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金石堂
一提到工作,肯定鮮少有人會感到精神奕奕,不是滿口抱怨就是面露不悅,畢竟台灣的職場確實是工時高又低薪,實在很難令人對工作抱有太多的好感,只當作餬口飯吃勉強自己接受工作上的諸多磨難。
要如何在工作中得到自由?這對許多人而言根本是無從想像的,因為我們的經驗是工作才是綑綁自由的元兇,怎麼可能在當中得到自由呢?應該是下班才能脫離被主管指使叨念的地獄吧?要在工作中得到自由應該是老闆的特權,一般員工怎麼可能嚐到在工作中得到自由的滋味呢?《越工作越自由》這本書的作者Emily Liu 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訴我們其實「工作」與「職業」是有所差別的,如同前面所提及的工作其實只是一份「職業」,是賺取金錢報酬所從事的工作,而真正能在工作中得到自由的是為了某種結果和目的,所付出的心力與勞力,是一種可以得到自我實現的工作,與職業的定義截然不同。
我們之所以對於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難以產生熱情,那是因為我們從員工的角度來看待,也就是做多少事領多少錢,而不是以經營者的思維,所以盡可能地避免麻煩來換取每個月的薪資報酬求取溫飽,即便有很長的工作資歷,卻很可能沒有特別出色的工作能力,只因為我們只是千篇一律地從事規律性的工作,而沒有試圖在工作中產生好奇心而加以探索。
相信很多人都有共同的想法是既然公司不是我的,我何必要付出那麼多心力呢?何況做得再多也不見得能升遷加薪,不如就安穩地照本宣科過日子吧!其實久而久之,會發現對工作感到倦怠,也會缺乏解決事情的耐心,而Emily告訴讀者唯有「探索」才能替自己開創一條與別人不一樣的道路,也能為自己譜出一曲獨特又令人印象深刻的樂章。
多數的家長都喜歡告訴孩子什麼樣的職業才是最「賺錢」的,卻完全沒有顧及工作到底能否滿足個人的需求,只是告訴孩子為了賺錢就得「忍耐」這種千古不變的扭曲觀念,也難怪多數人難以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終其一生為了工作賣命,卻從未感受到自我價值。
閱讀Emily的人生故事猶如搭上一艘新奇的探索船艦,感佩於她的能力與膽識,也對於她無窮無盡的探索慾望感到讚嘆,畢竟人總是安於現狀的動物,尤其掌握權力及金錢之後很難輕言放下,但Emily毫不戀棧的個性確實少見。
原以為這本書是在講述關於如何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結果內容所提及的深度超乎想像,而是以「探索」兩個字為主軸來闡述我們應該用何種心態才能在工作之餘還能獲得心靈上的自由,相信能啟發讀者對於工作有新的認知,也對自己有更深的好奇心與信任,讓我們不再對工作感到厭煩,而是當作能支撐遠大夢想的一條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