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給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這句話聽起來簡單,卻蘊含深層的能量法則。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些一直在幫助別人的人,應該早已過著輕鬆無憂的生活才對——他們付出了時間、愛、心力與金錢。
但為什麼,有些人越是努力付出,生活反而越顯吃力與空乏?
這個問題,曾讓我深深困惑:
我們所謂的「給予」,真的無私嗎?還是其實心裡藏著一種交換的渴望,卻誤以為自己在無私付出?
▉ 你是在幫助別人,還是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我們習慣相信:只要努力行動、願意付出,成就感、關係、金錢、認可就會跟著來。
於是,我們不斷工作、奉獻時間、支援他人,卻常常發現——不管怎麼努力,內心依然不滿足。
問題不在於「行為對不對」,而在於這些行動背後的信念與動機是什麼?
如果我內心相信:「只要我夠好,別人就會愛我」,那麼即便外表是在幫助,其實也是一場潛在的交換。這樣的給予,最終只會帶來焦慮,而非滋養。
你是否曾悄悄期待過:
- 「希望對方能感謝我」
- 「希望他們看到我的好」
- 「希望這次的幫助能換來關係的穩定」
這些未說出口的期待,會讓「幫助」變得沈重。你愈努力,愈證明自己「還不夠」,於是繼續多做一點——進入惡性循環。
而真正的改變發生在——
當我們從喜悅出發,不設回報,自在給予。
那些人之所以吸引到更多流動與支持,其實是他們的給予不基於交換,因此不製造匱乏。
真正帶來自由的「給予」,是讓你做完後能鬆一口氣、覺得內在更寬廣,而不是更焦慮、更期待什麼趕快發生。
◻️ 給予的本質:你讓人感受到的是豐盛,還是匱乏?
我曾在一次與朋友討論「豐盛」時,突然有個念頭浮現:
如果我讓別人感受到的是匱乏,那麼我是不是也正在創造一個「匱乏回來找我」的未來?
這不是迷信,而是能量邏輯。我們常說:「我要讓自己感覺豐盛,這樣才能吸引豐盛。」
但我們很少問自己——我正在讓別人感受到什麼?
如果我不斷釋放出「你需要我」「只有靠我你才行」的訊息,那麼其實我也在強化:
- 成長是困難的
- 資源是稀缺的
- 世界是封閉的
而當這些想法變成我與世界互動的語言與情緒時,它們就會回到我身上。
我們以為我們在幫助,實際上卻傳遞了匱乏的能量,這才是「給得越多,反而越累」的真相。

「給予」從來不只是單向的動作,而是在建立一個信念場。
真正會回到我們身上的,不是某個行為的結果,
而是我們親手創造的那個世界。
▉ 顯化無效的根本原因:你的「內在頻率」才是關鍵
那麼,真正有效的給予是什麼?
它不是「我給了,所以你要回報我」,也不是「我幫你,是因為我想變得豐盛」——
這些還是隱藏的交易。
真正的給予,是在創造一個你願意活進去的世界。如果我們希望世界回應我們豐盛,我們要給所有的關係創造出一個豐盛的體驗。
當我談論金錢,我的語氣是自由的,不是焦慮的。
當我與人分享機會,我是在說:「你也可以」,而不是「你需要我」。 當我給予幫助,我的能量是在說:「你本來就夠好」。
你創造的是什麼樣的世界?它,終將成為你未來的日常。
◻️ 改變的關鍵👉 Being「成為」你想吸引的狀態
那麼,究竟該如何實踐這樣的能量狀態?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
不是去裝出正能量,也不是故意「做好事」來換取命運的好牌。這些,依舊是交易邏輯的延伸。
真正的轉變,來自於我們是否願意:
- 在沒有回報的前提下,也依然選擇付出;
- 將注意力放在那些讓自己內在擴張、而非僅追求報酬的合作;
- 讓金錢流動如水,不抗拒、不緊縮、不貼標籤。
當花錢是喜悅的,收錢是感恩的,談錢是輕鬆的——財富便開始自然流動。
因為,真正能創造富足的,不是技巧,而是信念。
是一種深層的、毫不懷疑的相信: 我值得擁有,我與豐盛之間毫無阻隔,資源正源源而來。
這樣的自由感,會滲透進我們的語氣、選擇、眼神與存在狀態。
而與我們互動的人,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這份無形的寬廣。
我們無須刻意「演出」豐盛,
因為豐盛已成為我們內在頻率的自然延伸。 我們說的每句話、做的每個決定,皆在為更大的流動開路。
💬 在生命的每一刻,我們都在創造一個能量場域。與其每天自問:「我做了多少?又付出了什麼?」也許更值得誠實地回望:
- 我此刻的能量狀態,是否足夠流動?
- 我和他人共享的是輕盈的體驗,還是狹窄的現實?
- 我的每一次給予,背後是否仍懷著交易的期待?
✦ 小Tips與提醒 ✦
- 當內在真正信任財富的流動,自然不再說「賺錢很難」;
- 當身體與情緒感到自由,語氣與行動就會傳遞放鬆;
- 當意識深信世界是豐盛的,行為便會與那個頻率自動對齊。
你所「成為」的狀態,就是你所吸引的世界。祝福大家都擁有一個豐盛美滿的人生💗
#願力
#給予法則
#能量頻率
#靈性實踐
#天賦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