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學習者常常會遇到因為講不好台語而被批評或嘲笑,
像我常遇到考口考時誇學生幾句唸得好,
就被非常激動的學生否決,說家裡長輩怎麼嘲笑和叫他不要再講台語的。
發現這很影響自信心,也打擊學習動機。
當面對這種情況,除了多肯定鼓勵願意開口說台語的人之外,
情緒的調適、策略上的應對,都需要一點智慧去解決,
我們無法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才能堅定學習台語的心態,
能去漸進式改善語言能力, 轉化批評為成長的動力。
這部分真的要自己心理調適一下啊~(吶喊...
以下提供幾個具體的解決辦法:
理解批評的本質
分辨到底是「惡意」還是「善意」
不是所有的批評都是帶有惡意的。 有時候長輩或說台語的人出於對語言的【太過】關心、太心急, 會以直接、嚴厲的方式指出錯誤。
若不確定對方意圖, 面無表情的問:「請問我哪裡說錯了?我很想學好。」
對於惡意批評,則試著保持距離,避免情緒的對立或反抗。
遇到被指正當下可以做的事
主動請教:把「錯誤」寫成「學習機會」
把他人指出錯誤的行為,轉化為一個可以提問的機會。
被糾正時,可以說:「那這句應該怎麼說才對?」
請對方教你,讓對方從「批評者」變成「老師」。
如果是工作需求,就帶一本巴掌大筆記本用任何方式記錄下來。
那可能是你工作上會需要的常用語。
用「幽默」與「自嘲」化解尷尬
當講錯話引來笑聲時,學習用幽默化解壓力。
記下一些自嘲台語句,
自己先說:「我台語才剛學,講錯請多包涵,莫共我笑啦~」
我常常教公務員在用台語宣講事務前講這句話。
大家會比較包容些~ 當然後續也得要加緊腳步趕快學會~
情緒調適與自我對話
被罵的會有情緒是正常的,每個人被罵時都會有防衛心理
這可能...或許...阻礙你想學習台語的動力。
請找出釋放情緒與壓力的方式。
尋找支持性語言環境
語言需要在安全、接納的環境中,比較能有效學習。
加入台語學習社群,如讀冊會、研習。
多和願意包容、鼓勵的朋友練習,不要怕犯錯。
這超~~~~極重要。
轉換學習策略
從「被動吸收」到「主動模仿」
光是聽懂是不夠的,要主動模仿講者的語音、語調與句型。
例如我覺得可以模仿曾文溪廣播劇。
那個配音很讚喔! 陳雷小說廣播劇,或許可以是一個入門。
Glossika 也有七天免費的跟讀練習~
一句話反覆練習十次以上,直到聽起來不礙虐為止。
設定目標
讓學習有【成就感】
「我想講得很好」這樣的目標太大,容易讓人挫折。
雖然有點違反常理~但就像蘋果一樣要小口小口吃,慢慢啃比較容易啃完~
例如:可以和朋友挑戰3分鐘台語聊天、2分鐘自我介紹、1分鐘說說小時候的記憶,化悲憤為力量(?)用打卡記錄的方式,建立持續下去的動力。
建立語言學習自信心
記錄「我做對了什麼」
把注意力從「我講不好」轉向「我學會哪些發音、句子、用法」。
做筆記、單字卡複習,請記住,你會越來越有能力說台語~
查字典,每天寫下三句自己會講的台語句子。
錄音記錄進步,自己聽,多自我鼓勵。
把台語撿回來!!!
結合生活實用需求來練習
語言是用來溝通的,若與生活情境結合,學習會更有意義。
去市場用台語買菜,試著講幾句台語;
與家中長輩練習對話,請賣菜的人教你做菜,多聊聊。
像我媽是連去百貨公司買任何東西,不論多貴的東西都說台語,
其實櫃姐櫃哥們台語都很厲害!
去銀行、郵局,都嘗試著說台語,一定可以的!
結語
最後想說,就是把「講不好」當做事學習的養分面對語言學習的批評或嘲笑,
盡量不要覺得羞愧,那不完全是你的錯,而要把錯誤的部分當作向前的動力。
台語的學習是一段長期的過程,每一個「講不好」的時刻,都是邁向「講得更好」的路。
重點不在一開始能說得多標準,
而是在不斷練習中建立【自信心】與敢開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