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自學的過程裡,夫妻之間的教養觀念,真的需要經常溝通、協調。
不是說兩個人不能有不同看法,而是——如果兩人的價值觀長期不一致,那對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會產生比我們預期還要大的破壞。
反過來說,若夫妻有一樣的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就是必然的。
很多人會以為,當父母價值觀不同時,孩子會在父母之間「兩邊討好」、「搖擺不定」或「無所適從」。
事實上太看得起孩子了,孩子通常不會這麼辛苦———他們往往會直接選擇比較輕鬆、成本比較低的那一邊。
比如,若爸爸總是挑毛病,覺得嚴格才是愛;媽媽總是鼓勵孩子,相信孩子會慢慢長大。
那麼孩子多半會選擇「少做少錯」,而不是相信自己、多做嘗試。
因為這樣可以減少被責備的機會,也不必付出太多的努力。
再比如,若媽媽希望孩子能夠自律,而爸爸總說「生活就該輕鬆一點」。
那麼孩子通常就會靠向「輕鬆」那一邊。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比較舒服、比較不用努力的一邊。
因此,如果父母在價值上沒有一致,那麼孩子不但不容易長成我們期待的樣子,甚至可能專門挑選比較消極的價值觀去繼承。而父母雙方的優點,往往不會被保留下來。
為了避免這種遺憾發生,父母真的要經常找時間,把彼此不同的價值觀和教養方式談清楚。
至少在孩子的面前,要保持一樣的標準。
我自己的例子就不多說了,畢竟老婆會看這篇(笑)。
但我真的很感謝,在這段帶孩子自學的旅程裡,我們都願意花時間討論彼此的想法,然後找出好的共識。
她的想法常常讓我重新檢討自己的盲點,或者調整原本以為理所當然的態度。
在家庭自學這艱難的路上,有一個願意與你並肩討論、互相砥礪的夥伴,是無比的幸福。
那不只是我一個人的幸福,
對孩子而言,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