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器官與女人的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1年離婚後,起初她說一起照顧孩子,不想讓孩子有太多變動,也不想對外公開,因此我們仍住一起,只是漸漸地,她越來越晚回家,最後怪罪我,給她很大壓力,所以她才晚回家,幾個月後,我就帶著孩子離開。

某個晚上,我坐在公寓陽台的舊椅子上,一根接一根地抽菸,那是我第一次抽菸,還是不喜歡那個味道。菸灰落在鞋面上,他也懶得彎腰去拍掉。空氣潮濕,像是泡在未乾透的毛巾裡,連夜晚的燈光都顯得濕漉漉的。

她數次「出軌」的事,是在一個平淡無奇的早晨被揭開的。這真的很難定義,我們離婚了,看起來是男女朋友又不像是,她總說你在我心裡佔有一個重要的位置,後來我也不再去想是不是了,就當成是一個被叫去陪伴的人吧!

當時我正在超市裡挑選給孩子的餅乾,手機亮起來,看著那則訊息,站在貨架前愣了大約兩分鐘,然後把餅乾放回去,什麼也沒買就走出了超市。

我沒有歇斯底里,沒有發火,也沒有質問。過了幾天,我只是靜靜地對她說:「如果你有想清楚就好。」語氣平淡得像是說「今天天氣真不錯」。

但我內心很清楚,一旦裂縫出現,就算用盡全力去填補,也不可能回到原本的樣子。

裂縫與蟹足腫
還記得之前說的,因為孩子回去陪伴她。
陪伴的日子,繼續過下去,沒有什麼劇烈的變化。我們依然去上班,只是下班常是我與孩子。只是有些細微的東西變了,他開始下意識地注意她的手機是不是帶在身邊,她回家的時間可以來到半夜4點或不回家。

「我要懷疑她嗎?」

「還是我想太多了?」

她說:「你想太多,現在真的沒有了。」

也許她說的是真的。但內心深處仍有個聲音提醒著:「她讓我感到害怕,這件事可能會再發生一次。」
這個念頭就像蟹足腫,皮膚受傷後新長出的組織,凹凸不平,不會回到原本的狀態。嘗試不去碰觸,但它始終存在,提醒著「這裡曾經受過傷」。

獨立器官與女人的愛
偶然想起一句話:「愛情就像獨立器官。」
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其中有一篇故事《獨立器官》,描述一名男性「單身主義者」渡會醫生之故事。

這故事讓我聯想起了她。

「女人的愛情並不是出於理性,而是一種生理現象。」

「它就像盲腸、脾臟或者甲狀腺,自己有自己的運作方式,一旦發炎了,就會變得無比痛苦。而有時候,它甚至會突然壞死,沒有任何徵兆。」

我不知道她的愛是否真的「壞死」了。她說她還愛我,正確來說是在他心中佔有一席之地,希望我能留下,說她只是一時迷失,但愛從來不是單純的問題。
她曾經愛我,這點毫無疑問。她也曾經在無數個夜晚緊緊抓住我的手,睡夢中呢喃著我的名字,當時她愛得那麼真實。但現在,她卻在不同時間愛上了另一個人,但同時也希望我留下。
這讓人開始懷疑,女人的愛到底是不是一種可以自主控制的東西。

為什麼很難很難再長出原本的信任與安全?
她的態度變了。有時候,她會變得異常溫柔,買我愛吃的可頌,將襯衫燙好折好,甚至在夜晚失眠時伸出手輕輕撫摸額頭。
她想補償,但這樣的討好,反而讓更讓人覺得無力。因為我並不是想要她的補償,只是想要回到以前,但那已不可能了。
人總是本能地趨向安全,遠離危險,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即使再多的愛,出軌的傷像是有個人一直在提醒自己,她讓我感到害怕、危險,可能會有再一次的發生。

這個擔憂的自我提醒,像是自動化裝置,一直在腦中盤旋,「我要懷疑她嗎?」、「還是真的是我想太多?」
每當問起時,她也總是說:「你想太多,現在就是沒有了。」
也許真的想太多了,但這想法會跟本能的自我保護拉扯,而使人一直處於內耗,開始對生活、對關係感到無感且無力,但他仍相信愛,所以不斷說服自己沒關係,但當時我沒發現長期的無力也影響了愛的存續,也讓她更加不安與愧疚,懷疑我是不是不愛她了。
而她說的這句話:「你想太多,現在就是沒有了」,看似是一種想穩定對方,結果卻生起更多的不安。
因為我想保護自己的內在,需要的是安全與被愛,而不是「再保證」。

也許是因為愧疚,她也無法有耐心地好好給了。可能她也不好過,因為她犯了錯卻還在這段關係裡。她,「因為愧疚想贖罪」,卻也使不上力。所以,她有時讓自己卑微地討好,想讓我好過一點,但這只會讓我也覺得愧疚,因為我不是真的想責怪她,只是想找回曾經的信任與安全感罷了。
她有時又會突然生氣責怪起我的擔憂,也許是累積許久的愧疚,想從有罪中解脫的壓抑,讓她也受不了壓力。這贖罪像是被判了無期徒刑,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到以前,不知道對方何時才能放下。但她不明白對方並不是要放下,而是想要被愛,但贖罪與害怕阻礙了他們相愛。

這一段路,對雙方來說都很難走,每前進一步都是帶著痛,也因為苦再次退後好幾步。若雙方沒有覺悟這可能伴隨一生而去努力,最後只會增添更多的傷害與瘋狂收場。到頭來,會問自己,那當初為什麼要執意在一起?

愛的模樣
也許,我們都錯想了愛能解決所有問題,殊不知愛可能讓關係變得更加脆弱,變得更容易受傷,變得無法忽視那些裂縫。
關係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幸福,而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充滿考驗。有時候,我們熬過去了,關係變得更堅固;有時候,我們熬不過去,然後發現自己早就迷失在路途中。
不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種,但這場戰爭直到2023才徹底結束,但又是另一個風波再起。

錨定
對於她的數次來回,我已經不再把焦點放在我存在的位置,而是她怎麼了? 難道安全感、溫柔,是她一直尋覓的嗎? 她這輩子只會尋找這個嗎?

我知道那是永遠找不到的,我也知道我無法說什麼,也許她需要去經歷這一切,才會知道什麼對她來說才是她要的,然而最後她回來找我了,這就是她真正需要的嗎? 我想仍是一種幻想罷了。

因為活在幻想裡,所以我覺得我在她心中是否存在也不那麼重要了。

我怎麼看我自身如何的存在,才是我要思考、感受的。

故事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IMON JOU-avatar-img
2025/05/22
你和聽聽心理詩(FB)是相同一個嗎??我在FB裡,好像有和你談過...?
聽心理-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23
SIMON JOU 嗨 Simon 沒錯喔! 這邊是部落格,你觀察好敏銳^^
avatar-img
聽心理沙龍
1.2K會員
177內容數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聽心理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21
那些被誤解、被刪去、被重寫的部分,只能由自己靜靜地承受。 就像夜裡一個人走過長長的隧道,沒有光,也沒有出口的指引。 而我所能做的,只是不斷告訴自己,再走一點點,再走一點點……
2025/05/21
那些被誤解、被刪去、被重寫的部分,只能由自己靜靜地承受。 就像夜裡一個人走過長長的隧道,沒有光,也沒有出口的指引。 而我所能做的,只是不斷告訴自己,再走一點點,再走一點點……
2025/05/21
我牽著孩子們,夜裡的風輕輕地吹過來,像一個長長的嘆息。走在公園的路燈下,光線灑在地面,把我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兩個孩子的小手握住我左右手的大拇指,手心還帶著午後陽光的溫度。日日(化名)的食指敲著我的手掌,睜著亮晶晶的眼睛,輕輕地說:「爸爸,我愛你。」 云云(化名)也接著說:「爸爸,我愛你。」 語
2025/05/21
我牽著孩子們,夜裡的風輕輕地吹過來,像一個長長的嘆息。走在公園的路燈下,光線灑在地面,把我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兩個孩子的小手握住我左右手的大拇指,手心還帶著午後陽光的溫度。日日(化名)的食指敲著我的手掌,睜著亮晶晶的眼睛,輕輕地說:「爸爸,我愛你。」 云云(化名)也接著說:「爸爸,我愛你。」 語
2025/05/21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婚姻中的掙扎,以及離婚後的情緒與反思。作者描述了他努力滿足伴侶的期待,卻始終無法獲得滿足感,並追溯這份需求感源自於童年時期母親壓抑情緒的影響。文章深入剖析了作者內在的無助感和罪惡感,以及他如何在離婚後試圖理解自己和前妻的情緒與行為。
Thumbnail
2025/05/21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婚姻中的掙扎,以及離婚後的情緒與反思。作者描述了他努力滿足伴侶的期待,卻始終無法獲得滿足感,並追溯這份需求感源自於童年時期母親壓抑情緒的影響。文章深入剖析了作者內在的無助感和罪惡感,以及他如何在離婚後試圖理解自己和前妻的情緒與行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分享了孩子戒奶嘴後難以入睡的情況,以及她開始要求坐著陪她睡的原因。在文章中作者探討了孩子對陪伴的需求與情感依附的關係。
Thumbnail
分享了孩子戒奶嘴後難以入睡的情況,以及她開始要求坐著陪她睡的原因。在文章中作者探討了孩子對陪伴的需求與情感依附的關係。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成為單身父母的挑戰和收穫,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和經歷,希望給予在同樣境遇中的朋友一些啟發和支持。文章中談到了情感上的孤獨、經濟壓力、與小孩的相處以及家庭結構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等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成為單身父母的挑戰和收穫,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和經歷,希望給予在同樣境遇中的朋友一些啟發和支持。文章中談到了情感上的孤獨、經濟壓力、與小孩的相處以及家庭結構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等議題。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個在學業和家庭責任間掙扎的人,通過處理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感到滿足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個在學業和家庭責任間掙扎的人,通過處理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感到滿足的故事。
Thumbnail
今天下午下班後,在家裡畫畫,一邊和媽媽講電話,有幾天沒和媽媽通話了,聽媽媽分享她最近遇到的事情,也和她說說我最近的事情。媽媽說她遇到一個男生跟她搭訕,對方覺得跟媽媽很投緣,屢次打給媽媽,打到最後,媽媽問我該不該再接,我跟媽媽說,對方不是單身,要避嫌。
Thumbnail
今天下午下班後,在家裡畫畫,一邊和媽媽講電話,有幾天沒和媽媽通話了,聽媽媽分享她最近遇到的事情,也和她說說我最近的事情。媽媽說她遇到一個男生跟她搭訕,對方覺得跟媽媽很投緣,屢次打給媽媽,打到最後,媽媽問我該不該再接,我跟媽媽說,對方不是單身,要避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糾纏的親子關係,如何解脫? 正視問題,是修復的開始。
Thumbnail
★糾纏的親子關係,如何解脫? 正視問題,是修復的開始。
Thumbnail
2021.2.22 這陣子除了媽媽在家、還沒回大陸工作的姐姐也同在一個屋簷下住著, 像個邊緣人般將自己與她倆的互動機會降到最低, 心裡知道對媽媽尚未釋放完的情緒該找個時間好好清理一下,卻似乎找不到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心情…就這樣累積了一兩個禮拜, 昨天媽媽不經意的一兩句話觸到了那個點
Thumbnail
2021.2.22 這陣子除了媽媽在家、還沒回大陸工作的姐姐也同在一個屋簷下住著, 像個邊緣人般將自己與她倆的互動機會降到最低, 心裡知道對媽媽尚未釋放完的情緒該找個時間好好清理一下,卻似乎找不到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心情…就這樣累積了一兩個禮拜, 昨天媽媽不經意的一兩句話觸到了那個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