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易之興,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至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本章呼應是上章也是後人解釋推測創作易經的卦義說明。我們來看看這些卦義。易經創作是中古時代吧?創作易經的人有憂患意識的心。
履卦是道德的基礎,教人禮讓達成目標。謙卦是道德的把柄教人謙退獲得榮耀。復卦教是道德的根本教人認識卑微從中分辨事物。恆卦是道德的堅固教人處事周到不厭倦。損卦是道德的修養教人吃虧之後順遂成事。益卦是道德的擴充教人要不斷的充實自己不要虛有其表。困卦是道德的辨識教人處於窮困卻能變通。井卦是道德的根源教人處事固執而能變通。巽卦是道德的制宜教人懂得鋒芒而不露。履卦可以協和德行,謙卦可以順從禮儀,復卦可以認識自己,恆卦可以同心同德,損卦可以遠離災害,益卦振興福利,困卦可以減少怨恨,井卦可以辨別義利,巽卦以行使權宜。
以今日社會來說。這些擁有憂患意識的卦象好像不存在著,我們身居安和樂利,富庶生活的地方,人人有利可圖,有利可享,一旦發生變故,可能無法想像吧?
繼續談上一章說的中美貿易戰中的「可名為大」,貿易戰可大可小,終究還是脫離不了萬物眾生的生存法則,不管用什麼樣的名稱來說明這次的關稅戰,終究脫離不了天下人的生活,這個生活就是日常生活。鋪天蓋地的傳播出關稅使物價上漲,有錢買不到貨物,天下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受到影響,這時在上位者還感受不到憂患意識,表示在上位者的德行不夠,無法體恤天下人民的苦難。如果體恤到人民的苦難對於政策反轉一定會有所應變,重新考量變化端的災難,用以振興民利不是製造更多天下人民的痛苦及災難。重新認識自己是不是做的可以安定人心。能夠協和自己的品性從災難中在找出一條路,帶著萬民的福利減少仇恨敵對,促進真理行使變化中的事物達到自己想要的社會功能。
在道德經第三十八章及第四十五章你有提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