶講的話充滿金融工程模型、系統流程整合,我雖然在 IBM 做過科技業務,但那點資歷,在這種實戰場面前,根本派不上用場。

一場會議結束,我愁眉苦臉地走出來,心想:完了,什麼都聽不懂,案子要怎麼賣?


幸好,科技業的業務有個最強神隊友:售前顧問
他們是解釋技術、Demo 系統、拆需求的救火隊。

但重點來了:他們不是你隨 Call 隨到的提款機

很多新進業務把自己當成「接單中介」,需求一來就轉給顧問,像總機一樣,什麼信都轉、什麼會議都拉顧問來參加。

但你得知道:顧問的資源有限。每次都浪費一堆時間才發現這根本不是適合的案子,久而久之,人家也會開始質疑你是不是連基本的 qualification 都做不好。

我那時候的做法很土炮,但很實用:拼命問。

問顧問、問資深同事,甚至問客戶。

請吃飯、喝咖啡都可以,反正就是「厚臉皮換知識」。


這樣做還有個「副作用」(好的那種):

- 顧問覺得你雖然蠢,但有在認真,也比較願意幫助你;

- 客戶覺得你態度好,願意花時間教你domain knowhow,也可以順便建立緊密關係。


重點不是要變系統專家——那是顧問的事;

但你得搞懂基本名詞,知道客戶在意什麼、他們最熱門的產品或話題是什麼、業界都用哪些解決方案。不能一問三不知,還假裝專業。

科技業業務的大忌:不懂裝懂。

這種人,在顧問和客戶面前,只會顯得既不專業、又討人厭。

而我自己,大概花了兩年的時間,才比較能夠有自信地單刀赴會,可以偶爾自己出場不帶顧問。而這兩年期間,我還是有在持續在交數字簽案子。靠的是什麼呢?

raw-image


會問問題,才會賣系統


還是那個老招:「問!」

但這裡的「問」,不只是請教知識,更是釐清客戶的「痛點」——

他最想解決什麼問題?有多急?不做會怎樣?


有位資深業務前輩曾跟我說過一句話,我至今難忘:「我會賣系統,都是客戶教我的。」


問需求時,我會先用邏輯將客戶的問題簡單分類: 是合規壓力?是業務創新?還是系統老舊?或是其他原因,然後再順著邏輯一層層問下去。

📚 案例一:監管合規需求

客戶說:「因應 SWIFT 組織的電文格式轉換計畫,我們需要在期限內轉換成符合 ISO 20022 標準的 MT 格式。」

你不需要懂格式轉換的細節,但你知道這是「合規壓力」型的痛點。 接著你該問:

  • 有多急? → 2025 年 11 月 SWIFT 將停止支援舊版格式
  • 現在怎麼做的? → 臨時請 IT 開發 converter 撐著,但非長久之計
  • 有沒有預算? → 將系統維護預算勉強挪用
  • 不做會怎樣? → 會影響後台出帳,風險極高

這種案子,我給它 90 分,因為它有明確動機、明確時程,即便預算不大,也很有機會成交。

📚 案例二:業務創新需求

客戶說:「我們想推出某幾樣新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吸引高資產淨值客戶,系統要能支援。」

這時候你也不需要懂那些金融商品結構有多複雜、怎麼組成,那是顧問與金融工程師的工作。你只要聽出來這是一個系統需支援新產品的需求,就可以開始問:

  • 「什麼時候要上線?」 → 愈快愈好,如果有好的方案不排除早點啟動
  • 「有沒有其他可能的替代方案?」 → 考慮內部研發,但不確定
  • 「不做會怎麼樣嗎?」 → 短期不會有大問題,但一但其他銀行都紛紛開始做,生意可能會被搶走。
  • 「有沒有預算執行?」 → 預算彈性大,長官說如果方案好可以說服

這類案子我會給它 50 分,潛力大但時機未熟,短期內不會成案,如果需要投入大量的測試與討論資源,會試著 call high 以了解是否值得和客戶一起成長。


✅ BANT 模型:我最常用的判斷工具

為了避免每次案子都靠感覺,我很常使用 BANT 模型來快速判斷機會成熟度:

  • B = Budget(預算)
    這個案子有預算嗎?金額落在哪個級別?是資本支出還是專案預算?
  • A = Authority(決策權)
    誰是關鍵決策者?誰能拍板?愈高層愈有機會推動,也愈值得爭取會面機會。
  • N = Needs(需求)
    痛點在哪?是合規、創新、效率還是升級?這關係到案子的戰略重要性。需要搞清楚:這是「必需要做的事」還是「可以不做的事」?
  • T = Timeframe(時程)
    有明確的時限嗎?是法規 deadline?市場競爭?系統快撐不住了?

你不需要變成金融專家或工程師,但需要能夠判斷商機的溫度

技術顧問是「負責解釋:怎麼做」的

業務是「負責讓客戶相信:為什麼非做不可」的


判斷完案子的成熟度,不懂技術的你,接下來要怎麼說服客戶呢?



非技術業務的優勢:說大白話

我一直覺得,非技術出身的業務,反而有一個超強優勢——我們比較會「說人話」

有時候,技術顧問一上場就滔滔不絕,開始介紹架構、模組、規格、流程……

客戶聽不懂也不敢問,氣氛一下子變得安靜又尷尬。這時候,業務的任務就來了。

我們的價值,不只是開場寒暄或收尾報價,而是觀察氣氛、熱絡現場、翻譯技術語言

當你看到客戶皺眉、眼神飄忽,就是你該出聲的時候。

因為你不是工程師,你更有機會用「非技術人聽得懂的語言」,幫客戶翻譯那一大串難懂的專有名詞。

📚 真實案例:愛咪翻譯官

有一次,我們正在向客戶介紹系統裡一個很關鍵的功能:

它可以讓使用者自行新增金融產品,不用每次一有新商品上線,就得求助原廠,整個流程更自主、更彈性。

顧問滔滔不絕的介紹我們的「產品建構模組」,講了一陣子,內容專業但滿滿術語。

我看著對面會議桌上的人全都一臉迷惘,鴉雀無聲。

立刻補了一句:「這功能其實就像樂高積木,你可以根據不同的金融產品結構和條件自由組裝。介面是視覺化設計,直接拖拉就能產出新模板,不用寫麻煩的 code。以後不用每次都找 IT ,自己拉一拉就搞定囉!

客戶聽完立刻眼睛一亮、點頭如搗蒜:「哦~這樣很方便!

有時候,我根據客戶反應,在某些點打鐵趁熱請顧問多說一點。

看懂客戶的表情,就是成功的開始

賣解決方案的關鍵,不在於你講得多厲害,而是對方聽得懂、記得住、願意相信

你說得再多,客戶聽不懂,就是白搭。

你畫再多架構圖,客戶記不住,也無感。

但一句大白話,勝過十張技術圖。

技術人負責把系統說清楚,業務人負責讓客戶把決策做下去。

一場會議能不能變成一個 deal,常常就差在那句「說人話」的 timing。


✅ 業務的另一個超能力:說故事

賣系統不是拼功能,是拼信任感和想像力。

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在幫客戶想像:「我用了這個東西,能不能讓我的問題消失?」

這時候,故事就是最強的武器,也是我最喜歡用的武器。

尤其是我們客戶都是金融業,最喜歡聽別人怎麼做?別人做了有什麼效果?

我喜歡在顧問的簡報中加入幾張案例說明,跟客戶分享國內外各種客戶案例,這往往是他們最有感的部分。

📚 真實案例:愛咪講故事

有一次跟某個客戶簡報完,感覺不錯但總是差一步往下的感覺。

討論中我提到了我們剛協助另一家銀行完成這個系統的建置案,還幫他們申請了國際獎項,上個月剛一起到新加坡受獎,順便秀出手機中我們一起領獎的照片。

沒想到客戶對於可以申請國際獎項非常有興趣,畢竟這是他們向長官報告績效好機會,我乘機多說明了申請獎項的過程,一起出國的有趣小故事,客戶邊聽邊點頭。

這時他已經在「想像」:如果可以出國領獎,他要怎麼在長官面前大肆邀功,賺到兩天出國領獎的公差假可以如何利用。

接下來,他成了我們在這個案子推動中最重要的支持者 (supporter)。

這就是說故事的力量。

別人也這樣做、你也可以,這種敘事邏輯,具體、真實、有畫面,還能激發人性最深的驅動力——想要被看見、想要成功。

技術人擅長說明怎麼做,

但業務擅長的,是:讓客戶「想做」。

「這樣做、你也可以」的故事敘事法,不但具體、真實、有畫面,還能讓決策者快速建立信任感,這是技術顧問比較難做到的。


寫給非技術出身的你

如果你也在懷疑自己:沒有資工背景、沒學過寫程式,是不是不適合做科技業的業務——

我想告訴你,我就是那個完全沒有技術底子,卻一路靠著「聽得懂人話、問得出好問題、說得出好故事」,在這個產業生存下來,還活得不錯。

你不需要成為技術專家,但你要願意持續學、敢開口問,並且看得懂人心、講得出人話。

科技業不是只有工程師能發光的舞台,它也需要溝通高手、洞察高手、推動高手。

有時候,站在客戶與技術之間、說出那一句關鍵大白話的你,才是真正讓案子成交的人。

這是一場長期戰,沒背景也沒關係,你要的只是比別人多一點好奇心,多一點臉皮,多一點誠意。

你會發現,沒有技術背景的你,也能賣得很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咪愛工話
6會員
99內容數
這裡是一個結合 職場真心話 × B2B銷售心法 × 裸辭人生實驗 的知識與交流社群。 來自一位 15年外商業務、裸辭後轉型自媒體創作者的第一手觀察與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你應該聽過不少的案例,XXX在XX賺了很多錢,他說這個時下正夯、很好賣,然後投了錢、跟著做了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最後認賠出場… 不要賣自己不會使用的東西 聽起來很合理,沒人這麼蠢去販售一個自己都不瞭解的商品,但事實是…很多人的創業是「跟風」 「那個誰說這很好賣」 「這加盟金比那便宜」
Thumbnail
你應該聽過不少的案例,XXX在XX賺了很多錢,他說這個時下正夯、很好賣,然後投了錢、跟著做了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最後認賠出場… 不要賣自己不會使用的東西 聽起來很合理,沒人這麼蠢去販售一個自己都不瞭解的商品,但事實是…很多人的創業是「跟風」 「那個誰說這很好賣」 「這加盟金比那便宜」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挑選低流量但高價值的商業關鍵字,並提供了這些關鍵字的營收和SEO排名的相關原理。此外,文章還涵蓋瞭如何提供價值和原創性內容,以及SEO在產品行銷中的作用。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挑選低流量但高價值的商業關鍵字,並提供了這些關鍵字的營收和SEO排名的相關原理。此外,文章還涵蓋瞭如何提供價值和原創性內容,以及SEO在產品行銷中的作用。
Thumbnail
這裡說的強項是指,能幫助你在網路上真正賺到錢的強項,強項不會只是外在的技巧,很多時候,善良的內在與單純的熱情,有可能也是關鍵的強項。 我如何開始的? 我學習網路行銷、經營一人事業,加起來已經快要10年的時間。最剛開始的時候,是2015年,我裸辭,然後去找一位老師學習,他推薦我看一本書叫「
Thumbnail
這裡說的強項是指,能幫助你在網路上真正賺到錢的強項,強項不會只是外在的技巧,很多時候,善良的內在與單純的熱情,有可能也是關鍵的強項。 我如何開始的? 我學習網路行銷、經營一人事業,加起來已經快要10年的時間。最剛開始的時候,是2015年,我裸辭,然後去找一位老師學習,他推薦我看一本書叫「
Thumbnail
分享從創業到經營的實用智慧,涵蓋了人才招募、營運壓力、正面思考、管理智慧等方面,並探討了市場上最棘手的問題。
Thumbnail
分享從創業到經營的實用智慧,涵蓋了人才招募、營運壓力、正面思考、管理智慧等方面,並探討了市場上最棘手的問題。
Thumbnail
創業者在面臨人才不足的情況下,選擇自我提升還是外包的難題。作者分享了自己花費大筆金錢學習的原因,以及在尋找適合人選時遇到的困難。最終提出只能請AI的現實困境。
Thumbnail
創業者在面臨人才不足的情況下,選擇自我提升還是外包的難題。作者分享了自己花費大筆金錢學習的原因,以及在尋找適合人選時遇到的困難。最終提出只能請AI的現實困境。
Thumbnail
想創業沒方向?小額網路創業dcard推薦如何自己創業心得拼命加班、兼職多份工作,雖然可以短暫提升收入網路創業 網路創業dcard,網路創業ptt,網路創業賣什麼,網路創業案例,網路創業有哪些,網路創業種類,網路創業是什麼,網路創業詐騙,網路創業心得,一個人創業可以做什麼,網路創業自媒體,網路創業資金
Thumbnail
想創業沒方向?小額網路創業dcard推薦如何自己創業心得拼命加班、兼職多份工作,雖然可以短暫提升收入網路創業 網路創業dcard,網路創業ptt,網路創業賣什麼,網路創業案例,網路創業有哪些,網路創業種類,網路創業是什麼,網路創業詐騙,網路創業心得,一個人創業可以做什麼,網路創業自媒體,網路創業資金
Thumbnail
以前聽說一句話:「當作家賺不了錢,會餓死的。」實際做過之後,我的經驗與想法是,當作家還是可以賺錢,只是賺多賺少,以及怎麼賺?如果抱著以前的想法與心態,沒辦法應付現在的趨勢。
Thumbnail
以前聽說一句話:「當作家賺不了錢,會餓死的。」實際做過之後,我的經驗與想法是,當作家還是可以賺錢,只是賺多賺少,以及怎麼賺?如果抱著以前的想法與心態,沒辦法應付現在的趨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